多维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中多残留农药同时检测的应用拓展
黄瑞冰
江苏佳信检测有限公司 江苏无锡 214100
摘要:本文聚焦多维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多残留农药检测中的应用。阐述了该技术原理,即通过多根不同性质色谱柱组合实现高效分离。其具有高分离效率、高灵敏度、分析速度快和选择性好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谷物粮食、动物性食品等不同基质及多种类型农药检测。同时探讨了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如样品前处理、仪器参数优化和定性定量准确性等,并给出解决策略,希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多维气相色谱技术;食品检测;多残留农药;样品前处理;定性定量分析
一、引言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虽然有效保障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准确检测食品中的多残留农药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多维气相色谱技术凭借其高分离效率、高灵敏度等优势,在食品多残留农药检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多维气相色谱技术原理及特点
(一)技术原理
多维气相色谱技术是在传统气相色谱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将两根或多根不同性质的色谱柱组合,利用不同色谱柱对不同化合物的选择性差异,实现对复杂样品中多种成分的高效分离。样品经进样口汽化后,在第一根色谱柱进行初步分离,部分感兴趣的馏分被切割转移至第二根色谱柱进一步分离,从而获得更清晰的色谱图,提高对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度和检测准确性。
(二)技术特点
该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其一,高分离效率使其能够有效分离复杂食品基质中的众多农药成分,减少峰重叠现象,提高检测精度。其二,高灵敏度可检测出极低浓度的农药残留,满足日益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其三,分析速度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多残留农药的检测,提高检测效率。此外,该技术还具备良好的选择性,可针对不同类型农药进行特异性分离检测[1]。
三、多维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多残留农药检测中的应用
(一)在不同食品基质中的应用
1.蔬菜水果类
蔬菜水果在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频繁,其基质复杂,含有大量水分、色素、糖类等物质,对农药残留检测造成干扰。多维气相色谱技术可有效分离蔬菜水果中的多种农药残留。例如,在检测苹果中的农药残留时,利用不同极性的色谱柱组合,能成功分离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多种类型农药,且检测限低至 μg/kg 级别,回收率较高,满足实际检测需求。
2.谷物粮食类
谷物粮食是人们的主食,其农药残留情况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多维气相色谱技术在谷物粮食农药残留检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优化色谱柱选择和分析条件,可同时检测谷物中的多种农药,如三唑类杀菌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持[2]。
3.动物性食品类
动物性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来源广泛,包括饲料、环境等。多维气相色谱技术能够有效检测肉类、蛋类、奶类等动物性食品中的农药残留。例如,在检测牛奶中的农药残留时,通过样品前处理结合多维气相色谱分析,可准确测定其中有机氯、有机磷等农药的残留量,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
(二)对不同类型农药的检测
1.有机磷类农药
有机磷类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杀虫剂。多维气相色谱技术对有机磷类农药具有良好的分离检测能力。通过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检测条件,可同时检测多种有机磷农药,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研究表明,该技术对常见有机磷农药的检测限可达 0.01 - 0.1 μg/kg,能够有效满足食品安全检测要求。
2.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因其高效、低毒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多维气相色谱技术可实现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多残留检测。利用其高分离效率,可将不同结构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效分离,准确测定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量,为评估食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3.其他类型农药
除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外,多维气相色谱技术还可用于检测三唑类杀菌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除草剂等多种类型农药。在实际检测中,通过合理选择色谱柱和优化分析条件,可实现对多种不同类型农药的同时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四、多维气相色谱技术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样品前处理
食品基质复杂,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杂质干扰、目标物损失等问题,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蔬菜水果中的色素、脂肪等杂质可能会污染色谱柱,降低其分离性能;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的萃取、净化步骤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农药残留的损失,造成检测结果偏低[3]。
可采用先进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如固相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等,可有效去除杂质,提高目标物的提取效率。在固相萃取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吸附剂,能够特异性吸附目标农药,减少杂质干扰;分散液液微萃取操作简便、环保,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样品的萃取,减少目标物损失。同时,优化前处理条件,如萃取剂的种类、用量、萃取时间等,可进一步提高前处理效果。
(二)仪器参数优化
多维气相色谱仪器参数的设置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如色谱柱温度、载气流速、进样量等参数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分离效果不佳、峰形拖尾等问题,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可通过实验优化仪器参数,根据不同食品基质和农药类型,选择最佳的色谱柱温度程序、载气流速和进样量等参数。利用仪器自带的优化软件或进行单因素实验,逐步确定最佳参数组合,以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和峰形,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三)定性定量准确性
在多残留农药检测中,可能存在共流出物干扰、基质效应等问题,影响定性定量的准确性。共流出物可能导致色谱峰重叠,难以准确判断目标农药的存在;基质效应会使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影响对农药残留量的准确评估。
可采用多种定性定量方法相结合,如保留时间、质谱联用等技术,提高定性定量的准确性。质谱联用技术可提供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信息,辅助定性分析;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可有效减少基质效应的影响,提高定量的准确性。同时,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的性能稳定,也有助于提高定性定量的准确性。
五、结束语
多维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多残留农药检测中优势显著,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复杂基质干扰、仪器参数优化等。未来需持续研发先进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进一步优化仪器性能,完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提升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以适应不断提高的食品安全标准,为公众健康筑牢防线。
参考文献
[1]邹凯.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应用进展[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5(1):66-72
[2]孙婉莹,朱敏凤,唐瑛,张富东.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百合中五氯硝基苯等5种农药残留量[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25(1):92-97
[3]杨昆,黄咪孙,蔡翔宇,覃金兰,黄恺,秦泽华.QuEChER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红糖中172种农药残留[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5,16(4):97-103
作者简介:
姓名:黄瑞冰(1997年02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东省惠州市(省市需要有),学历:大专,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