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2021-2024年新生入学体检结核病筛查结果与发病情况分析

作者

彭群

重庆市南川区结核病防治所 邮编408400

结核病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学生群体中呈现特殊流行特征。青少年免疫系统发育特点与集体生活环境共同构成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的高危条件[1]。教育机构聚集性疫情时有报道,使新生入学体检成为结核病防控体系的关键环节[2, 3]。现行筛查策略主要依赖症状问诊结合实验室检测,但筛查阳性率与后续发病风险的动态关联仍缺乏系统性评估。

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单一年份筛查数据描述,对跨年度阳性率波动规律及其流行病学意义的探索存在明显不足。筛查阳性[4]人群管理措施执行力度差异、环境暴露因素变化、菌株变异可能性等混杂因素,均可能影响筛查结果与发病风险的关联强度。不同筛查阳性率阈值对后续病例发现的预测价值尚未形成统一结论,制约着筛查策略的精准优化[5]。

本研究通过连续四年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数据与后续发病监测结果,构建时间动态分析模型。重点探讨筛查阳性率年度变异特征及其与发病率的相关性,评估筛查效能稳定性。数据时间跨度的扩展有助于识别潜在流行趋势,为预测模型构建提供时序数据支持。研究结果预期可揭示筛查阳性率与发病风险的数量关系,为确定合理的复检周期、优化高危人群追踪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纳入2021 年6 月至2024 年9 月某地区全部中学入学新生体检数据,覆盖4 个自然年度完整筛查周期。数据来源于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生健康监测数据库,经伦理审查豁免。排除标准包括:既往确诊结核病者(n=15)、重复入学体检者 (n=23) )及关键资料缺失者(n=41)。最终纳入分析的50634 例样本中,男性占比 51.3% (25958/50634),年龄集中分布于 12-13、15-16 岁( 94.6% ,47883/50634)。

1.2 研究方法

实施标准化筛查流程:第一阶段由经认证的医务人员进行结核病皮试(PPD 和EC,(PPD 硬结直径≥10mm为阳性,EC 硬结或红晕直径≥5mm 为阳性),皮试阳性者进入第二阶段胸部X 线检查,入学体检时排除胸部 X线异常,按正常流程入学。第三阶段为回顾性查证,在学生因病就诊,通过痰涂片找到结核分枝杆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Xpert MTB/RIF)、痰培养等方式确诊结核病。发病监测持续至2024 年 12 月,通过国家传染病报告系统追踪确诊病例。

1.3 研究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1) 筛查阳性率=(年度阳性人数/年度筛查总人数) ×100%(2) 年发病率=(年度新发病数/年度筛查总人数) ×100000 (以十万分率表示)

次要指标涵盖:PPD、EC 试验阳性率、症状阳性率(符合任一项核心症状比例)、影像学异常率(X 线异常阴影比例),以及发病时间分布(确诊距入学月数)。质量控制通过双人独立录入数据(Kappa 值=0.92)、5%随机抽样复核(符合率98.7%)及仪器季度校准记录审查实现。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6.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描述。年度筛查阳性率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当理论频数<5 时应用Fisher 精确概率法。筛查阳性率与发病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线性回归,计算决定系数(R²)。发病率时间趋势检验应用Cochran-Armitage 趋势检验。筛查效能评估计算阳性预测值(PPV) Σ=Σ (真阳性数/筛查阳性数) ×100% ,阴性预测值(NPV)=(真阴性数/筛查阴性数) ×100% 。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 筛查阳性率年度变化

表1 显示四年间结核病筛查阳性率波动特征。2021-2024 年阳性率分别为 1.57% 、 1.78% 、2.21%与 1.75% ,整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17.392 ,P<0.001)。2023 年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年度(P=0.003),2022 与 2024年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712)。

表1 各年度结核病筛查结果比较

2.2 结核病发病特征

四年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30 例,总体发病率 59/10 万,阴性组无发病。2023 年发病率达 61.45/10 万,2022年为 55.46/10 万,2024 年为 54.93/10 万(表 2)。Cochran-Armitage 趋势检验显示发病率无显著时间变化趋势(Z=0.432,P=0.667)。

表2 结核病年度发病情况

2.3 筛查效能评估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年度阳性率与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 (r=0.873 ,P=0.027),决定系数 R²=0.762。2.4 发病时间分布筛查阳性者发病时间(中位数 4.8 个月)。表3 发病时间比较

3.讨论

本研究揭示2021-2024 年间中学新生结核病筛查阳性率存在显著年度波动性。2023 年异常高峰提示可能存在局部暴发或环境风险因素突变,需要流 阳性率年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强调在资源配置与防控策略制定中,应充分考 动态变化, [6]。这种波动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新生来源地区结核病流行情况变化、 筛查技术与标准的调整、校园内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变以及学生健康意识水平的提升等。针对2023 年的高峰,未来研究可深入分析该年度新生来源地分布特征,并结合环境监测数据,以明确潜在风险点[7]。

尽管筛查阳性率呈现波动,四年间整体发病率维持稳定水平[8]。发病率无显著时间趋势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筛查与转诊机制持续有效,降低了高危人群播散风险;地区结核病综合防治体系不断完善,病例发现与规范治疗能力提升;新生入学前来源地区结核病疫情控制取得进展。发病率稳定提示现行筛查体系在控制校园结核病传播方面发挥积极作用[9]。然而,稳定发病率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亚群间的差异,未来研究可细化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民族以及社会经济背景学生的发病特征,以实现更精准的防控[10]。

年度筛查阳性率与发病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筛查阳性率可作为预测发病风险的有效指标。相关性分析中决定系数R²=0.762,提示筛查阳性率变异可解释76.2%发病率变异,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未来可基于该数量关系构建预测模型,为优化筛查资源分配提供依据。高阳性率年份应加强主动监测,扩大筛查覆盖范围。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提示可以通过监测筛查阳性率的动态变化,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结核病的发病风险,从而提前采取干预措施,优化资源配置。

本研究中筛查阳性预测值偏低,与既往部分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可能原因包括:筛查策略中PPD、EC 试验与胸部X 线检查联合应用,提高敏感性同时降低特异性;低流行区域背景下,筛查阳性人群中真阳性比例相对较低;部分筛查阳性者存在潜伏感染,未进展为活动性结核病。低阳性预测值提示需优化筛查阳性者管理流程,减少过度诊断与治疗。未来可以考虑引入更特异的检测方法,如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以提高筛查的阳性预测值。

筛查阴性预测值极高,表明现行筛查体系在排除活动性结核病方面具有良好性能。筛查阴性组无后续发病,所有确诊病例 30 例均来自筛查阳性组。筛查阴性预测值极高,现行筛查体系在排除活动性结核病方面表现优异。

确诊病例发病时间分布特征显示,超过半数病例在入学6 个月后确诊,提示需延长追踪观察期限。筛查阳性者发病时间显著早于阴性者,与预期相符。对阳性者早期强化干预,可有效降低校园内传播风险。发病时间数据支持将入学后6-12 个月作为重点监测期,对高危人群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与复查。这一发现提示,除了入学时的筛查外,还需要加强对新生入学后的健康监测,特别是对那些来自高流行地区或者有密切接触史的学生。

本研究存在局限性。单中心设计限制结果外推性,未来需纳入多地区数据验证。发病监测依赖被动报告系统,可能存在漏报。未区分潜伏感染与活动性结核病,影响对筛查效果的全面评估。未来研究可结合基因分型技术,分析确诊病例传播链,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还可以考虑开展前瞻性研究,对新生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以更全面地评估筛查的效果。进一步研究还可以探讨不同筛查策略的成本效益,为制定更经济、更有效的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综上,本研究通过连续四年数据分析,证实新生入学结核病筛查阳性率存在年度波动且与发病风险显著相关。筛查体系在控制校园结核病传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仍需优化筛查策略,加强高危人群追踪管理。未来应结合分子流行病学数据,进一步探索筛查阳性率变异机制,为构建智能化预警模型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慧, 王曰雷, 秦文, 等. 基于朋辈交流模式的大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创新策略研究[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20(8):1-6.

[2]李蒙, 郭明成, 邱勇, 等. 学生结核病传播特点:一项12 年的全人群前瞻性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3,46(1):19-26.

[3]杜永成, 林淑芳, 戴志松, 等. 福建省学校结核病疫情后学生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 2023,45(3):260-264.

[4] 范君, 吴波, 钟吉元. 学校结核病示范筛查在结核病疫情防控中的作用[J]. 重庆医学,2024,53(13):2039-2041, 2046.

[5] 黄爱菊, 李进岚, 陈慧娟. 贵州省 2021 年学校结核病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24,24(4):450-455, 462.

[6]杨震, 孙倩, 韩露, 等.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在大学生结核潜伏感染筛查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14(7):51-54.

[7]肖筱, 陈静, 沈鑫. 上海市大学生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方法评价[J]. 上海预防医学,2023,35(3):208-212.

[8]汪犇, 陈玮, 李进岚, 等. 贵州省毕节市学生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果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3,24(9):906-911.

[9] 庞艳, 吴成果, 汪清雅, 等. 2021 年重庆市新生筛查结核病结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23,30(2):165-168.

[10]王朝才, 刘燕, 李尔琛, 等. 2013-2022 年青海省学生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23,50(21):4004-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