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承包商安全培训体系创新与培训成效提升策略研究
周发慧
鄂尔多斯市君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016062
一、绪论
化工生产所具有的高风险这一特性凸显出其承包商安全管理的重要程度。承包商的人员有着较大的流动性,并且他们的安全素质也是高低不一,参差不齐,所以这一群体极易发生事故。传统“一刀切”的安全培训方式,通常来讲针对性不强,实际产生的效果也很差劲,根本难以契合在复杂作业环境之下的安全方面的种种需求。所以说,对承包商安全培训体系加以创新,促使培训的精准性以及实效性都能够得到提升,这已然成为化工企业迫切需要去解决的最为关键的课题。本文会结合先进企业的管理方面的实际操作情况,去探寻能够进行推广的培训创新模式以及成效提升的相关策略。
二、化工企业承包商安全培训现状与挑战分析
当下承包商所接受的培训,普遍有着内容和现场实际相脱节、形式上单一且枯燥、效果评估也只是流于表面等诸多问题。其培训大多侧重于通用安全知识的强行灌输,对于像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作业这类具体作业风险,缺乏足够深入的解析以及相应的应对训练。并且在培训结束之后,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跟踪验证机制,如此一来,“培训是培训,违章依旧违章”的这种现象就显得格外突出。承包商人员在安全意识以及技能方面均存在不足,这已然成为了现场管理当中一个极为重大的风险源头,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变革。
三、承包商安全培训体系创新路径设计
3.1 培训内容创新:聚焦风险,动态更新
突破通用教材所存在的限制,着手去建立起以作业风险作为核心要点的培训内容库。深度融入风险研判相关机制,参考借鉴企业在实践过程当中所采用的“特殊作业风险研判早会”模式,就像有每日开展30 分钟线上会议,且在累计过程中能够研判 8220 项作业的实际案例那样。把计划性检修作业里所识别出来的典型风险,诸如能量隔离做得不彻底、气体检测结果不合格等等情况,全部转化为次日或者当周开展培训时的核心素材内容,让装置长以及安全管理人员来直接讲授有关风险的关键要点,以此达成培训内容和现场实际需求之间能够实现“零时差”的同步状态。
3.2 培训模式创新:实战导向,嵌入流程
推动培训从单纯的“课堂讲授”模式逐步朝着“场景化实战”模式去转型。开展“嵌入式”的实操培训,在承包商完成入厂审核之后,且在作业正式开始之前的这个时间段,于模拟装置所在之处或者实操区域,安排属地技术骨干以及安全人员一同来开展沉浸式的训练活动。训练重点会涉及到作业许可的办理流程、个人防护装备(PPE)的规范穿戴以及相应的检查工作(就像安全带悬挂绳合规更换的实际例子所展示的那样)、工器具的安全检查事项(可参考高处作业安全绳专项规范的相关案例)还有应急处置方面的内容,以此来保证能够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3.3 管理协同创新:数字赋能,闭环管控
构建起培训和管理深度融合的一套支撑体系。首要的是建设数字化的培训管理平台,把承包商数据库以及电子培训档案进行集成,同时还要和作业许可系统建立关联。对于没能完成当期具有针对性培训的人员,就好比是基于当日风险研判内容所开展的培训,又或者是没有通过关键技能考核的人员,像安全带使用方面的考核,系统会自动对其作业许可的开具加以限制,切实落实“无培训,不作业”这样的硬性约束条件。其次,要建立起“培训-考核-授权-监管”这样一个全链条的闭环模式,将培训所达成的效果和现场安全方面的表现,比如违章率、隐患整改率等相互挂钩起来。对于重复出现同类问题的人员或者是承包商,要启动“回炉”培训,或者是对其监管进行升级处理,就像针对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严肃处理案例那样,从而形成一种强效的倒逼机制。
四、培训成效提升的关键支撑策略
4.1 严把源头准入,夯实培训基础
在承包商管理的起步阶段设置双重防线,一方面要对企业资质展开严格审查,另一方面还要细致考察其安全文化方面的特质。构建起多维度的准入评估模式,在查验 ISO45001 认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这类基础资质之余,得着重核查近三年安全事故发生率、隐患整改完成的闭环率等关键核心指标。对于特种作业人员推行“双证+实操”的准入办法,除了依据国家规定的资格认证之外,还要增添企业内训基地模拟实际工况的考核环节。同时搭建起承包商安全信用档案系统,把历史违章记录、应急演练所取得的成效等相关数据都归入评分体系之中,以此达成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模式。
4.2 强化过程监管,巩固培训效果
推行“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具体而言,属地车间负责对作业行为展开巡查工作,安全部门来实施专门的专项督查行动,第三方机构则开展具有突击性质的审计活动。利用智能巡检终端去采集现场出现的违规行为相关数据,凭借 AI 图像识别技术能够自动抓拍像未系安全带、工具定置化有所缺失这类问题。某 LNG 接收站项目创造性地设置了“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依照隐患的不同等级来实施分级处置办法:一旦触发蓝色预警,那就即时进行纠正;要是启动黄色预警,便要停工展开整顿;而若触发红色预警,就会将相关供应商纳入黑名单当中。开发移动端的培训考核系统,把JSA 分析得出的结果转化成情景测试的题库,作业人员每天通过扫码签到的方式来完成定制化的学习任务。建立起监管、反馈以及改进这样一个闭环机制,每周召开由三方参与的联席会议,把在现场所发现的 12类共性问题转变成培训课程更新的关键要点。
4.3 推动标准化与规范化
构建起PDCA 循环这样一套标准管理体系,组织工艺方面、设备方面以及安全方面的专家一同来联合编制《高危作业标准化操作手册》,把相关内容细致划分,一直细化到多达 287 个关键节点的具体操作参数。对于吊装作业特意制定出“五步确认法”,这其中涵盖了像吊具检验、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测算、对信号工指令加以确认等一系列关键步骤。着手开发三维动画培训课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非常直观地演示出脚手架搭设所涉及的力学原理以及可能出现的失效后果。在某炼化一体化项目当中,创新性地采用“标准卡+电子围栏”这样的管控模式,作业人员只要扫描一下设备二维码,就能马上调取对应部位的维护标准,而且位移传感器还能实时监测脚手架沉降数据,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会自动报警。建立起标准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两次标准适用性评审,引入 AR 眼镜来在现场进行标准比对,从而让规范操作逐渐变成作业人员如同肌肉记忆一般的习惯性动作。
结论
化工企业承包商安全培训成效要想得到提升,关键就在于让培训体系和企业安全管理实践实现紧密的结合以及不断的动态创新。本研究所给出的创新路径是,凭借风险研判来促使培训内容更加精准,依靠场景实操去达成培训模式的实战化,借助数字平台来支撑管理形成闭环,并且再配上严格的准入把控、深度的过程监督以及标准化的作业规范,如此这般是能够切实解决传统培训所存在的痛点问题的。
参考文献
[1] 何玉梅.X 化工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 宋会会,苏峥,张文华.化工企业承包商施工事故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J].化工安全与环境, 2024,
37(10):89-92.
[3] 张 红.化工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模式探索[J].Engineering Science Research & Application, 20
24, 5(17).
[4] 张洪,刘琦.简析化工企业承包商作业监护人的培训履职[J].泸天化科技, 2024(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