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全过程动态管控体系构建探究

作者

何海洋

德州市丁东水库运行维护中心 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

引言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扩大、技术复杂度提升,传统施工质量管控模式因存在静态化管理滞后、各环节衔接脱节、数据驱动不足等问题,难以有效应对新材料、新工艺、新环境带来的质量风险挑战,构建覆盖施工全周期的动态管控体系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全过程动态管控体系构建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1 保障工程安全运行

水利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导致如大坝溃决、水电站停运等严重后果,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确保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运行。

1.2 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高质量的水利工程能够减少后期的运维费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良好的工程质量有助于缩短建设周期,避免因质量问题导致的工期延误和经济损失。

1.3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利工程是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手段,其质量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水利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对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以及水能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 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

2.1 施工材料

材料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整体表现与耐用度,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行业,施工工程中,混凝土、钢筋以及止水材料等为主要施工材料,施工质量的好坏与强度、耐久性及环保性能紧密相连。例如,不恰当的混凝土配比设计容易造成强度不够,劣质钢筋在应用中存在断裂的可能,因此,要对材料的采购、检测及现场应用实施严格监管,务必保证所有材料符合技术规范及工程设计要求。

2.2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及规范性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之一,水利水电工程实施,混凝土浇筑、钢结构焊接、土石方填筑等工艺环节复杂多变,若操作不当或设备使用不合规,存在质量隐患。例如,若振捣不充分,混凝土内部将产生蜂窝状空隙;焊接时若存在夹渣或裂纹,会削弱接头的强度表现,因此,必须科学安排施工步骤,引入前沿的施工工具与技艺,保障施工步骤的规范性。

2.3 人员素质

施工人员技术状况与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对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技术工人的操作技能水平,管理层的统筹协调能力,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工期,若施工人员未曾参与系统培训或对技术规范掌握不全面,施工过程中或许会出现操作上的疏忽。此外,施工团队对施工流程的把控能力较弱,施工中可能出现质量上的不足,因此,优化人员培训,增强团队凝聚力,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全过程动态管控体系构建

3.1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1)设计方案的优化与评估。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工程的功能需求、地质条件、水文特点和生态环境等多重因素。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细化技术细节,明确施工技术要求,减少设计不足导致的工程返工或质量问题。还要通过多轮专家评审与方案比选,优化设计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例如,在选择堤防材料或坝体结构时,需充分论证其适应性与稳定性,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应对工程所处的自然环境和长期运行需求。设计团队需与施工单位保持密切沟通,避免设计与施工脱节导致技术实施困难,从而保障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性。(2)强化勘察与测绘工作的精准性。勘察与测绘工作是设计阶段数据来源的核心,其精准性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可靠性。采取先进的勘察技术,全面掌握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变化和环境特征,为设计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勘察测绘的技术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特别是在地质复杂或环境敏感地区,应加大勘察密度,针对潜在风险区域进行专项研究,有效规避设计偏差或数据遗漏带来的后续施工风险。

3.2 施工过程的动态质量控制

(1)施工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在施工前,项目团队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每个施工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技术标准。每一项施工任务都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操作,避免操作不规范导致的质量问题。具体来说,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既定的工艺流程、材料使用规范及技术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都符合设计标准。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时应充分了解和执行操作规程,避免不规范操作导致的质量隐患。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提升了施工的效率,确保各个施工环节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从而为工程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2)现场施工的监督与巡查机制。项目管理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需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检查施工质量,确保每一项工作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除了常规的质量检查,针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还应进行专项监督,确保施工细节的精准执行。在此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同时保持工程质量的稳定。(3)施工工艺改进。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可以有效提升施工精度、效率和安全性。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通常较为复杂,工艺改进可以帮助工程更好地适应现场实际情况。施工工艺的改进,不仅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还能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

3.3 验收与评估阶段的质量控制

(1)严格的竣工验收标准。竣工验收是项目完成后的最后一道质量检查关口,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标准应涵盖工程的各个方面,包括结构质量、设备安装、施工工艺等。在水利工程中,涉及大规模的土建结构、水流控制等,验收时需根据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及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工程能够安全、稳定运行。验收过程中,采取目测检查、物理测试、功能性检验等手段,确认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全面质量检测与风险评估。质量检测应对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和安全措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检测。例如,对混凝土强度、土壤稳定性、设备性能等方面进行多项测试,确保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风险评估应结合工程的特性,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气候因素等,全面评估工程面临的安全隐患和长期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当前工程的实际表现,还要预见其未来出现的问题,如气候变化带来的水位波动或环境变化引发的工程应急响应。通过科学、系统的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可以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避免竣工后发生安全事故和维护费用过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构建全过程动态管控体系。未来研究可聚焦极端环境下的动态响应机制优化、数字孪生技术在施工模拟中的深度应用,以及“政府监管—企业自控—社会监督”多元协同模式创新,推动水利工程质量管控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为行业高质量建设提供更强支撑。

参考文献

[1]费益新,叶雪芬,刘子系.基于BIM 的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全过程控制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23(01):17-20+97.

[2]胡海旭.水利工程全过程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8):232.

[3]刘凤梅.中小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重点[J].科技展望,2016,26(02):107.

[4]酒涛,曹亮.中小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重点[J].河南科技,2014(16):243-244.

[5]于春桥.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探析[J].科技创业家,2013(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