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急诊护理中一站式急救护理的价值

作者

范国峰

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 山东济宁 272100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one-stop emergency nursing in emergency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Methods: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one-stop emergency nursing in the emergency care of critically il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atients. Method: The study included 60 critically il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atients treated at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II of Yanzho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in Jining City from September 2021 to September 2023. Th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included 30 cases receiving routine nursing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luded 30 cases receiving one-stop emergency nursing care. The first aid time and vital sig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emergency response time, emergency treatment time and transfer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7.58±2.14)min, (18.74±5.96)min and (12.69±5.66)min,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14.33±3.69)min,(28.63±6.78) and(23.54±7.25)(t=8.667、6.001、6.461,all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vital sig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respiratory frequency,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In the emergency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e-stop emergency nursing mode can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shorten the rescue time, help patients recover their signs and improve their prognosis.

Key words: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Emergency care; One-stop emergency care

重症颅脑损伤属于急诊的常见病种之一,属于危重症疾病,通常是头部受到暴力外力损伤所致。在临床该病致残率高,病死风险大,通常表现出病情进展迅速、来势凶猛等特征,致残率、病死率极大,甚至可引发脑疝而危及生命[1]。因此,临床针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实施急诊救治的同时,还需辅助高质量的护理,使疾病损伤得到有效控制。一站式急救护理致力于提供快速的诊断和治疗服务,通过高效的流程和团队合作,尽可能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减少因诊断和治疗延误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同时重视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急诊科、神经外科、影像科、实验室科等各个专业的医务人员,通过相互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急救护理方案,以提高急诊抢救效果[3]。本研究对2021 年9 月-2023 年9 月期间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启动创伤中心收治的60 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展开随机对照研究,分析评估一站式急救护理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参与对象为 60 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急诊科所收治,基于“护理方法的不同”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纳入30 例):男性/女性=18 例/12 例;年龄筛查范围27-57 岁,计算均值(40.25±8.26)岁;脑血肿19 例、硬膜外血肿 6 例、硬膜下血肿3 例、脑挫裂伤2 例。观察组(纳入30 例):男性/女性=19 例/11 例;年龄筛查范围28-56 岁,计算均值(40.74±8.59)岁;脑血肿17 例、硬膜外血肿8 例、硬膜下血肿4 例、脑挫裂伤1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小 ΔP>0.05 ),具有可比性。研究开展获得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伦理机构审批(审批号:YI2023062)。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与研究对象均符合《神经病学(上、下册)》[4]重症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确诊;②受伤昏迷时间≥20min,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 [5]≤11 分(GCS:总分值为 1-15 分,分值≤8 分提示患者昏迷, 9~<12 分、12\~14、15 分分别为中度昏迷、轻度昏迷、意识清晰的评分范围); ③ 首次受伤入院;④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研究。排除标准:①入科时已无生命迹象;②既往肢体功能障碍;③存在恶性肿瘤病变、血液系统疾病;④妊娠哺乳女性;⑤伴有严重精神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患者在 120 车送达医院后,第一时间联系相关医师进行急救准备,实施常规检查,进行病情监测,提供吸氧,准备急救室,并医生配合完成急救,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提供心电监护等。

观察组:开展一站式急救护理:(1)护理准备:护理团队集成急救护理人员,包括护士长、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建立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团队划分为多个小组,包括院前急救组、急救配合组、联络组和循环支持组。每个小组都有特定的任务和负责人。(2)院前急救:院前急救组负责在接到120 电话后,迅速做好准备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通过详细检查和初步评估患者病情来确定处理方案,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与联络组联系,告知下一步的准备工作。记录患者情况以备后用。(2)院内急救护理:一站式急救护理流程:患者到达急诊室后,立即启动一站式急救护理流程,包括迅速接诊、初步诊断、急救处理以及进一步治疗,确保患者在同一地点完成所有的急救护理服务。生命体征监测与循环支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颅内压和呼吸状况。循环支持小组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进行液体复苏和输血治疗,保证患者循环稳定。呼吸道管理与神经系统观察:重视患者的呼吸道管理,确保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状况,及时发现神经损伤情况,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采取降颅压措施。手术治疗准备与配合: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急救配合小组迅速进行术前准备,如备皮、备血等,同时与手术团队紧密协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3)院内转送:根据患者病情需求进行进一步的会诊或转送检查,需要及时开通绿色通道,提前沟通联络组工作人员及时并高效的完成患者转送,并保证转送安全。

1.4 观察指标

(1)各项急救时间:记录对比急诊反应时间、急救救治时间、转送时间。

(2)生命体征:于干预前、干预1d 后,利用多功能监护仪(厂家:美国惠普公司,型号A3M3929A)检测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4.0(SPSS 公司,美国)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以及统计学分析,各项急救时间、生命体征指标属于定量数据均统一表示为( ),以正态分布形式分布,通过t 检验计算差异,计量资料用例数(n)和(% )率表示,实施 x2 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急救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急诊反应时间、急救救治时间、转送时间均缩短 P<0.05 )。详见表1

表1 各项急救时间对比(x s ,min)

2.2 生命体征指标

干预后两组生命体征指标较之前出现极大改善,且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监测值均低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2。

表2 生命体征指标对比(x s )

注:与护理前对比,

3 讨论

颅脑损伤在意外交通管事故中较为常见,颅脑受损后脑内微循环受到阻碍,脑部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致使脑内压快速升高,大量内源性阿片肽生成,如果病情延误,可引起多种严重后果,包括呼吸抑制、脑组织缺血、电解质紊乱等,甚至造成脑疝,引起大脑的不可逆性损伤[6]。因此,临床针对颅脑损伤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及时的急救治疗和护理,使损伤下降到最低,为预后提供有利条件。急诊急救护理能够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帮助医务人员判断和评估患者的损伤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和护理策略[7]。

本次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开展一站式急救护理,是指在一个医疗机构或一个诊疗环境中,综合实施多学科、多领域的急诊护理服务[8]。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反应时间、急救救治时间、转送时间分别为(7.58±2.14)min、(18.74±5.96)min、(12.69±5.66)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4.33±3.69)min、(28.63±6.78)min、(23.54±7.25) min ( P<0.05 ),与学者唐梅梅[9]等研究中观察组急诊反应时间(7.75±3.15)min、急诊救治时间(18.96±5.49)min、转送时间(12.26±5.28) )min ,较对照组(15.86±4.25)min、(29.75±6.75)min、(23.46±7.32)min 明显缩短的结论一致,证实本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说明,一站式急救护理的实施优化及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缩短急诊抢救用时,为患者后期救治奠定良好基础。分析原因,实施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护士长作为一站式急救护理的组长,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护理管理能力,能够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指导,确保急救护理的顺利进行[10]。一站式急救护理通过制定和实施流程优化措施,减少时间浪费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缩短急诊抢救用时,且强调多学科的协作和团队合作,通过各个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提供综合性的急救护理服务,改善患者救治效果。

研究调查发现:与对照组做对比,观察组干预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监测值相对低( P<0.05 。)。说明,开展一站式急救护理可促进患者体征恢复,取得更好的预后结果。原因在于,一站式急救护理根据患者需要和急救流程,将护理人员分配到不同的小组,每个组别有具体明确的工作职责,通过分工明确,高效完成各项任务,避免工作重叠和冲突,提高急救效率[11]。一站式急救护理中各小组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和沟通,确保信息准确传递和协作顺利进行,尤其是联络组负责与医生进行及时沟通,循环支持组提供必要的生命支持和护理,通过加强沟通和协作,通过全面的护理支持,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促进体征稳定[12]。

综上,一站式急救护理用于急诊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急救工作效率,为患者赢取救治的黄金时机,进而提高急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孔祥敏,黄可可,王勇.链式一站式急救护理在急诊AMI 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1):112-114.

[2]梁晔桦.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急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急诊抢救时间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2,12(4):105-107+114.

[3]郭钰,邵青青,吕砚青.危机管理渗透式无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时间神经功能及生命体征的影响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3):357-359.

[4]王维治.神经病学(上、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3:16.

[5]王正国,蒋建新,雍宜民.《临床诊疗指南.创伤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21-223.

[6]张太梅.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的救治影响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832-834.

[7]赵东.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3):498-499.

[8]鲍和荣.链式一站式急救护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4):189-192.

[9]唐梅梅.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对重症颅脑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142-143.

[10]黄慧姣.全方位多角度急诊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急救效率、患者预后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22):87-89.

[11]何沙沙.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170-172.

[12]王龙娇,屈小静.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价值[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7):2400 -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