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据治理背景下档案数据馆员能力建设分析

作者

杨海林

浏阳市第二医院 410300

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资产。档案数据是组织运作与社会发展积累起来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没有科学的数据治理,无法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档案数据的价值。档案工作人员处在档案数据管理的最前沿,担负着搜集、整理、储存、分析与利用的重要工作。在数据治理的背景下,为应对日益复杂的数据环境和日益增长的数据管理需求,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能力体系。因此,对档案馆员能力建设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数据治理对档案数据馆员能力的新要求

(一)数据管理能力

档案数据的规范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档案数据工作人员必须理解和参与档案数据标准的制定,包括数据格式标准、元数据标准、分类标准等。在日常工作中,能严格按规范收集、录入、整理档案资料,保证资料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档案数字化时,扫描后的影像档案,按照既定的资料规范,加以命名与储存,并精确加入元数据,以实现档案资料在一个标准架构下的管理与共享。

档案资料的高质量是数据价值实现的先决条件。档案数据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数据质量评价的方法与工具,才能全面地检查档案数据的质量。对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数据清理,数据修复,数据更新等。藉由定期的资料品质检讨,持续改善档案资料品质,为后续资料的使用与分析提供可靠的保证。文档数据关系到企业的核心信息,也关系到用户的隐私,因此数据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1]。档案工作人员应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掌握数据加密、存取控制、备份与恢复的相关技术。能建立和实施档案资料安全管理制度,识别及预防在档案资料储存、传送及使用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具有应急响应及数据恢复功能,以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与机密性。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随着档案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数据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档案管理领域。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与分析技术,并能利用相应的工具来挖掘与分析海量的档案数据,发掘其中的潜在价值。运用数据挖掘算法对档案数据进行挖掘,以辅助组织决策。利用大数据存储技术,有效地存储与管理档案数据,保证数据的可扩展性与可用性。档案管理系统是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平台.档案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系统的输入、查询、统计和备份等功能[2]。能做好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并能及时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了解档案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并能根据业务需求,不断优化与升级系统,提升工作效率与用户体验。且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档案工作人员要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向,积极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档案工作的情景。运用物联网技术对档案实体进行智能管理,利用传感器对档案库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档案实体的智能管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档案内容进行自动分类、标引和检索;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档案资料的真实性与不可篡改性。能把新兴技术融入到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提高档案管理的创新性。

(三)沟通协作与服务能力

档案数据治理涉及的部门很多,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与不同部门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3]。能与各业务部门沟通,了解他们对档案资料的要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料支援;与 IT 部门合作,共同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及技术应用;与安全管理层合作,建立并实施档案资料安全政策.为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各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档案数据的共享与协作。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档案资料服务是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的根本目的。要有较强的用户服务意识,了解用户需要,能根据不同的需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档案资料服务。它能为使用者提供档案资料的查询及使用说明,使使用者能迅速、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资料。根据用户反馈,持续改善服务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度。

二、档案数据馆员能力建设策略

(一)加强人员培训

可组织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参加有关资料管理专业之训练,包括资料规范之制订,资料品质评估,资料安全管理等。邀请业内专家授课,以案例分析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图书馆数据管理专业水平[4]。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积极参加有关资料管理资格认证,如 CDMP 等,以提高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感。还要对各级档案资料管理员进行信息化应用培训;对基础较差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加强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和使用;对具备一定基础的图书馆人员,进行大数据技术和新兴技术应用方面的高级培训。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培训的灵活性与有效性。组织图书馆人员参加有关资讯科技的学术交流活动,以了解业界的最新科技动态,并扩大图书馆员的技术视野。

(二)建立实践与创新机制

协助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参与档案资料管理计划,通过实务项目训练其能力。应以图书馆馆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数据规范,提高数据质量,保证数据安全,促进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图书馆工作激励机制,奖励优秀的图书馆员,充分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5]。还要鼓励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探索和创新,努力把新技术运用于档案资料管理之中。建立创新项目孵化机制,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的新创意、新项目给予评价与支持。通过举办“创新成果交流会”,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交流创新实践经验,促进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

(三)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体系

应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档案数据管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期评估,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图书馆员的考核,将其与图书馆员的薪酬、晋升和奖励联系起来,以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6]。建立档案工作人员能力提升奖励制度,对能力建设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特殊奖励。如对获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在创新实践中成绩突出,用户满意度较高的图书馆员,给予奖励,以激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内在动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据治理对档案数据馆员提出新的要求,也给档案数据馆员提出新的挑战。在对目前档案数据馆员能力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强化专业培训和教育,建立实践创新机制,健全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使档案数据馆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有助于提升档案数据治理的质量与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数据的价值,促进档案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组织与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娟,张帅中.大数据时代科研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路径研究[J].兰台内外,2025,(06):45-47.

[2]苏淑娥.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困境及创新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5,28(04):175-177.

[3]崔晓.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中新媒体与传统纸媒的融合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5,30(03):77-79.

[4]冯泽宇,郭若涵.企业“档案数据湖”的功能模型和构建路径[J].北京档案,2025,(01):31-37.

[5]杨鹏,金波.档案数据论:大数据时代档案学新论域[J].档案学通讯,2025,(01):38-45.

[6]付建华.档案数据要素发展研究[J].山西档案,2025,(01):30-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