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徐婷 倪晓晨 李梦桂环
安徽省宣城市烟草专卖局 安徽省宣城市 242000
引言: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战略意义。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应与时俱进,清醒认识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以持续完善的常态化教育机制激发组织活力、增强党内凝聚力与社会引领力。本文将立足梳理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意义,系统剖析当前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理论武装、创新教育形式内容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供参考。
一、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推动形成全党从严从实抓党员教育管理的良好态势。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党员教育管理不仅是提升党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核心途径,更是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保障。它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有效贯彻,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将党员教育管理置于党的建设基础性、根本性位置,通过持续深化教育管理实践,为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实支撑。
二、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肩负着支撑经济发展、引领产业升级、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现代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党员思想观念日趋多元,理想信念有所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环境的日益开放,一些党员受外部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党性意识、宗旨意识一定程度产生了滑坡,对组织的归属感和纪律敬畏感有待加强。个别党员由于意志力不坚定,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将个人利益置于群众利益之上,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及党和政府形象。
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及负责人对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仍有不足。有的将生产经营视作“硬任务”,把党员教育管理视为“软指标”,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有的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将党员教育管理简单理解为组织会议学习,导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投入不足、推动不力。
三是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片面化、碎片化现象。一些企业组织的教育内容与企业实际和党员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往往侧重理论宣讲和政策传达,对党员践行宗旨、发挥先锋作用等方面的引导和监督不足,教育管理未能全面覆盖党员的思想、工作和作风。
四是党员教育管理形式方法较为单一。部分企业习惯于采用集中学习、文件传达等传统方式,偏向形式主义、留痕主义,对新媒介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应用不够,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未能充分契合新生代党员的认知习惯,与新时代党建工作新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三、加强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举措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仅关乎党员个体政治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更直接影响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执政根基巩固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与成效。国有企业如何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笔者以为当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坚持将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首位,实施“铸魂补钙”常态化教育工程,引导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探索建立“第一议题”制度,打造“线上+线下”学习矩阵,线上借助“学习强国”平台和自有 APP,定期推送“微党课”和廉洁警示案例,并要求党员在学习群内分享心得,形成互动监督。线下建立“学思享”共学机制,适时举办“红色讲堂”“初心对谈”等“微课堂”邀请专家辅导、开展座谈交流、共同学习分享。通过深入、持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将其内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外化为服务群众、廉洁从业的实际行动,让党员从“知之”到“信之”再到“行之”,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和腐败诱惑。
二是精准施策赋能,提升学习实效。在教育内容上,倡导按需施教、“精准滴灌”,内容设计紧密结合企业战略、部门任务和党员岗位职责。探索设计差异化教育方案,引导党员在具体工作中践行宗旨、发挥作用。以烟草局为例,面向财务、纪检条线党员,重点加强廉洁风险和职业道德教育,用行业内外部真实案例进行“风险点”剖析;面向一线专销服务岗党员,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优服务”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考核其服务质量和群众好评度;对机关部门党员,组织“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鼓励党员创新工作思路、解决冗余流程,发挥先锋作用。在教育形式上,打破传统教学形式,大力创新教育载体和手段。探索“智慧党建”融媒体创新路径,增强教育的趣味性和渗透力。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VR/AR 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党建”平台,创作投放短视频、动漫、H5 等新媒体产品,开发“党建 VR 体验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参观”红色场馆、“参与”重大历史事件,实现教育管理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的延伸,增强教育的直观性和代入感,使其更契合新时代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的信息接收习惯。
三是健全管理机制,夯实组织基础。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确保组织生活严肃认真、常态长效。完善党员积分制管理,将党员参加学习、履行义务、岗位建功、服务群众等情况量化积分,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加强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的管理与服务。为从根本上扭转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建议探索推行并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一岗双责”量化考评体系,变“软指标”为“硬约束”。明确党支部书记履行党建和业务工作的“一岗双责”,将党员教育管理的成效与绩效考核、薪酬兑现、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直接挂钩,推动各支部书记真正将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必须抓实抓好的主责主业。
四是加强关怀激励,凝聚队伍合力。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常态长效机制,动态了解党员思想和工作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传递组织温暖。大力选树和宣传优秀党员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党内表彰奖励制度,有效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定期组织开展“党员政治生日”,在党员入党纪念日发送祝福短信、赠送书籍、开展谈心谈话,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定期评选“十佳先锋党员”,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并通过企业内外媒体广泛宣传,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面对新形势与新挑战,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做到精准施策、落实长效机制,持续推动教育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切实推动党的建设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使国有企业党员队伍真正成为党执政兴国的坚实依靠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持久而坚定的红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