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健康守“护”手术室护理科普之“绑”你没商量

作者

魏丽莉

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 吉林通化 134003

当患者被推进手术室,躺在那张陌生的手术台上时,常常会注意到护士开始用一条条带子固定自己的手脚。许多人心里会涌起不安:为什么要把我“绑”起来?这样会不会难受?甚至有人会觉得不被尊重。实际上,这些看似限制自由的“捆绑”,是保障手术安全的重要防线,每一个操作背后都藏着医护人员对生命的细致呵护。

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妥善固定绝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多方面的安全考量。首先是为了防止跌落风险。当麻醉药物注入体内,患者的意识会逐渐模糊,身体也失去自主控制能力。想象一下,一个熟睡的人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都可能在睡梦中翻滚掉落,更何况失去意识的患者。

其次,保持身体稳定是确保手术精准的关键。在眼科手术中,医生需要在仅几毫米的眼球上进行操作;神经外科手术更是要精准避开重要神经和血管。哪怕是患者一个微小的无意识移动,都可能导致手术器械偏移,影响手术效果,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就像画家在作画时,需要稳定的画布才能完成精细的笔触,手术也需要患者稳定的体位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

手术室使用的约束装置并非简单的布条,而是根据不同手术类型和体位精心设计的专业设备。常见的约束带主要分为四大类。腕部约束带是最常用的一种,它采用棉质宽边设计,质地柔软,就像给手腕戴上了一条舒适的围巾。这种约束带通常用于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等,使用时会在约束带和皮肤之间预留一指宽的空间,既能稳稳固定肢体,又不会过度限制活动,就像系安全带时不会勒得过紧一样。

踝部固定带则带有柔软的衬垫,专门为截石位手术设计,比如妇科手术中常用的体位。它可以有效防止压疮的产生,而且松紧度能够灵活调节,就像调整运动鞋的鞋带一样,既能固定住又不会造成不适。肩部固定带常用于侧卧位开胸手术,通过交叉固定的方式,确保患者躯体不会滑动移位,就像登山者用绳索固定自己,防止滑落悬崖。

针对儿童和意识障碍患者,还配备了全身固定系统。这种一体式装置不仅能实现有效固定,还集成了体温监测等功能。想象一下,它就像一个智能小帐篷,既保护着患者,又能实时监测身体状况,全方位保障患者安全。儿童专用的约束带还设计了卡通图案,比如可爱的小动物、超级英雄,这些图案能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不再害怕手术。

手术室护理团队在使用约束带时,严格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三要”的第一点是“软硬兼施”。硬约束采用通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专业医用约束带,这些约束带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牢固可靠;软防护则在关节处垫上硅胶衬垫,在骨突部位贴上水胶体敷料,就像给皮肤穿上了一层柔软的保护衣,减少摩擦和压力,防止皮肤受损。

第二点是“定时松解”。每 30 到 60 分钟,护士会仔细检查一次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观察皮肤颜色是否正常、温度是否适中。对于长时间的手术,还会交替放松不同肢体,就像我们长时间坐着后需要起身活动一样,避免局部组织受压过久,造成损伤。

第三点是“人文关怀”。在麻醉开始前,护士会耐心向患者解释约束的必要性,用温和的语气打消患者的顾虑。对于清醒患者,会用柔软的棉毯覆盖约束部位,减少暴露感和不适感,就像给患者盖上温暖的被子,让他们感受到关怀。

而“三不要”则是严格禁止的行为。首先,不能用普通纱布条、绷带等非专业用品替代约束带。这些替代品可能固定不牢,导致患者移位,或者因为材质粗糙造成勒伤,就像用麻绳代替专业登山绳一样危险。其次,不能将患者双手交叉绑在胸前,这种姿势会影响呼吸,增加窒息风险,就像紧紧捂住口鼻会让人无法呼吸一样。最后,也不能为了方便手术操作,过度屈曲患者关节,以免造成关节损伤,就像强行弯曲树枝可能导致树枝折断一样。

面对手术中的约束,患者和家属往往存在不少疑问。比如担心“被绑着会不会血液不通”,其实规范操作下,约束带会预留足够空间,不会压迫血管,而且麻醉医师会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就会及时调整。就像交警时刻关注道路状况,一旦出现拥堵就会疏导一样,医护人员也在时刻守护着患者的安全。

还有人担心“术后皮肤有压痕是损伤吗”,一般来说,轻微压痕在术后 2 小时内会自行消退,就像被皮筋轻轻勒过的痕迹会慢慢消失。但如果出现水疱、淤紫等情况,医护人员会立即进行处理,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儿童手术,家长特别关心孩子会不会被绑得太紧。实际上,儿科专用约束带不仅设计了卡通图案,还配备了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束缚压力,确保松紧适度。就像智能手环能监测运动数据一样,压力传感器会时刻反馈信息,保证孩子既不会挣脱,也不会感到不适。

作为患者家属,在手术前后也有一些需要配合的要点。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时,要主动告知医护人员患者有无皮肤过敏史,帮助选择合适的约束用品。就像为旅行准备合适的装备,合适的约束用品能让患者更舒适安全。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提前用孩子熟悉的事物进行解释,比如告诉孩子“这是手术安全带,就像汽车安全座椅一样保护你”,减轻孩子的恐惧心理。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如果发现破损、肿胀等异常,及时向护士反映,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术室约束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智能约束系统将为手术安全带来更多保障。比如温控约束带内置加热模块,可以防止患者术中低体温。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天,穿上一件自带加热功能的衣服会多么温暖,温控约束带就是这样守护着患者的体温。压力反馈手环能够实时显示束缚压力,一旦超过安全范围就会自动报警,就像汽车胎压异常时发出警报一样,提醒医护人员及时调整。针对儿童患者,还可能配备VR 分散系统,孩子可以通过佩戴 VR 眼镜,在互动游戏中分散注意力,减少对手术的恐惧,让手术过程变得像一场有趣的冒险。

手术台上的每一条约束带,每一次固定操作,都蕴含着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的深切关怀。这些看似“束缚”的措施,实则是为了守护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理解了这些背后的意义,患者和家属就能更加安心地配合手术,医患携手共同为手术安全保驾护航。如果患者对手术体位安置有特殊需求,比如宗教禁忌等,一定要提前与手术团队沟通,医护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需求。因为在守护健康的道路上,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每一份安全都值得被全力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