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技术的机电安装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牛娟娟
元亨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6
引言
机电安装工程涉及暖通、电气、给排水等子系统,造价控制是其管理难点,传统方法常因设计变更、材料浪费和协同不足导致成本超支。BIM技术作为数字化工具,通过构建三维信息模型,实现工程数据的集成与共享,为造价控制提供新范式。本研究旨在系统阐述基于BIM 的机电安装工程造价控制方法,弥补现有研究在技术整合与应用流程上的不足。研究聚焦方法框架、实施流程及效益分析,避免涉及政策规范,突出学术普适性。通过文献综述,BIM 技术在造价领域的应用已从单一建模扩展至全生命周期管理,但其在机电工程中的深度集成仍需理论深化。
一、BIM 技术概述及其在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应用基础
BIM 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建模的建筑信息管理方法,其核心在于创建包含几何、属性和关系数据的三维模型,本质是构建物理与功能特性的虚拟表达载体,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与可追溯性。在机电安装工程中,BIM 模型整合暖通、电气、管道等子系统信息,实现设计可视化与冲突检测。技术基础包括参数化建模与 IFC 标准,确保数据互操作性,参数化驱动设计变更自动传递至造价系统,避免人工更新导致的滞后性。应用层面,BIM 支持机电设备的空间布局优化,避免安装冲突导致的返工成本。同时,模型作为信息载体,为造价控制提供结构化数据源,其动态关联特性使得工程量、材料规格与成本项的映射关系具备实时联动能力。通过模拟施工过程,BIM 可预测材料用量与工时,减少资源浪费。多角度分析表明,BIM 不仅提升设计效率,还为造价管理奠定数据基础,尤其通过构件级成本属性绑定,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成本预控。其局限性在于模型精度依赖输入数据质量,需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校准,且需解决异构软件平台间的数据兼容性问题。
二、机电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与现存挑战
机电安装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管理的核心目标,直接影响项目盈利与资源利用效率。重要性体现在成本偏差的连锁效应:安装阶段成本超支可能引发工期延误与质量风险,更深层影响在于破坏项目价值链平衡,削弱投资回报率,甚至导致后续运维成本攀升。现存挑战主要包括信息孤岛现象,设计、采购与施工环节数据脱节,导致造价估算误差;尤其跨专业协作中,设计变更未同步至采购清单,引发材料冗余或短缺的二次损失。其次,机电系统复杂性高,隐蔽工程多,传统二维图纸难以精准量化材料与人工成本,且管线交叉施工的动态调整需求进一步放大成本不确定性。此外,动态变更管理不足,现场调整易造成成本累积,根源在于缺乏变更影响域的实时评估工具,无法量化局部修改对全局造价的影响。从管理视角,缺乏实时监控机制,造价控制滞后于工程进度,反映出现有管理流程对前端数据采集与后端决策反馈的割裂。技术视角下,现有工具如 Excel 或专业软件无法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异构系统间的数据壁垒阻碍了成本数据的动态整合与可视化呈现。这些挑战凸显了BIM 技术整合的必要性,为后续方法框架提供问题导向。
三、基于BIM 技术的造价控制方法框架构建
基于BIM 的造价控制方法框架以信息模型为中心,构建三层结构:数据层、处理层与应用层。数据层集成机电工程的设计参数、物料清单与成本数据库,通过实体-属性映射机制将BIM 构件与成本编码动态绑定,实现设计数据向造价要素的无损转化;处理层通过BIM 软件进行模型解析与算量计价,自动生成工程量清单,并引入云计算资源优化大规模模型的数据处理效率,避免本地算力瓶颈;应用层实现造价动态监控与预警,支持多维度偏差分析与阈值自定义,提升风险响应针对性。框架核心是协同机制,设计、施工与造价团队共享模型,确保数据一致性,需建立版本控制与权限管理规则,防止并行操作导致的数据冲突。方法优势在于闭环管理:从模型创建到成本反馈形成迭代优化,每次模型修订均触发成本重算,确保决策依据的时效性。关键要素包括成本编码系统与变更追踪模块,前者将BIM 元素与造价项关联,后者通过影响域分析自动标记变更关联项,量化增量成本;此外,轻量化模型转换技术可适配移动端巡检,实现现场问题与造价数据的实时联动。
四、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与操作流程
实施BIM 造价控制的关键技术包括模型轻量化处理、API 接口开发与云计算平台集成。轻量化技术压缩模型数据,提升处理效率;API 接口连接BIM 软件与造价系统,实现自动取数;云平台支持多端协同,确保实时数据同步。操作流程分为四阶段:模型构建阶段,基于Revit 等工具创建机电BIM 模型,嵌入成本属性;造价编制阶段,利用模型导出工程量,结合计价软件生成预算;动态监控阶段,通过BIM 平台跟踪施工进度与成本偏差,触发预警机制;闭环优化阶段,分析偏差原因并更新模型。流程强调迭代性,每个阶段反馈至模型修订。技术难点在于数据标准化,需统一编码规则以避免歧义。实施中,人员培训与软硬件配置是关键支撑。
五、BIM 造价控制的优势、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基于BIM 的机电造价控制优势显著:提升精度,模型数据减少人为误差;增强协同,多方参与降低沟通成本;优化决策,实时模拟支持风险预判。局限性方面,技术门槛高,中小企业实施受限;模型维护成本大,需持续投入;数据安全风险,云平台易受攻击。未来展望聚焦三方向:AI 融合,机器学习预测成本趋势;物联网集成,传感器数据实时反馈至模型;标准化推进,开发行业通用协议。多角度分析,BIM 造价控制将推动机电工程向智能化转型,但需平衡创新与实用性。研究呼吁跨学科合作,深化BIM 在可持续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结论
本研究系统论证了 BIM 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方法论价值。通过构建“数据-处理-应用”三层框架,实现了设计、施工与成本数据的动态集成,有效破解了传统管理中信息孤岛与变更滞后的核心难题。该框架依托参数化建模与实时协同机制,显著提升工程量计算精度与成本预警能力,形成闭环优化路径。尽管存在模型维护成本高及技术门槛等局限,但其在减少返工、控制超支方面的效益已得到理论验证。未来需融合 AI与物联网技术深化智能决策,并推动轻量化模型适配,以促进机电工程造价管理向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住宅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造价控制要点[J].陈俊波.居舍,2024(24).
[2]BIM 在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J]. 任琳. 四川建材,2024(05).
[3]深入分析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造价管理及成本控制方法[J].张新鹏.陶瓷,2023(09).
[4]基于 BIM 平台的地铁机电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分析[J].王龙飞;王有道;于俊彪;杨腾飞;张萌.工程技术研究,2022(20).
[5]BIM 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有效应用[J].汪俊. 建材与装饰,20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