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霍瑞斌 毕文秀 任亚男 魏海鹏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 01001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模式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提升设备效率、保障检验质量,并促进团队协作,从而提升医院检验科的整体运营水平。方法:采用CQI模式,设定设备管理目标,如提升设备开机率、降低故障率、缩短维修响应时间等。制定实施计划,包括优化设备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引入故障预警系统等。实施中,持续监控与评估关键指标,根据结果调整管理措施。结果:CQI模式实施后,检验科设备管理显著改善。日均检测样本量提升,设备开机率提高,故障率下降,维修响应时间缩短。同时,检验结果准确率提升,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结论:CQI模式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有效且可行,提升了设备效率、检验质量和团队协作,促进了医院整体运营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检验科;设备管理;效率;故障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检验科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其设备管理直接关系到临床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然而,随着技术进步,检验设备快速迭代,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院检验科面临设备老化、维护滞后及管理流程缺陷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设备稳定性和检验结果精度,还增加了医疗成本,降低了服务效率。本研究针对该医院检验科展开,科室拥有20多台检验设备,涵盖生化、免疫、微生物、细胞、血液、促凝血检测等领域,服务于周边居民。研究周期为2022年全年,分为基线期(1月至6月)和干预期(7月至12月)。基线期收集并分析设备管理现状,发现设备老化率高达10%,老旧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240小时,维修响应虽快但频繁,定期维护执行率不足40%,且操作人员培训覆盖率仅50%。这些问题凸显了设备管理的紧迫性,为后续CQI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明确方向[1]。
1.2 方法
在本研究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模式作为核心方法,以系统性地提升检验科设备管理效率与质量。首先,明确设备管理的关键指标,如设备开机率、故障率、维修响应时间以及检验准确率等,作为改进活动的基准与评估依据。随后,制定详细的CQI实施计划,该计划涵盖了设备维护流程的优化、人员培训体系的建立、故障预警系统的引入等多个方面。在设备维护方面,通过增加定期维护的频次、细化维护内容、采用先进的维护技术,确保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在人员培训方面,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操作人员的设备操作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在故障预警方面,引入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故障,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
实施过程中,注重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通过设立数据监测点,定期收集关键指标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以评估改进活动的成效[2]。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进措施。此外,还定期组织跨部门协调会议,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各项改进措施的有效执行。
1.3统计学处理
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研究采用SPSS或Excel等专业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各项观察指标在CQI模式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初步分析,以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随后,根据数据类型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检验方法,如t检验用于比较连续变量(如设备使用效率、故障率等)在干预前后的均值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则用于分析分类变量(如检验结果准确率、工作人员满意度等)在不同组别或时间点的分布差异[3]。所有统计分析均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即当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科学评估CQI模式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2. 结果
2.1 设备使用效率与故障率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CQI)模式后,检验科设备管理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而言,如表1所示,日均检测样本量从CQI模式实施前的平均1000份增加至1500份,增长了50%;设备开机率也从原先的75%提升至90%,增幅达到20%。这些数据直接反映了CQI模式在提升设备使用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设备故障率显著下降,从实施前的0.04%(即每千小时故障4次)降低至0.02%,降幅达到50%。这一变化不仅减少了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检验延误,还降低了维修成本,进一步提升了检验科的整体运营效率。
分析表明,CQI模式通过优化设备定期维护计划(如增加每月深度清洁次数、细化季度性能校验项目)、加强人员培训(包括内部培训和外部专家讲座)及引入先进的故障预警系统,有效促进了设备的高效利用和故障率的降低。
2.2 其他指标改善情况
在维修响应时间方面,CQI模式的实施同样带来了积极变化。维修响应时间从实施前的平均45分钟缩短至20分钟,平均缩短了25分钟。这一改进显著提升了故障处理的效率,减少了设备停机时间,保障了检验工作的连续性。检验结果准确率作为医疗质量的直接体现,也在CQI模式的推动下得到了提升。实施后,检验结果准确率从原先的97%提升至99%,提升了2个百分点。这一成就得益于对检验流程的优化(如简化非必要步骤、引入自动化处理)和质量控制措施的加强(如增加复核环节、使用更精确的校准品)。最后,工作人员对设备管理改进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工作人员对设备管理改进的满意度从实施前的70%提升至90%,增幅达到20%。这一结果反映了CQI模式在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改善工作环境及增强工作人员满意度方面的积极作用[4]。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CQI)模式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深入应用,展现了其在提升设备效能、保障检验质量及促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显著成效。首先,从效果分析来看,CQI模式通过设定明确目标、细化管理流程、强化数据监控与评估,实现了设备使用效率的大幅提升,具体表现为日均检测样本量的显著增加和设备开机率的稳步提高。这一变化直接促进了检验科工作量的有效承载与高效处理,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为及时、准确的检验数据支持。同时,故障率的显著降低和维修响应时间的快速缩短,不仅减少了设备停机时间,还降低了维护成本,进一步保障了检验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人员培训难度和资源分配问题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两个方面。针对人员培训,需要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与故障处理方法。在资源分配方面,则需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检验科设备管理的顺利进行[5]。同时,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CQI活动,也是解决资源分配问题的重要途径。展望未来,将CQI模式进一步推广至医院其他科室或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借鉴检验科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可以在全院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持续质量改进体系,提升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此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CQI模式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引入新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提升设备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设备故障的预测性维护与管理决策的精准化制定,为医院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徐营. PDCA循环管理对检验科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质量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21, 34 (04): 45-46.
[2]邢桂媛. 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20, 33 (23): 58-59.
[3]刘凯, 徐恒. 分析检验科仪器设备的全面质量管理[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12 (20): 177-179.
[4]刘海燕. 医疗检验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 28 (08): 179-180.
[5]张雍. 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在医学检验科的必要性探索[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 7 (08): 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