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论语文教学对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者

刘梦瑶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实验小学

一、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口语表达能力对学习的重要性

人之所以于其他物种有所区别,不仅是因为人具有思维,还因为能用口语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快速掌握大量词汇的能力,理解越来越准确,语法的运用也在逐步的完善,整体的口语表达变得更加连贯、自然、生动。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口语表达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促进文本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增强。

在课文学习时,教师常提出概括性问题。这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用简短精炼的话语进行完整概括。回答此类问题,不仅需要清晰的思路,更依赖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上,师生通过口语交流解答问题,学生需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发表想法,口语表达至关重要。

许多学生都存在着作文写不好的问题。其实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材安排了诸多训练,如口语交际、背诵课文、复述文章、用固定词语或关联词造句等。这些训练从一句话表达,逐渐过渡到一段话,旨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将心中所想转化为文字,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二)口语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表达能力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人际交往中,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的互动效果。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师生交往中更易获得教师的信任,担任班长、课代表等职务,能更好地传达教师任务,反馈班级问题;在同学交往中,他们凭借幽默风趣的表达吸引伙伴,更易找到共同兴趣,建立友谊。随着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学生能逐渐克服害羞、怯场的问题,形成自信大方、勇于展示自我的个性。

美国医药学会的前会长大卫·奥默博士曾说过“为了能够让别人走进你的脑海和心灵,一定要培养一种能力。试着面对单独的人或者在众多人面前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当你通过这样的努力而不断进步时,便会发现,自己正在塑造一种崭新的形象,这种形象会让周围的人大吃一惊。当你开始对人讲话时,你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而性格也会越来越温柔和美好,这将意味着你的情绪已渐入佳境。身体自然也会跟着好起来。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当众讲话。它会给健康带来好处。只要有机会便对几个人或更多的人说话,这样就会越说越好,同时也会感到神清气爽,感觉自己完整无缺。这些都是训练之前体会不到的。这是一种畅快、美妙的感觉,没有任何药物能给你这样的感觉?”①由此可知口语表达能力在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问题与对策

(一)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习惯问题导致学生表达困境

“听、说、读、写”一直以来都是学习的一个系统模式,但是由于现在考试只能考察到“听、读、写”的能力,渐渐地忽视了“说”对于学生的重要性,部分学生甚至出现“羞于说”“耻于说”的现象。课堂上,教师的不当反馈也是学生“不敢说”“不想说”的重要原因。当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回答时,教师常给予指责,并进行学生间的对比,使学生产生自卑和恐惧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害怕回答问题,形成消极学习态度,不愿主动表达,思维也变得固化。因此,传统课堂学习习惯则致使学生“不会说”。

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与学生共同寻找问题的真相并鼓励“标新立异,允许‘观念离题’的情况”。教师将“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为师生教学相长的互相讨论、共同成长的学习方式。对于回答不出问题以及回答错问题的学生,可以从侧面引导或是让学生自主求助的方式,找到答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间互帮互助的优良习惯,还可以减轻学生的抗拒心理,从而提高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质量。

(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针对性策略

1.消除顾虑,使学生愿说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后生活中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课下教师以朋友、“知心姐姐”的身份与学生交朋友,聊天,让学生消除教师与学生的身份感,与教师增加亲近感,在平等的环境中无拘无束的说话,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可以组织主题班会、队会,教师、学生互换角色。生生间的辩论既可以让他们打消可能得到责备的顾虑,围绕主题,自由言说,又能够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色上将自己的知识与想法传递给班级的其他学生,锻炼发言者的心理与口语表达能力。

日常生活也是培养口语表达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培养学生与家长沟通的习惯,布置复述或讲故事类作业,让学生分享校园生活,增进家庭交流氛围。

2.激发兴趣,使学生爱说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训练低年级儿童口语表达时,可借助直观模像、图片等教具引导想象和思考,重点培养他们说完整、讲清楚的能力。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在此基础上,要做到用词准确规范,条理清晰,逻辑合理,并能运用修辞手法美化段落。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讲解字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预习时搜寻相关内容分享,利用组词造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逐步学会说话。

看图说话是培养口语表达的有效方式,教师可通过提供图片或连环画,让学生自由想象,讲述联想的故事。会话练习能帮助学生改正“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习惯。教师唤起学生记忆,放大被忽视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观察世界、积累信息,做到“言之有物”。

3.学练结合,使学生善说

与书面语有所不同,口语表达更是情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与传达。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就要教给学生说话的技巧。如教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描述事物、组织语言,使用连接词使表达更连贯等。课堂上增加口语练习机会,如口语交际、课前演讲、课文讨论等,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其逐渐擅长表达。同时,注重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教导学生听懂他人的问题和意图,准确理解话语含义,避免答非所问,使口语交流更顺畅。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关注细节,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气、语调、

表情和肢体语言,提升表达效果。

四、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为例

(一)课堂教学中口语表达的训练

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口语表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②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都不一样,注意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在学习《田家四季歌》时,“引入课文”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季节并说明原因,激发学生讨论。季节是学生熟悉的话题,分享表达能拉近师生、生生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走进田野乡间去领略不一样的四季”的引导,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双边性和互动性,新课改的语文课堂需要“对话”。在诗歌每一段的学习中,延续分享形式进行讨论与解答。例如,学生在阅读夏季田间这一段中,认为农民伯伯很辛苦,原因在于找出“采了蚕桑又插秧”一句。“采了……又……”从两个词中看出农民在夏季农务繁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补充“还有没有同学觉得农民伯伯很辛苦,为什么呢”,学生在仔细品读后发现“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也可以体现农作的繁重。继而进行小组讨论“怎样体现农民的辛苦”,教师可以配置相关的图片及视频,以直观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了解与联想。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和感兴趣的句子,如认为“谷像黄金粒粒香”很美,教师可借此句带领学生学习比喻修辞手法,并进行比喻句训练。引导学生从稻谷的颜色、形状等方面想象,如“谷田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识字学习”环节,以学生说、教师写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书写顺序并表达,如“季”是上下结构,由“禾”和“子”组成,“禾”字笔画有变形。教师在学生描述过程中补充难写易错点,既加深学生对字的印象,又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田家四季歌》节奏简单、歌词浅白、朗朗上口,适合采用多种有趣的朗读形式,如用手拍节奏朗读、男女生或小组比拼朗读、师生诵读比赛等。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感,体会诗歌传达的思想,同学之间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发言,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完成文本学习后,利用“课堂练习”环节加深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给出不完整的诗歌,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和对四季的观察补充完整。例如:“春季里景色美。多艳,燕子儿正归。夏季里青蛙池上。荷花映日红,睡着了。秋季里,秋风扫落叶,。冬季里,百花败,唯有梅花。,。由于是二年级学生的练习,难度要适宜。小组展开讨论,自由想象。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及时指出错误,如引导学生回忆每个季节的景象,纠正季节与景物不符、用词不当、段落结构不一致等问题。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文本结构,体会诗歌节奏感与结构的联系,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尽量使诗歌押韵。展示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并点评,如“秋季里,落叶黄,大地铺上金衣裳,秋风扫落叶,果树接满香”,肯定其对秋天景象的生动描绘和恰当的修辞运用。

(二)重视口语作业对于学生的影响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巩固,背诵、复述、讲读等看似简单的作业,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观察发现,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如一年级学生午休阅读时,一名女生能自主阅读无拼音注音的自然科学期刊读物,且每周读完后会向父母讲述书中内容,遇到不懂的字句父母会解答。久而久之,她不仅阅读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优于其他同学。在课堂上,她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语句完整、勇于发言。

然而,许多家庭并不重视学生口语类练习,家长认为书面作业完成即可,忽视口语作业。甚至有些家长在孩子做功课时消遣娱乐,拒绝孩子的交流表达。口语作业虽短期内难以看出效果,但长期积累后,学生在阅读、口语表达和写作水平上会产生差距。

教师应明确告知家长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组建线上家长群,及时反馈学生课内外学习情况,分享适合学生的读物和营造良好家庭学习氛围的方法。对于无法协助学生学习的家长,教师应给予相应学生更多关注。

课后作业弥补了课堂时间和人数限制导致学生发言机会不足的问题。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口头作业,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习惯,充分发挥口语表达练习对学生的重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口语表达能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语言学习、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增强学生的语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传统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应改变“重写轻说”的观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完整表达;同时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与反馈,将学与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切实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的两个问题[J].郑桂华.语文学习,2019(11)

[2]语言建构与运用下的高中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J].邱进刚.名师在线,2019(29)

[3]言语形式:引领语言能力生长的基石[J].杨顾霞.小学教学参考,2019(25)

[4]体悟修辞表达效果,培养学生语言能力[J].宋丽娜.小学教学参考,2019(22)

[5]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升的路径[J].严登平.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8)

①鲍玉成,《打造你的话语权》,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 年,第 28 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人民出版社,2011 年,第 9、11、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