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生物制药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作者

杨一超 赵娜

淄博市技师学院 255000

一、引言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犹如一股强劲的浪潮,正深刻地改变着各个行业的面貌,生物制药领域亦不例外。在生物制药行业,新质生产力体现为基因编辑、细胞治疗、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等前沿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这些技术不仅为攻克疑难病症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对生物制药专业人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传统的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然而,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生物制药行业需要的是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精湛操作技能,同时具备创新精神和严谨工作态度的工匠型人才。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中,熟练运用先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二、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生物制药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的价值

(一)驱动行业技术革新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犹如一场永不停歇的技术竞赛,生物制药行业置身其中,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工匠型人才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成为这场竞赛中的关键力量。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行业前沿动态,积极投身于基因工程药物研发、新型疫苗制备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在基因治疗领域,工匠型人才通过深入研究基因编辑技术和载体系统,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为攻克癌症、遗传性疾病等疑难病症开辟新的途径。

(二)筑牢药品质量安全防线

生物制药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容不得丝毫马虎。工匠型人才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在药品生产的全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从原材料的筛选、生产工艺的优化到成品的检验检测,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智慧。他们熟悉各类质量标准和规范,能够运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

(三)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态系统,涉及研发、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需要各环节之间紧密协作、协同发展。工匠型人才凭借其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跨领域的沟通能力,成为产业协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在研发环节,他们能够与科研人员密切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生产环节,他们能够与生产人员共同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在销售环节,他们能够与市场人员沟通,了解市场需求,为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支持。通过工匠型人才的努力,生物制药产业的各个环节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推动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生物制药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原则

(一)需求导向原则

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人才培养必须紧密围绕行业需求展开,以市场为导向,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深入调研生物制药企业的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动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创新驱动原则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工匠型人才的重要特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创新实践活动、搭建创新平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突破。

(三)协同育人原则

生物制药专业工匠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合作。学校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教育;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实践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实习机会;科研机构则具备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前沿的科研指导和技术支持。

四、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生物制药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的策(一)构建“基础 - 专业 - 拓展”三维课程体系

应用逻辑: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生物制药行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课程体系往往存在知识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的问题,难以满足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基础 - 专业 - 拓展”三维课程体系,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在基础课程层面,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开设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等跨学科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在专业课程层面,围绕生物制药的核心领域,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开设一系列专业课程,使学生掌握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此外,引入行业前沿技术课程,如基因编辑技术、细胞治疗技术等,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拓展课程层面,开设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打造“虚拟仿真 - 校内实训 - 企业实习”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制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存在资源有限、与实际生产脱节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打造“虚拟仿真 - 校内实训 - 企业实习”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实践环境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虚拟仿真环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构建生物制药生产过程的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实验操作和生产流程模拟,熟悉生物制药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范,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校内实训环节,建设现代化的生物制药实训中心,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学生可以在实训中心进行真实的实验操作和生产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企业实习环节,与生物制药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能够接触到实际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流程,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双师型 + 创新型 + 国际化”师资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于培养工匠型人才至关重要。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生物制药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因此,需要构建“双师型 + 创新型 + 国际化”师资队伍,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鼓励教师到生物制药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和生产管理,积累实践经验。同时,邀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和经验。在“创新型”教师培养方面,设立教师创新基金,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将创新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在“国际化”教师培养方面,选派教师到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访学和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四)建立“订单式培养 - 联合研发 - 成果转化”一体化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培养工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可以获得优秀的人才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然而,传统的校企合作往往存在合作形式单一、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需要建立“订单式培养 - 联合研发 - 成果转化”一体化合作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在“订单式培养”方面,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企业可以参与教学过程,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践指导,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在“联合研发”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研发团队,针对企业的技术难题和行业的前沿问题开展联合研发。学校发挥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企业提供实践平台和资金支持,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成果转化”方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将学校和企业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创办企业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实现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五)构建“多元化 + 过程性 + 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需要构建“多元化 + 过程性 + 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潜力。在“多元化”评价方面,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项目设计、实习表现等,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引入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将企业的用人标准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纳入评价体系,使评价结果更加贴近实际。在“过程性”评价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过程等环节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在“发展性”评价方面,注重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未来成长,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轨迹,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结束语: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生物制药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和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通过构建“基础 - 专业 - 拓展”三维课程体系,打造“虚拟仿真 -校内实训 - 企业实习”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双师型 + 创新型 + 国际化”师资队伍,建立“订单式培养 - 联合研发 - 成果转化”一体化合作模式,以及完善“多元化 + 过程性 + 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能够培养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生物制药专业工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国明.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五年制高职工匠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现实困境与优 化路径[J].职教通讯, 2024(6):99-104.

[2] 朱春芝.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1):1.

[3] 赵永前.新质生产力下高职院校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讨[C]//“2024 职业教育活动周 ——钢铁行业大工匠进校园”活动.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 2024.

[4] 郭高萍,何景师,徐兰.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25(1):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