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道路与桥梁的设计优化及其施工技术

作者

孙万橦 逯乙成

1.山东中交恒泰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2.山东交泰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道路与桥梁作为当前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关乎着国家的建设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建设质量至关重要,也是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道路与桥梁的设计工作与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道路与桥梁;设计优化;施工技术

引言

道路与桥梁工程是整个交通建设的核心环节,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荷载等级的提高,道路与桥梁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和使用性能也应该随之提升。

1道路与桥梁工程特点

工程建设的复杂性体现在多个层面上。首先,从施工队伍到施工机械,再到所需的材料设备以及设计图纸,每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其是构成整个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每一次的施工都需要对这些要素进行精心的加工和改造。此外,材料和设备的选择也极为关键,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本、质量和进度。因此,市政道路与桥梁建设不仅仅是单一环节的工作,而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运作。其次,施工条件的复杂性同样不容忽视。市政道路与桥梁通常坐落于多变的地质环境之中,这要求施工团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此外,不同地域的地质条件差异巨大,如岩石类型、土壤结构、地下水状况等,都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为了保证道路与桥梁工程的成功,施工团队必须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掌握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以便有效应对各种潜在的复杂情况。

2道路与桥梁的设计优化及其施工技术

2.1BIM在道路与桥梁设计阶段中的应用

(1)地形建模。道路与桥梁设计的第一步通常涉及地形建模。BIM技术可供创建详细的地形模型,包括地面高程、土地利用、水体和其他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将地形数据整合到BIM模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道路与桥梁布局的挑战,如跨越河流、适应山地或穿越城市区域。地形模型还可以用于水文分析和排水设计,确保道路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能够有效排水,减少洪水风险。(2)可视化分析。BIM技术在可视化分析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创建三维模型,可以模拟不同规划选项的外观,包括道路与桥梁位置、交叉口布局和视觉效果。这有助于选择最佳的规划方案,考虑到美观性、交通流动和环境影响。可视化分析工具还可以用于交通模拟,帮助规划者预测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优化道路与桥梁设计以提高交通效率。

2.2强化设计管理与材料选择

设立多级审查机制,确保每一阶段的设计成果都经过严格把关。鼓励不同专业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确保设计方案的全面性和综合性,避免专业间冲突。建立和完善设计标准和规范库,推广使用标准化设计模板,提高设计效率,保证设计质量的一致性和合规性。建立明确的设计变更程序,任何设计变更需经过充分论证、审批和记录,确保变更的必要性和对项目影响的可控性。在设计阶段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措施。组织设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跟踪行业最新技术动态和规范更新,不断提升设计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选择合适的水泥类型和等级,考虑到混凝土的抗裂性,可以选用低热水泥或添加缓凝剂来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优化骨料级配,使用干净、质地坚硬的骨料,减少空隙率,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裂性。确保使用的钢筋符合国家标准,进行必要的力学性能检测,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等。注意钢筋的存放和加工,避免锈蚀和损伤,特别是焊接和绑扎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外加剂和掺合料的质量稳定可靠,符合工程要求。

2.2路基的施工工艺要点

(1)基础底层的施工。路基基层的建设是道路与桥梁建设中最为基本的一环,其质量好坏将决定道路与桥梁的服役年限与稳定程度。在地基基层的施工中,应考虑如下问题:一是要确保基层的厚度及平整程度,确保基层的平整度与承载力;其次,地基基层应采用合适的夯实方法,使基层的压实度与稳定程度得到改善;为改善地基基层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应采用合适的砂浆进行补强。(2)沉降控制。在道路与桥梁建设过程中,地基的沉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道路与桥梁的服役年限与稳定程度。为了防止地基变形太大,必须对地基进行合理的沉降控制。采取的主要对策有:对路基进行合理的加固与改良,在路基上铺设抗沉降材料,并定期进行沉降观测。

2.3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道路与桥梁工程路面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以沥青混凝土摊铺与施工缝处理为基础。施工人员摊铺作业时,需要控制摊铺厚度与宽度,按照设计标准选择先进的摊铺机设备,精确把控熨平板仰角,保证摊铺厚度更加均匀。摊铺之前,需彻底清洁设备履带底部,严禁存在任务杂物,严格落实施工方案细节。整个摊铺过程需要注意设备的行进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效果,并且要尽量避免中途暂停,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停止摊铺且超过1h,必须要求施工人员设置横缝,保障后期正常作业。同时,为确保道路与桥梁工程路面更加平整,需科学处理施工缝,施工缝具体施工要求如下。(1)要求施工人员准确切割施工缝,保证接缝部位平整性、垂直度等满足标准。完成切割后及时检查接头,清除杂物与松散颗粒。(2)利用压实设备斜向碾压接缝处,紧密贴合接缝处沥青混合料,与周边路面密实度一致。根据沥青混合料的特点确定碾压速度与数量,提高路面碾压施工效果。(3)人工找平,精细化处理接缝处。人工找平可以弥补机械碾压缺点,确保接缝处更具平整性,经过施工人员自身作用,促使前后两路段平稳过渡,给出行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2.4下部结构施工技术

下部结构施工采用定位架与脚手架的组合施工方式,定位架是钢筋布置的基础框架,在搭建定位架时需严格依据设计图纸,精确测量并固定各节点,脚手架的搭设也需考虑施工人员的操作便利性及安全性,合理布局,稳固支撑,为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后续工序提供坚实的基础。浇筑混凝土后,为防止钢筋锈蚀及保护混凝土免受外界环境侵蚀,需设置保护层,保护层的材料与厚度需根据桥梁所处的具体环境及设计要求进行选定,既要满足耐久性要求,又要确保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以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在建造交叉系梁或顶盖时,需仔细检查桥墩接头处的钢筋连接情况,同时调整横梁的位置与角度。承台是连接桩基与上部结构的重要部件,可根据桥梁的荷载需求及地质条件选择大口径桩群,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对桩身进行详细的检测,一旦发现薄弱部位,应立即进行修补。桩帽清理时需彻底清除桩帽表面的杂物与油污。模板安装完成后,需进行加固处理,并刷涂防粘涂层。水下钻探时加强仪器的运用,实时监测钻探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在找平过程中精细调整钻杆夹等部件,保持钻杆的对齐与稳定,还需对施工环境进行详细的勘察,根据地质条件调整钻具,确保垂直钻进,避免偏斜现象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道路与桥梁的设计优化及其施工技术创新,是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关键。通过BIM在道路与桥梁设计阶段中的应用、路基施工技术、路面施工技术、下部施工技术等,可以提高道路与桥梁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德旭,王元戎,夏琦.BIM技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综述[J].科技资讯,2023(21):157-161.

[2]王鹏,穆守峰.道路与桥梁设计的现状及改善路径[J].四川建材,2023(09):176-178.

[3]廖华栋.道路与桥梁设计中结构性设计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4):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