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下的预算项目管理优化研究
邹倩倩
广西艺术学院
一、研究背景
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任务。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要求,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在此背景下,以内部控制为关键的预算项目管理成为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2023 年 2 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加强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监督,指导相关单位规范财务管理,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各单位需“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内部财会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2024 年 7 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2024 年 11 月,《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完善全生命周期控制。
当前,高校内部控制机制尚不完善,预算编制与执行之间存在脱节现象。随着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以及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预算项目管理正从“重投入”向“重效益”转变,同时加强财政监督。内部控制通过制度约束、流程规范和信息化建设,为预算项目的全周期管理提供了保障。
二、内部控制在预算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机制
1、预算项目编制
预算项目的立项标志着整个项目的起始,需从高校发展规划出发,深入分析预算项目的目标、预期成果、实施方式及资源需求。应构建一套包含多维度、多层次需求分析框架,涵盖教学科研需求、学科建设需求、校园设施改善需求、实验室建设需求等,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应更清楚地了解项目需求,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审核和把关,确保每个项目均能紧密贴合高校发展规划,避免盲目立项和资源浪费。
财务部门应统一格式和口径,项目预算书填制的相关数据完整性直接影响年终预算项目的绩效评价。项目执行部门系统中申报,财务人员复核,分管校领导审批。最终汇总集中于预算委员会通过,下达预算。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财务部门、归口业务部门全员参与,使项目更符合实际情况,易于执行。根据预算项目编制内容,财务系统对该项目使用范围进行管控,禁止超范围开支,控制项目预算总额,严禁超支使用。
2、预算项目执行
①报销审批流程
预算项目执行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根据学校大额资金管理办法,一般教学经费报销金额 10 万元以下由项目负责人签批,10 万元以上由分管副校长签批,50 万元以上由校长审批,100 万元以上须校长办公会讨论审批。财务系统根据报销额度逐级推送,分级签批。科研经费遵循相关制度分级签批。结合高校自己的管理方式,系统可增加设置审批流程,完善内控审批制度。
② 采购流程
根据采购管理办法,从采购金额来分:采购 3 万以上商品或服务须事前申报采购流程。从采购类型来分,电脑、打印机等属于强制政采目录,无论金额大小统一采购。经费使用人在财务系统中发起采购需求,并按要求填写预算项目等关键信息,由项目负责人审批后冻结预算额度,方可进入采购审批流程。采购部门做到“应采尽采”。
采购流程中还可增加智慧采购平台,例如:京东、淘宝、政采云等网络采购平台。统一的信息平台可以实现采购信息的共享和透明化,不仅能增强各方对采购活动的信任与认可、减少质疑和投诉,还可以提高采购效率、简化采购流程,并为采购管理实现定量化、科学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监控平台,以便于监管机构进行实时监控,有效提高监管力度。
采购流程结束后系统自动进入合同流程,导入电子合同,上传纸质合同原稿影像材料。按合同规定填写一次性付款或分期付款等信息。
③ 资产模块
采购物商品认定为固定资产者,报销人填写详细资产数据,然后自动导入核算报销模块。资产按照制度规定科学分类,系统中设置明确各类资产折旧方法和年限,按月计提折旧,资产模块发起执行命令传导至核算模块,会计根据数据做账。资产账、核算账时时对接,实现账账相符,同时可查询该资产采购程序以及合同情况,确保折旧计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真实反映资产价值,杜绝资产的流失和浪费,为高校提供更准确的资产情况,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④ 差旅模块
差旅报销为日常报销中较为特殊且频繁的一类,可引入商旅平台,商旅平台通过统一垫付资金,统一开具发票、统一对账结算,实现了线上出差申请、票务预订,宾馆预订等一条龙服务,系统中将差旅住宿标准、乘车标准固化在系统中,杜绝超标预定车票和酒店,强化事中控制,进一步降低超标风险、造假风险,借助统一的业务标准和应用流程系统防控差旅违规风险。
3、预算项目调整
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可时刻查询预算项目执行进度及开支内容等相关信息,预算项目归口部门、财务部门全过程监控。每月由财务部门公开全校预算项目执行进度,对未达到序时进度的项目负责人进行约谈,讨论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偏差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方案。对于项目内容、开支范围需要改变的情况,由预算项目负责人发起预算调整,财务部门审核,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后,方可调整。
4、预算项目绩效评价
预算项目评价是检验预算管理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完整的预算项目管理为绩效评价提供了有效依据。高校需建立基于业务视角的绩效指标,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财务维度、流程维度、发展维度等方面进行评估,统一标准,绩效指标的设定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的关键性指标,例如本科教学评估指标、博士点建设评估指标等。
重视评价结果反馈,强化激励和问责机制,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与预算政策挂钩,根据预算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建立奖惩反馈制度和整改责任制度,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
三、结语
内部控制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多停留在制度上,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实现内控的监督力较少。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内控风险点加入风险管控,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优化预算项目管理流程,强化内部控制责任,在预算项目管理中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并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各高校的管理方式不同,内控的表现形式不同,未来还需针对自身情况设计预算项目管理中内控风险点的管控设定。
参考文献:
[1]裘海炎.全面预算管理对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影响[J].管理创新,2024,(18):19-22.
[2]王梅玲.高校项目库建设与管理探究[J]经济师,2024,(13):31-34.
[3]张子罡.国有企业合规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整合策略研究[J].齐鲁珠坛,2023,(05):39-42.
[4]冯健.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的整合路径探讨[J].财会学习,2023,(23):171-172.
[5]林静.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管理整合研究[J].中国中小企业,2022,(11):136-138.
作者简介:姓名:邹倩倩 出生年:1985 年 籍贯 :山东 性别:女 学历:硕士研究生 单位+职务: 科长 职称:高级会计师 研究方向:政府会计制度在高校的应用及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