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层政工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破解对策
张军
天津市水上公园管理处(天津水上公园) 天津 300191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也是全面落实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关系到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到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基层党组织政工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又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期基层政工队伍培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若干制约性问题及成因
随着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日常化、标准化日益成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党中央对于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就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打造一支理论强、素质高、反应快、敢胜利的政工干部队伍。要建设一支理想的政工干部队伍,首先要清晰地认识到制约基层单位政工队伍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与成因:
一是在思想上对基层党组织政工干部队伍培养建设工作重视不足。
随着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基层党组织也随之将搞好基层单位党建工作提升到重要议程上来。但是越来越注重员工绩效比的基层单位,一岗多责、以干代学、临时兼职、应付了事等,政工队伍乱象依然无法完全避免。
二是在体制机制上缺乏长期、科学、有效的选拔、培养、考评机制,难以切实有效地培养发展政工干部队伍。
一直以来,基层单位的政工干部人员编制少,事务工作繁杂,长期的工作状态是疲于应付,人员的选拔上缺少党建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人员的使用上以完成上级工作部署为主、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少,人员的培养缺少长效机制,在岗位绩效考评中,政工干部多作为考评主体出现,少能认真、积极、公正地被考评。在工作实际中,就经常表现为政工干部不熟悉党建工作的理论、政策、要点,缺乏党务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难以配合业务工作做到双融入。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和发展的体制机制上缺乏切实有效的制度保障,比如政工干部的严格选拔制度、长期有效的培养机制、科学客观的考评机制、积极激励的晋升机制等。
三是在工作实际中缺乏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业务融合的施展空间,政工干部难以发挥作用。
加强党建工作,终归是要促进行政业务工作上水平、大发展,基层单位尤其如此。要想让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促进、引领行政业务工作,首先就要有一支能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的政工干部队伍。面临新问题、新要求、新任务,传统的突击队做法不再了,发挥战斗堡垒一面旗作用的信心不足了,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难以落实了,上下沟通、党群交心、凝心聚力困难了,固步自封、邯郸学步依然自成风景。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一是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的观念守旧、固步自封,权利过于集中就难给他人机会;二是不论是党建工作还是行政业务工作,既然不能是两张皮,就必须要有人协调、综合、统筹、部署。要让政工干部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给他们提供发挥思政领头人作用的空间、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实现思政工作与行政业务工作双融合、双发展的创新领域。
二、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针对基层单位思政队伍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要在深入调研、借鉴参考、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就如何锤炼、培养、建设高素质思政干部队伍进行了新的思考,积累了相关的工作经验。
一是在政治理论上把基层单位思政队伍建设放到关系全党大局的高度上来认知。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高度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为新时代进一步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基层单位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党员群众心坎里、岗位上、生活中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单位政工干部队伍是推进基层思想政治建设的中坚力量,强化这支队伍的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是促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基层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新时代怎样打造好基层单位政工干部者队伍建设,事关全局、势在必行。要把基层单位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放到事关党建工作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上来,基层单位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就必须摆到基层单位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来。
二是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实现政工干部的职业化,让基层单位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目标、有考评、有成效。
通过体制机制建设,让基层单位政工干部队伍培养建设思路清晰、有章可循、考评有据、成效可见。一是要通过建立科学、严肃的领导体制,通过切实督促基层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提升基层党组织对强化对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认识高度并将之纳入人才培养、单位发展规划;二是要建立、完善政工干部选拔、培养、考评、激励机制,定期考核,奖优罚劣,确保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形成让政工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不忘初心、勇于奉献、不避担责的工作氛围;三是要拓展政工干部的晋升通道。通过轮岗交流、考评加分等方式,把思政工作岗位作为锤炼年轻干部、考评后备干部的平台,解决政工干部“好汉子不愿干”“干得再好也没前途”的问题。
三是多角度、全方位倡导理论学习、党性锤炼、观念创新、技能提升的自觉性,迅速提升基层单位政工干部队伍素质。
在提升政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上下功夫,首先是抓好制度化的理论学习与培训,系统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培养政工干部的四个意识,守护初心、锤炼党性、提升思政工作技能;其次是根据政工干部的岗位需要,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让政工干部的学习有的放矢、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形成基层单位政工干部队伍的整体合力;再次是在历次党员学习专项活动中,不仅强调规定动作的坚决落实,更注重在学习中结合工作实际,调动政工干部学以致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外出培训、业余自学、在结合实际讲党课、讲学身边榜样、手机微党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中不仅全方位地提升了政工干部的素质,还激发了政工干部在岗爱岗履行好岗位职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结合实际工作,积极为政工干部打造发挥作用的舞台,让政工干部拥有创新发展的天地。
政工干部队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一直承担着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对基层单位上水平、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基层单位的工作实践,不论是重大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干部调整前的人才选拔与测评、绩效考核中的深入群众,都要积极调动、发挥政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创新能动性、引领垂范的自觉性,让政工干部真正做好领导班子的参谋助手、工作业绩的创造者、党员群众的引领者,真正成为基层单位思想政治过硬、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关、群众威信较高的战斗堡垒队伍,切实增强基层单位政工队伍的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