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微思政”活动开设下大学生思想引导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李星云

温州大学 325000

引言

思政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点,面对思政课教学的发展趋势,提出大学“微思政”活动高效性开展的重要意义[1]。具体教学实践中,辅导员要从内容、平台、队伍等不同维度入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健全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的组织落实中,优化思想引导工作的成效。这将使大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自身未来职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内容创新,增强思想引导的针对性

“微思政”视域下,活动内容创新是增强思想引导针对性的核心引擎,能对大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起到导向作用[2]。这个过程离不开辅导员的有效引导,需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认知规律和成长需求,从不同视角渗透活动内容,使得思政理论转化为贴近校园生活的“微话题”,实现全方位育人。这种教学指导形式,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理性认识能力和水平,推进他们知识的提升和转化,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首先,辅导员将时代主题和社会热点融入“微思政”内容中,尤其是在国家重要政策出台、重大赛事举办期间,通过解读政策内容、赛事精神,为大学生传递正能量,使得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社会观。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常常面临学业竞争、就业焦虑等问题,辅导员便可针对“内卷焦虑”推出“辩证看待竞争:从思政视角谈奋斗和成长”微内容,使得学生学会辩证分析“内卷”的现象与本质,树立起“合理竞争、协同发展”的理念。最后,辅导员引入真实故事、感人瞬间,挖掘身边优秀学生、敬业教师,以此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二、平台搭建,提高思想引导的吸引力

当今信息化时代发展下,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实施为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辅导员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利用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化技术与相关的系统、设备,结合思政元素开展教学活动,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双向结合,提高思想引导的吸引力。与此同时,线上平台的搭建还将拓宽大学生沟通渠道,学生可以就最新动态发表观点,教师解答疑惑并给予指导。这种互动性较强的活动形式,能深化大学生体会和感悟,让他们在接受思想引导的过程中,激活责任感和自信心。

例如,辅导员依托短视频平台,打造“思政微剧场”,用短时的情景剧呈现“红色故事新说”等内容,并借助微信公众号推出“思政深度说”专栏,以图文形式呈现国际热点内容,覆盖学生不同偏好,满足他们个性需求。线上,辅导员还可建立专门的“微思政”互动论坛,发布“线上云分享”,让大学生上传自己搜集到的研学vlog等,并就“奋斗与分配公平”展开辩论,相互倾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得学生敢于参与和表达,深化思想交流深度;线下,辅导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线上的思想引导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这种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意识,从而激发未来创业热情与信心。

三、评价反馈,提升思想引导的专实效性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便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微思政”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思想引导成效,并为后续教育工作的改进和开展提供参考依据。这个过程中,辅导员要保证教学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评价指标需要包括多个维度,考察学生活动参与过程和最终成效,实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与此同时,辅导员还可鼓动学生参与评价环节,让大学生对“微思政”活动的开展提出意见和观点,完善活动开展内容和方式。如此,更好地培养大学生思政素养,将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例如,“微思政”活动评价指标包括内容质量、活动平台创新性、学生参与度、思想引导效果等方面,评价方式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分析学生在思政话题讨论中的观点逻辑性、理论运用准确性,判断思想成长轨迹,同时借助“思政认知测评题”,考察学生对各项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实现从“知”到“行”的全面评价。辅导员鼓励学生借助“微思政”反馈通道,直言对活动形式、内容设计的建议,为活动优化提供鲜活的学生视角。这样,学生将看到教学评价的价值,了解到“微思政”活动开展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自觉与辅导员展开交流和沟通,筑牢“微思政”思想引导的实效根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大学生思政素养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学生所展现的思政教育从整体而言,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也是学生个人修养的一种体现形式。“微思政”活动主要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借助多种形式激活学生内心,优化思想引导。随着大学生需求和问题的变化,辅导员便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聚焦大学生就业难度、大学生全面发展、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旨在健全学生的品格,进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姜良琴.思政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5,41(07):109-111.

[2]王超.创新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理论体系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5,41(07):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