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创新策略
杨文轩
天津市蓟州区第一中学 301900
摘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习需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已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要求。因此,通过创新教学活动,如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分层教学、探究式学习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本文探讨了高中数学课程在“以生为本”理念下的教学活动创新策略,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中数学;教学创新
遵循“以生为本,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典型问题触发多解探究,将学生人格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作为教学的目的
一、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创新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为核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模式往往强调知识的讲授和解题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主要关注讲解教材内容,而学生则机械地记忆公式和解题方法,导致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此外,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和进度往往不能适应所有学生,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跟上学习进度,影响学习效果。
(二)“以生为本”理念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学习环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意味着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结果。教师应通过问题引导、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分层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为了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理念,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在课堂活动设计上进行创新。创新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学原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教学活动的创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创新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背景中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函数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电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让学生直观理解函数的概念。此外,在概率统计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得出统计结论。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二)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高中数学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在讲授立体几何时,教师可以为基础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示意图和基础题目,帮助他们建立对空间几何的基本认知;而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如空间几何证明、数学建模等,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此外,分层作业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下获得提升。
(三)引导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鼓励他们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不同函数的变化规律,利用计算机绘图工具分析函数图像的变化情况,并从中总结函数性质。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数学实验,如使用纸张折叠探究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关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探究式学习的实施还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展开,例如让学生研究“城市交通优化问题”或“商品定价策略中的数学应用”,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史研究,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数学教学的互动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和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软件(如GeoGebra、MATLAB)进行动态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数学公式的变化过程,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如MOOC、智慧课堂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同时,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精准的教学反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还能使数学教学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空间几何的特性,例如利用VR技术让学生“进入”三维立体几何空间,观察不同角度的视图变化,提高空间想象力。此外,信息技术还能促进在线协作学习,如学生可以在云端共享数学解题过程,与同伴进行远程交流,提高数学学习的互动性和协作能力。
结束语: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引领下,高中数学教学已在课堂活动设计与教学方法创新上收获颇丰。创设问题情境,成功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活力满满。分层教学精准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无论是基础薄弱还是能力较强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获得提升。探究式学习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数学实验、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是为教学注入新活力,数学软件、在线平台及大数据分析,增强了教学互动性与针对性。这些创新举措切实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丽琴.加强师生沟通,促进学力发展:以一道题的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下旬),2023(7):38-40.
[2]喻平.CTI模式:“知识探究与建构”环节的教学策略[J].数学通报,2023,6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