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指导的策略探究

作者

张芳

岳阳市南湖小学 414000

引言

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评价的评三者统一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将教学、学习、评价三者结合的重视。通过对多元化教学手段的探索和创新,使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得到提升,实现真正的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一、实施分层教学,契合“教学评”一体化的差异需求

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在理解能力、学习兴趣及性格特征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差异,那么传统的教学方式就难以满足其差异化发展需求[2]。但是,实行分级教学可以根据各层级差异性进行科学精准的教学安排,进而充分地将“教学评”一体化有机结合。基于每个学生实际,可以将学生分为数个层级,这样教学就更具靶向性、评价就更具客观性。学生就能够在各自的舒适区速率下成长,真正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关注与有效促进。

例如,教师在进行《年、月、日》教学过程中,对于初等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最直接的教具和最基本的理论记忆法,在学生填写大月和小月的天数之后,通过逐步的讲解让学生记住,评价的标准主要在于准确的记忆基础知识。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探究任务,使其认识如何区分平年和闰年,并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其总结规律,评价的标准在于精准实际应用方面的测量。而对于高等层次的学生,教师会要求其独立完成制定日历的任务,该任务中包括季节交替和其他的文化项目,在期间会引导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分层任务与差异化评价,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切实契合“教学评”一体化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需求。

二、引导自主学习,激活“教学评”一体化的内生动力

以学生为主进行自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探索,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步修正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完善自己的思考能力,完善自身的自主管理能力。这样使“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便可充分展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当中,并持续让学生提高、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水平,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角的度量》教学过程中,可先创设“用不同大小的角去测量同一本书封面长边倾斜程度却结果不同”的趣味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其自主探究角度量方法的欲望。通过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学习量角器,并对量角器提出问题,如量角器上的标记是什么作用、如何利用量角器进行角度测量等。随后,将学生分到不同的小组内进行量角器角度的测量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发现出现问题,总结解决方式。在学生自主学习期间,教师巡回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如是否灵活运用量角器以及能否和其他小组学生有效配合等。最后,根据观察到的信息,对学生的掌握知识、能力技巧水平以及沟通协作的效果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确其优缺点,使“教学评”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运行。

三、采用多元评价,保证“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质量

传统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往往会将重点放在“教”和“学”,忽视评价的作用。数学教师需要利用评价完善教学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评价还能够促进数学教师和小学生之间顺畅沟通,营造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师需要明确一点,即学生也属于评价的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之中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评价审视自我,查漏补缺,最终实现学习进步的目标。

例如,教师在进行《运算定律》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教师先是介绍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等概念,给出几个小组练习内容让学生小组内练习,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时,需要小组成员给其他成员打分。当一个学生提供一个计算结果时,其他组员会对计算过程及规律的应用进行质疑,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这些规律的理解。学生做完练习后,教师会要求学生先对自己的练习做反馈,说说自己做得好的题,以及灵活应用规律的题目,并指出自己仍然需要努力学习的题目。之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将对整个班级的情况做总结,表扬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如计算错误、定律混淆等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融入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打造过程,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三者的联系更为密切,且极为鲜明地凸显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小学数学教师善用“教学评”一体化内涵打造生本课堂,归根结底是引领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习惯。所以,学生在生本课堂的建构中可以逐步认清“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本质,自我优化学习方式、把握学习节奏,切实提升自身数学学科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瑞.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 学— 评” 一体化策略探究[J]. 甘肃教育研究,2025,(10):38-40.

[2] 梁 娴雅 .“ 教 — 学 — 评 ” 一 体化 视 域 下小 学 数 学教 学 实践[J]. 天 津教育,2025,(1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