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德育的有效策略
余西姣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安定中学,410400
前言:
德育作为重要教育内容,要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融合,以引起学生对优秀思想道德品格体系建设注意,使学生关注自身学习成绩的同时,更注重自身修养,进而成为品学兼优的未来接班人。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教师要重视借助学科多样化知识内容,融合德育相关内容,引领学生探索其中良好道德品质相关元素,得到潜移默化积极影响,不断发展其德育素养,拥有更正确价值观念。
一、依据课文讲故事,融合德育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内容,具有教育意义。教师想要在课堂中融合德育教育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依据课文内容中一个词语、一段话,或者是作品出处、作者生平、课文中人物生平等方面,选取其中一项有故事的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融合德育,让学生在聆听故事中参透课文主题思想,同时受到其中优秀思想道德品格积极影响,形成其自身成长必备德育素养[1]。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在语文课堂中融合德育。
例如,在《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即可依据课文讲故事的方式融合德育。讲故事这种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更积极参与课文阅读理解,探索出其中德育元素,为其更优秀成长赋能。因此,针对这篇由伟大领袖毛主席所写的赞扬白求恩大夫国际主义精神课文,教师可以依据文中第一自然段这段话,结合课文内容中白求恩大夫牺牲的时间为时代背景,讲述1939 年延安晋察冀边区的故事,让学生可以更透彻感知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他的牺牲精神与责任心,还有极高的工作热忱,参透其中适合自身优秀成长思想品格体系建设意义,受到积极影响,形成自身成长中必备的“大爱”思想与格局,拥有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精神素养,为其德育素养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举行演讲式活动,融合德育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融合德育,举行演讲式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演讲稿准备、演讲、演讲后总结等各个环节,受到主题思想内容熏陶,形成自身成长所需的优秀道德品格修养,为其德育素养不断提高蓄能[2]。课堂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与德育主题相关的内容举行演讲式活动,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发挥语文学科德育教育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教学根本任务,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优质高效。
例如,在“中华美德”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以及短文《陋室铭》、《爱莲说》等课文阅读理解后,通过举行演讲式的总结梳理所学活动,融合相关德育元素。这几篇围绕中华美德的课文内容丰富,其中《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向学生传授的是“温良恭俭让”“修身律己”的人格修养和君子之风;《驿路梨花》展现的是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奉献精神,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美好风尚;《最苦与最乐》阐述责任需“时时尽”“处处尽”,主要培养学生“知责明责”“履责乐责”;《陋室铭》是对美好德行的追求;《爱莲说》是洁身自好品行阐释。这些内容能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围绕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搜集整理演讲材料,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同时,阐述自身阅读这几篇课文的心得体会,进而借助演讲阐述自身在生活中要如何传承传统美德,表达自身情怀,发展其德育素养。
三、阅读后感想抒发,融合德育
教师在语文课堂融合德育,阅读后的感想抒发能够更好地融合德育,让学生在书写读后感想中阐述自身阅读理解收获,表达自身想要完善德育素养的信心,增进对优秀思想道德品格认知,受到积极熏陶,更努力做好自己,建设健全自身德育素养体系。因此,教师要重视利用引导学生抒发读后感想,以写作方式渗透德育,取得更好语文课堂融合德育效果。
例如,在《白杨礼赞》这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后,教师即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融合德育,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学生从中受到积极影响,进而会更更加重视自身思想道德品质体系建设,优秀成长。《白杨礼赞》是矛盾先生的作品,借助西北高原白杨树,歌颂了民族解放战争中人们朴实、坚强与努力上进的精神,整篇文章立意高远、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形象鲜明,对学生具有积极影响。在阅读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读后感想抒发,让学生经历阐释读后感想的过程,使其从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以及所学习到的精神品格,受到德育教育,为其德育素养不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成为不可或缺的高品格人才。
总结:
初中语文作为基础而重要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其内容丰富语言文字教学优势,在课堂教学中依据课文搜集整理有关思想品格及道德素养教育的故事,把德育融合到语文课堂,使学生饶有兴趣聆听中得到潜移默化积极影响。教师还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中举行演讲活动融入德育,以及利用阅读感想抒发,让学生针对道德品格修养方面内容提出自己看法,形成更正确价值观,进而不断提高其德育素养。
参考文献:
[1]房辉.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的关键点探索[J].语文世界,2025,(11):53-54.
[2]兰海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融合德育的有效策略探析[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5,(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