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探讨

作者

谢丹惠

珠海市香洲区云峰小学 邮编 519000

引言

语文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高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更对其思维发展、情感态度等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1]。而新课标强调习作教学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注重引导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鼓励学生关注实际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并在写作中提升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文化自信。此时教师便需要结合学生写作特点,探索灵活的习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一、提供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写作素材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只有具备丰富的素材,能够在写作中写出丰富、感情真挚的文章[2]。此时教师则需要结合学生当前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归纳和整理,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基础文本内容的积累,将其灵活应用在写作当中,以此强化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为其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习作的主动熊,还能够在后期帮助学生形成较高的习作水平。

例如,教师在《习作:多彩的活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以“趣味运动会之障碍接力赛”作为写作载体(包含“钻爬垫子”“跨越栏杆”“运送乒乓球”三个环节),提前告知学生活动主题,明确观察任务:“活动中不仅要参与,还要用眼睛看队友的动作、用耳朵听周围的声音、用心感受自己的心情变化,这些都是接下来写作中所需要运用到的素材”。随后教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小组,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关注其中的动态细节,以此捕捉立体素材。活动结束后,班级学生可以积极分享自己所收集到的素材,如参与者分享:“我钻爬垫子时,感觉像被埋在棉花里,耳边全是队友的‘快点快点’,心跳得像打鼓。”之后学生根据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归类,展开写作,真正实现新课标“乐于表达、写真情实感”的习作目标。

二、开展创意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现阶段,小学语文高年段习作教学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掌握比喻、拟人、排比等写作手法,初步掌握细节描写能力,进而创作出高质量的文章。所以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便需要精细规划与挑选教学内容,选择与高年级学生相契合的写作主题和阅读素材,设计丰富的创意写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和欲望,切实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水准,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学生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文章后,教师设计了《习作:写读后感》活动,选择了《爱的教育》中“少年鼓手”的故事,根据内容设计三个维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角色视角:“少年鼓手受伤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他的队长看到他流血,会有哪些没说出口的话?”现实联结:“生活中有没有像少年一样‘坚持完成任务’的人?(如生病仍坚持上课的同学、冒雨送快递的叔叔)”反向追问:“如果少年选择放弃,会有什么后果?你觉得‘勇敢’一定是不害怕吗?”此时班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如果我是故事中的……”为主题,改编剧本进行表演。最后学生则可以采用“关键词串联式”、“对话式”、“对比式”结构进行写作,达成新课标“写出真实感受和独特见解”的习作目标。

三、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教师在语文习作教学中,要意识到生活与习作教学的密切联系,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将生活中的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逐步为后续的写作活动积累素材。因此教师便需要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搭建“生活与习作”桥梁,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能够在写作时从实际生活体验中汲取灵感,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其真实表达、理性思考与创新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生活盲盒”:将代表“美好”的小物件放入到不透明的袋子中,将其放在盲盒当中。学生便需要随机进行抽取,并描述物品背后的故事。如有的学生抽到了“跳绳”,描述了“这是我和同桌一起跳坏的跳绳,每次看到它,就想起我们为了运动会一起练习到天黑的日子。”教师顺势引入本节课的写作活动,以此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描述进行写作,将积累的素材以及写作技巧进行应用,以此来将抽象的 “美好” 转化为具体的生活片段,写出有细节、有温度的习作。最后教师要结合学生写作的结构、技巧应用等维度进行评估,指出学生写作中的问题,提供修改意见和反馈,强化学生的写作效果,增强学生语文素养。

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课标下,小学习作教学要开启新的篇章,教师要迎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改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将新颖、丰富、有趣的内容融入课堂中,助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教师在教学时,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真实表达”与“素养培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每位学生写作能力得到高效提升,有效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整体效果,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与思维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凤琼. 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 学苑教育,2024,(28):16-18.

[2]吕雪珂.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