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历史教学的数字化实践路径探索

作者

关佳兴

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 157000

前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趋势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形成呼应,共同推动着高中历史教学向更具活力的方向变革。

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们成长于数字化时代他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以及学习的偏好都与数字化环境紧密相连,高中历史教学只有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积极探索数字化实践路径,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对于历史学科的兴趣,让学生在丰富的数字资源中深化历史认知,提升历史学科素养。因此,深入研究高中历史教学的数字化实践路径,对于推动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整合数字史料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呈现

高中历史课本中的知识点往往是经过筛选和提炼的结论性内容,背后隐藏着大量需要学生挖掘的历史细节,这些细节是学生理解历史逻辑的关键。数字化技术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打破传统史料载体的限制,将多元史料进行系统梳理,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调取相关资源,为学生呈现更加完整的历史场景[1]。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材,利用数字化平台将史料按照时间线以及逻辑关系进行串联展示,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整合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唐朝长安城的复原图、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唐代生活场景以及五代十国政权更替的时间轴等多种史料,学生在浏览这些内容时能够通过示意图和复原图直观感受隋唐时期的工程成就与城市风貌,了解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民生,还能通过时间轴清晰地把握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的脉络。

这种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能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让历史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变得更有层次感,有效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数字技术营造历史情境,促进学生体验学习

高中历史学习需要学生理解特定历史背景下人物的行为和事件的意义,但传统教学中学生大多只能通过课本文字想象历史场景,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很难真正带入历史情境,导致对历史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数字化技术拥有强大的场景建构能力,它能够将抽象的历史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走进”历史现场[2],这种体验式学习符合高中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的特点,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数字工具营造历史情境,比如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数字动画,模拟秦始皇巡游各地、颁布诏书的场景,配上当时的礼仪音乐和官员的对话特效,让学生直观看到秦朝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如何在全国推行。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设计角色扮演任务,让学生分组在数字情境中分别扮演秦朝的官吏、农民、工匠等不同身份的人,完成征收赋税、修建长城、制作标准度量衡等模拟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群体在秦朝统治下的生活状态和对政策的感受,这种基于数字技术的历史情境营造,能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拉近和历史的距离,切实提升对历史的理解深度。

三、搭建数字化互动平台,强化学生学习参与

高中历史课堂需要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充分互动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传统课堂中的互动往往是教师提问或点名,学生被动回答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导致很多学生因为存在顾虑或者机会不足而难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导致互动效果不佳。数字化技术能够打破这种局限,它可以通过搭建开放的互动平台让每个学生都随时能参与到课堂交流之中,学生们可以在平台上自由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甚至提出不同的见解,这种主动参与的过程能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历史问题,同时也让历史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在线协作平台创设虚拟讨论区,例如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第十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虚拟讨论区发布“马克思主义诞生对当时工人运动的影响”这一研讨话题,引导学生们围绕议题上传从数字资料库中搜集到的相关史料,比如《共产党宣言》的节选片段、当时工人运动的报纸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等,学生们可以在讨论区中针对史料展开分析,发表自己认为的马克思主义如何为工人运动提供指导的见解,其他同学看到后也可以补充具体的历史事件作为例证,或者提出不同角度的解读,教师则可以在讨论区中实时关注学生们的发言,对于有深度的分析给予肯定,对那些存在偏差和错误的观点及时引导和纠偏,帮助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逐步建立起对这一历史问题的全面认知。

参考文献:

[1]李海青,周仕德.数字素养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实践与反思[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17):26-29.

[2]郑永和,王一岩,郑宁,等.教学数字化转型:表征样态与实践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0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