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落实核心素养赓续传统文化平远非遗船灯融人初中美术课程的探究

作者

刘晶晶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河头镇河头中学 514647

在2023 年 6 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关键。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远船灯不仅精妙地映射了当地独特的生活风貌与人文审美理念,更能让他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注入新的活力。

一、平远非遗船灯与初中美术课程的内在联系

契合艺术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第三章课程设计中明确指出,课程内容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融合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省非遗平远船灯是极具潜力的美术课程资源。

符合美术四大学习领域要求。平远非遗船灯独特的构思以及吉祥的精神寓意,符合学生的美术“欣赏·评述”课程内容。船灯的制作技艺为学生的“设计·应用”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造型·表现”课程中,制作船灯锻炼动态造型能力和美术媒材使用技巧。在“综合·探索”课程中,学生结合新时代背景,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谋划策。

二、平远非遗船灯融入初中美术课程的教育价值

1.弘扬优秀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自豪感

将平远非遗船灯这一独特艺术形式融入初中美术课堂,让学生认识到美术的呈现方式也可以在舞台的演绎、服饰的华美、以及演员灵动的姿态之中。通过接触和了解平远非遗船灯传统艺术形式,激发出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2.营造艺术氛围,提高文化传播力

平远船灯艺术经过历史的积淀凝聚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学美术课程中融入平远非遗船灯,旨在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并领悟这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同时,拓宽教师视野、深化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共同推动传统平远非遗船灯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3.挖掘艺术精华,渗透美术核心素养

教师培育学生对船灯艺术特征的洞察与感受能力,引领他们探索艺术的意义与作用;学生学习船灯艺术的基础表现技巧,可提升形象思维能力;在船灯艺术课程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利用平远方言讲述乡土故事,加深学生对平远方言文化的感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平远非遗船灯融入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策略

1.融入生活化教学方式,创新船灯图案设计

教师基于美术新课标与初中美术教材的学习内容,结合平远非遗船灯的艺术特色,创新地将船灯艺术融入初中美术课堂。以七年级下册第六课《花卉与纹样》课程为例,在理解图案寓意的基础上,如船灯上的图案与纹样,双喜、葫芦等,都寄寓着欢乐、吉祥等。学生进行图案的自我理解与重构,创新船灯图案应用,运用具象或抽象手法,创作出新颖的图案设计。在船体上添加简化的花卉纹饰,既体现了戏曲图案的艺术特色,又融入了个人思考。

2.整合单元主题教学,根植船灯文化精髓

设计平远非遗船灯融入初中美术的单元教学策略,通过“走近船灯”“走进船灯”“走浸船灯”“走出船灯”使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表现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艺术活动,感知船灯文化的魅力。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实地参观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学生初步感受船灯艺术的魅力与形式美。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享船灯故事,深化对船灯艺术美的理解。随后,鼓励学生利用身边材料设计、制作船灯服饰和道具,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续写或改编船灯故事,并进行表演,实现船灯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通过这一单元学习,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船灯文化的认识,还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了合作探究、艺术欣赏与创意实践能力,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3.组织美术文化活动,打造沉浸学习体验

在美术教育中,除课堂融入船灯元素外,学校可联动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社团及社区等多方力量,组织和实施多元化美术文化教育活动,如校园船灯艺术节、船灯制作大赛等,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拓宽学习渠道。同时,引导家庭积极参与,通过“船灯进社区”等活动,让船灯文化融入社区生活,增强文化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参与式、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船灯艺术的认知,有效传播了船灯文化,使课堂知识得以应用到生活实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展跨学科教学

在非遗美术课程的开展中,跨学科教学尤为关键,而信息科技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延伸拓展教学方式,教师采用多媒体及社交工具,设计预习内容,涵盖阅读、设计及视频制作,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船灯艺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船灯艺术课程为核心,巧妙融合文学、历史等多学科内容,强化美术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与整合。通过这种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从技艺层面掌握非遗美术的精髓,更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精神,形成对非遗文化的全方位、立体化认知。

四、结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平远非遗船灯,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探索与其融合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地方美术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助力学生领略本土优秀文化和传统艺术,增强其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实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关 于 实 施 中 华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传 承 发 展 工 程 的 意 见 [J]. 中 国 勘 察 设计,2017(02):30-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郑 雪 松 . 中 小 学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J]. 课 程 . 教 材 . 教法,2017,37(01):95-100.

[4]钟启泉.课程开发:实践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5]张华.论理解本位跨学科学习[J].基础教育课程,2018(22):10.

本文系梅州市教育系统第十二届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研究课题“平远非遗船灯与初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批准号:MZ12YBKT29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