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探究

作者

胡泽洪

杭州市临平区育才实验小学 311199

引言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体育课堂阵地,推进体育课堂的教学改革,又要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1]。具体教学实践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深入贯彻“双减”政策精神,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体、生理、心理特征,融合兴趣与技能,聚焦他们核心素养,合理地设计体育家庭作业。这有利于减少学生身心压力的同时,减轻学生体育运动训练量,真正培养其健康积极的体育习惯以及终身体育意识。

一、合理丰富作业内容,调动学生锻炼兴趣

为切实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教师依据学生综合情况设计与之适配的作业内容十分必要[2]。这个过程中,教师围绕班级学情和教学目标,遵循能教会学生体育技能、能引导学生勤练的原则,设计丰富多样的家庭作业内容,将传统的体能训练和技能练习与游戏、竞赛等活动相结合,切实打造出轻松愉悦的作业氛围。想要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教师不仅要强调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巩固,也要对学生的体育思维和精神进行培养,利用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对其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针对“体操技能”教学这一任务,教师可以将作业分解为“每日动作巩固”,将技能动作拍摄视频制作成微课视频,发布于线上交流群中,让学生每日打卡进行对照练习,通过重复训练掌握动作规范。训练一段时间后,教师便可引出“体操动作创意挑战”这一趣味活动,鼓励学生在标准动作的基础上加入自己创编的动作,激发起创新思维,切实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再者,针对“篮球”这一体育项目,教师开展“运动问题解决”作业,旨在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补充作业内容“跑步时岔气怎么办?篮球投篮总不进如何调整?”让学生在线上交流群展开互动和交流,这将促进他们思维和精神维度的协同成长,磨炼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二、逐步优化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训练压力

“双减”政策指导下,合理把控体育家庭作业的强度和数量至关重要,教师既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运动负荷,又要把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作业“量”和“度”,确保其具有一定挑战性,能让学生按照运动的方式分级完成,在得到锻炼的基础上,获得身心压力释放。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积极设计一些延伸性、拓展性、综合性的体育家庭作业,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整合。这更能够满足学生的现实发展需要,很大程度上增进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

例如,教师需精准把握作业设计“量 与“度”,将作业设计为短时长、多趣味的内容,比如“篮球运球”作业,规定每周完成 3-4 次的训练,每次保持在 15-20 分钟之内,避免过度疲劳。教师结合“跳绳”这一体育项目,还可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比如与“语文”、“科学”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锻炼一段时间后撰写“我的短跑体验”短文,并用科学知识分析跑步时身体能量转换情况。作业实施中,教师还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学生心率和运动反馈,以便动态调整作业强度,达成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据此,教师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三、设计多元作业形式,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小学体育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双减”教育背景下,教师便要优化小学体育作业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互动性、趣味性等原则,制定相应的锻炼方案,以此强化学生的体质,优化体育锻炼的质量,满足“双减”对高质量教学的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独立、互动解决问题,切实保障其运动的安全性。这种教学形式,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人格的全面培养,甚至会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例如,教师针对“耐力跑”这一体育项目设计家庭作业,就该运动的技术特点,布置“原地摆臂 100 次 ×2 组”和“原地小跑和呼吸节奏练习 1 分钟 ×2 组”两项必选作业项目,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这将尊重学生意愿,切实调动他们运动动力。教师还可依据学生差异特点,为基础层设计“家庭趣味接力跑”作业、为拓展层设计“校园周边探索跑”作业,既增加探索趣味性,又保证着运动强度,能使体育课堂在课外得到延续,促进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为保证学生作业完成安全,教师建立起“作业互助反馈群”,只要学生遇到问题便可主动表达其中,教师在线解答疑问,从而在巩固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提高其技能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双减”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的优化和调整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体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教学中,教师突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借助家庭作业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展望未来,为了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教师便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完善,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有效的体育家庭作业,充分激发小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加福.“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策略[J].体育风尚,2025,(03):113-115.

[2] 王志军.“ 双减” 政策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探究[J]. 新智慧,2024,(3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