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赋能陕西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丽君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710100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升级与不断应用,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教育强国、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教育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以陕西为例,阐述了数字化赋能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赋能;陕西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引言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最新形式,是对教育信息化成果在智能时代技术赋能教育发展背景下的补充与完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转型为陕西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数字化赋能陕西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困境

(一)优质教育资源落位于城乡学校的配置机制尚未成熟

在教育发展实践中,陕西乡村学校优势资源始终存在不足,其落后于城市学校的问题始终未能彻底解决。目前,乡村学校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城市生活经验为背景,以城市生活文化价值为取向,而忽视城乡学生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乡村学生的学习内容远离自身的生活经验,导致其难以很好地掌握课本知识。此外,乡村学校在教育文化资源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学校往往忽视校园文化、办学理念等软件建设。当城市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大量涌入时,乡村学校的教育文化资源建设很容易陷入僵化模仿和生搬硬套的困境。

(二)城乡数字技术使用效率差距造成“新数字鸿沟”困境

陕西城乡地区在数字化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上仍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引发了城乡之间的“新数字鸿沟”。城市地区由于经济和技术优势,拥有更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高速网络覆盖,为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对而言,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数字设备的使用率也较低,使得农村学生和教师难以顺利参与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中。这种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能导致农村学生和教师在使用同质教育资源时无法获得与城市同等的效果,从而加剧城乡教育的不均衡问题。

(三)城乡教师在数字素养综合表现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陕西城市地区由于经济等资源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教育专业人才,能够提供相对丰富的数字化教育培训机会,有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教学素养。然而,陕西的农村地区因数字化基础设施和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滞后,往往面临着教师数字素养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的挑战,对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形成一定阻碍。

二、数字化赋能陕西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策略

(一)提升数字资源治理能力,完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数字技术是城乡教育资源融合机制建设的基础保障,利用数字技术,提升陕西城乡学校数字化资源治理水平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提高陕西城乡学校资源数据的综合治理水平,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下实现校际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其次,要加强陕西城乡学校资源数据的信息安全与风险防范,在保证数字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完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最后,教育行政部门应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获取、挖掘、传输、应用学校数据的标准、行为准则和奖惩制度,规范和引导城乡学校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共享。

(二)统筹提升城乡教育技术应用效能,创新教育数字化区域发展模式

推进陕西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秉持公平取向,即坚持公平发展农村教育,重构高质量的农村教育服务体系,使每位学生都可以获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数字技术作为媒介,在城乡教育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索切实可行的教育发展新模式,有必要统筹提升城乡教育技术应用效能,创新教育数字化区域发展模式,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多重教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首先,要借助远程技术,促使城市优秀教师通过网络与农村学生开展教学互动,带动乡村学生的学习发展。同时,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交流,促进优质教师资源的个性化共享。其次,要完善“互联网+教育”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之间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重点学校优质课程录播共享。最后,加强城乡学校的结对帮扶,通过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弥补乡村地区学校教学理念落后与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

(三)聚焦数字教学意识与经验,高质量提升乡村教师数字素养

具备较高数字素养的教师是推进陕西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为了提升陕西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需要构建乡村教师数字能力提升路径与服务体系。

首先,对乡村教师开展培训,鼓励他们接纳并积极使用数字技术。在交互性、体验感强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为乡村教师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互动式的教学支持服务,激发他们的数字化教学意识,满足他们的个性化教学需求。其次,建立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经验交流服务平台,鼓励乡村教师之间进行数字教学经验的学习互通,建立有效的乡村教师数字化考评体系,完善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测评机制与培育方案。

(四)关注乡土文化与人本需求,提升乡村学校数字化课程育人成效

乡村学校应根据陕西乡村地区的特定文化与人本需求,设计与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以提升乡村学校数字化课程设计质量与育人水平。

首先,坚持以农村学生的生活圈和农村学校所在的地理环境为基础,建立学生、社区和大自然相联系的基于乡村生活圈的教育体系,从而提升乡村学校品质,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其次,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持续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基于乡土文化的校本课程不但有助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深入探寻乡村学校的教学模式。最后,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邀请当地学生和教师参与,征求意见建议,了解需求和期望,并将其融入课程内容设计中,提高乡村学校数字化课程资源设计与应用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弥补城乡课程差异,使得农村学生在学科知识、技能培养方面能够与城市同步发展。通过教育数字化支持的在线学习平台,不仅可以加强农村学校师生与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之间的连接,也有望促进更为均衡的课程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晓娟.数字化赋能教育,让语文教学充满魅力.教育学,2024-03.

[2]符慧.教育数字化赋能城乡教育.教育学,2024-10.

[3]牟玉君.浅谈教育数字化赋能城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学,2024-04.

王丽君,陕西学前师范学院,710100,1983年8月生,女,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职称:讲师,学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数字化赋能陕西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编号:SGH23Y2553,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