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与传承

作者

李照

福利镇中心校 广西贺州市542706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通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还促进了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继承。为此,文章深入分析了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呈现方式及教学实践中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元素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元素;挖掘;传承

引言:

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通过精心编排的课文内容,传统文化元素得以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得以挖掘与传承。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更为他们未来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1.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分类

1.1文学作品类

在文学作品类中,古代寓言和神话故事被广泛选入教材。例如《精卫填海》,则通过神话故事传递了勇敢与执着的价值观。

1.2传统节日类

传统节日类则包含了诸如春节、中秋节等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节日。在教材中,关于春节的内容不仅讲述了节日的由来,还包括了舞龙舞狮、贴春联等传统习俗,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精神内涵。

1.3礼仪道德类

礼仪道德类则通过经典的伦理故事与道德教育,弘扬了孝顺、尊敬等核心价值。

1.4艺术形式类

艺术形式类则通过书法、剪纸、音乐等形式,带领学生体验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例如,书法不仅是写字的技巧,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教材中常有介绍书法的作品和欣赏方式。

2.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呈现方式

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多样,既有直接呈现,也有通过课后练习与拓展阅读进行渗透。

2.1课文内容直接体现

课文内容直接体现是传统文化元素呈现的主要方式之一。例如,《王戎不取道旁李》通过王戎的故事,体现了廉洁自律的品德,教材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从小明白坚守原则、拒绝诱惑的重要性。又如,《西门豹治邺》则通过西门豹治水的事迹,展示了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以及为民造福的责任感。

2.2课后练习和拓展阅读中的渗透

课后练习和拓展阅读则通过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延伸,间接渗透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在某些课后练习中,学生被要求围绕“诚信”这一主题写短文,或是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这与传统文化中对诚信的重视相呼应。拓展阅读中,教材推荐的《论语》简短章节和历史人物传记等,也为学生提供了深层次的文化滋养,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方法

3.1深入分析教材文本

在深入分析教材文本时,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例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通过对老屋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家园和文化记忆的珍视。教材通过生动的语言呈现了老屋的历史沉淀与时代变迁,启发学生思考人与环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通过细致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乡愁与传承的精神,进而引发他们对自身文化根基的认同。

3.2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

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文本,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其中的情感和价值,进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例如,《金色的草地》通过草地的变迁,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教材通过描述草地的生命力与变化,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3开展多元的教学活动

基于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相互影响关系,开展多元的教学活动,能够通过互动和实践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发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例如,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让学生更生动地体验《小蝌蚪找妈妈》中的情节,体会小蝌蚪寻找母亲的过程,不仅能加深对自然界生物生长过程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与自然的神奇。朗诵比赛活动则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理解力,尤其是在诵读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诗文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的美感和文化的深度。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还能在实践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尊重。

4.传承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策略

4.1课堂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读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导和解读是传承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举措。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详细讲解如《铁杵成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坚持不懈、刻苦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生动的讲解与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化内涵,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4.2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又一方式。例如,在学习《黄继光》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参观抗美援朝历史博物馆后,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主人公的英雄气概,从而激发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

4.3鼓励家庭参与,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家校共育视角下,家庭是文化传承的第一课堂,家长可以通过讲述传统故事、制作传统手工艺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剪纸、书法,或是一起庆祝传统节日,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的宝贵资源。通过教材的有效设计与传授,传统文化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帮助孩子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刻理解与传承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萍.小学语文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文渊.2023(03):679-681.

[2]王莉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文理导航.2020(3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