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分析
刘玲
咸宁市浮山学校437000
摘要:本文聚焦大数据背景下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问题,通过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探究当前教学现状发现信息技术应用不足、读写割裂现象普遍、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数字资源库、实施个性化教学、优化评价机制等策略,并从技术赋能角度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智慧课堂生态、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大数据环境为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带来新机遇,通过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
一、大数据环境下,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呈现出复杂态势。其一教学理念更新滞后,部分教师仍固守传统模式,未能充分认识大数据背景下读写融合重要性,课堂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常常截然分离,缺乏有机联结。其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校已建立智慧教室、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设施,引入网络学习空间与教学平台,但多数学校技术应用停留于表面未能深入教学全过程,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能力不足,难以支撑个性化教学需求。
其三课程资源建设有待加强,适合读写一体化教学数字化资源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教师备课负担较重难以实现高质量教学设计。同时教学方法创新不足,课堂互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受限,写作指导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反馈。教师评价机制不够科学,过分关注结果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状况。最终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城乡学校间数字基础设施、师资水平、教学资源等方面差距明显,制约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二、数据驱动下,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
数字资源库建设成为基础工程,通过整合经典文本、名家范文、优质课例、写作指导等资源形成分类明确、检索便捷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即时调用;智能学习画像技术应用于教学全过程,记录学生阅读轨迹、写作表现与思维特点,生成多维能力分析报告,辅助教师精准把握每位学生状态;教学模式创新打破传统单向灌输方式,引入项目学习、主题探究等教学形式,推动阅读与写作深度融合;课堂组织形式多元化设计,小组协作、角色扮演、辩论讨论等互动方式激发学习热情;电子阅读笔记、实时反馈系统等技术工具提升师生互动质量;过程性评价体系建立,学习日志、成长档案袋、项目成果展示等方式全面记录学习历程;数据分析技术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帮助学生明晰进步空间;协同备课机制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团队共同研讨难点,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资源共享、数据互通、教学互动构成新型教学生态,最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教学中,数据驱动策略应用体现出显著成效。某老师借助智能学习平台,组织学生阅读传记作品,系统采集学生阅读停留时间、批注内容、讨论发言等行为数据,分析学生对传记文体特点理解情况,发现众多学生对人物性格刻画把握不足。据此调整教学重点,增设人物性格表现手法专题讲解,引导学生分组研读名人传记片段,标注人物性格刻画词句,形成各类表现手法集锦。写作前教师利用数据平台精准匹配适合不同学生能力水平传记范文,按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划分学习小组,安排差异化学习任务。高能力组学生阅读复杂传记,提炼写作技巧;中等能力组学生研读结构清晰传记,学习段落布局;基础薄弱组学生通过简短传记,掌握基本叙事方法。写作环节学生登录平台选择感兴趣人物,系统自动推送相关资料,辅助材料收集;写作过程中智能辅导系统实时检测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问题,提供针对性建议;作品完成后平台支持学生互评互改,形成反馈闭环。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技术赋能中,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路径
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成为首要方向,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相互补充,课前通过智能平台推送预习资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中注重互动探究,主题讨论与文本分析活动深化理解;课后借助智能写作辅导系统,提供个性化练习与反馈,形成完整学习闭环。智慧课堂生态打造进一步提升教学效能,电子书包、互动白板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实现资源即时调用;智能语音识别、文本分析等技术辅助教师实时掌握学习状态;可视化数据呈现直观展示班级与个体情况,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带来课程活力,融合地方文化、经典阅读、创意写作等特色内容,通过数字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创新教学形式。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打破学科界限,语文与历史、地理、艺术等知识融合,调查报告、文学创作等形式拓展视野,培养思维能力。网络学习社区建立为师生交流创造空间,线上读书会、写作坊、专家讲座等活动营造学习氛围;互评互助形成良性学习生态。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中,技术赋能路径展现出独特魅力。教师设计超越传统模式教学方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前学生通过班级学习平台浏览经典景物描写作品同时收看名胜视频资料,感受不同季节、气候环境下景色变化;互动论坛上学生分享阅读感受,交流印象深刻描写段落。课堂上教师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将西湖美景呈现于教室中央,学生仿佛置身其中,通过平板电脑记录观察所得,标注色彩、声音、气味等感官元素;智能语音助手随时解答学生疑问,提供相关文学知识;互动白板实时展示各组学生标注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不同感知角度。分组实践环节,学生使用VR设备漫游不同环境,从多角度观察同一景物,体验移步换景效果;智能写作辅助系统提供修辞手法、句式变换等实时建议,学生边观察边尝试描写片段。课后学生完成景物描写作业;作品上传至班级云平台,系统自动分析文章结构、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要素生成个性化评析报告;同学间开展线上互评活动,指出彼此作品优缺点。
结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构建数字资源库、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优化评价机制等措施,能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问题。技术赋能为语文教学带来新机遇,混合式教学模式、智慧课堂生态与校本课程建设共同构成未来发展方向。唯有深化技术应用,促进读写融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符合时代需求创新型人才。本文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对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金红.“大数据”思维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江西教育,2023,(31):32-33.
[2]马宏宝.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师,2020,(S1):129.
[3]孙伟成.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