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视角下中小学校园霸凌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作者

唐晓雯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市

摘要: 近年来,校园霸凌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及学校秩序。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研究和减少校园霸凌成为紧迫任务。尽管国家对基础教育硬件投入增加,但教师素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软件条件仍需改善。本文旨在分析校园霸凌现象,提出解决策略,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霸凌事件;危机管理;应急管理;数字化管理

随着经济进步,单亲家庭增多,校园霸凌事件频发,这对学校管理和应急能力构成挑战。中小学生易受伤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数字化管理有助于收集霸凌数据,提升安全教育效果,增强应急处理能力。网络对社会和个人影响深远,有效利用网络能保障学生安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因此,数字化管理是研究校园霸凌应急管理的关键因素。

一、中小学霸凌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层面

处理霸凌事件的应急管理面临多重挑战。公众对霸凌危害认识不足,导致轻视和误解。社会舆论集中于受害者和施暴者,忽略了深层次问题。社区支持体系薄弱,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社会组织参与度低,缺少专业反霸凌团队。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网络霸凌加剧问题。家庭教育缺失,家长缺乏正确引导能力。旁观者冷漠态度,缺乏公众参与和干预,导致霸凌行为蔓延。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和改进。

(二)学校层面

学校在处理校园霸凌时遇到多个问题。教师缺乏专业培训,难以识别和干预霸凌。监测机制不全面,依赖学生报告,易忽略线索,导致霸凌无法及时制止。惩罚措施不当,可能加剧问题。心理辅导资源不足,影响受害学生恢复。家校沟通不充分,影响共同应对策略。反霸凌教育流于形式,未能让学生深刻理解霸凌的严重性。

(三)家庭层面

家庭应对校园霸凌时需关注几个关键问题。首先,家长与孩子沟通不足,难以发现孩子是否遭受或参与霸凌。不当的教育方式和家长的不良行为可能增加孩子参与霸凌的风险。家长忽视孩子心理健康,导致孩子在遭受霸凌时得不到家庭支持。许多家长缺乏处理校园霸凌的知识和策略,面对问题时感到无助。孩子遭受霸凌后,家长可能过度保护或责怪孩子,这两种极端做法都不利于孩子的恢复和成长。

二、中小学校园霸凌事件应急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传统观念常轻视霸凌,视其为儿童间普通争执,忽略了预防和干预的必要性。网络充斥暴力和低俗内容,包括宣扬霸凌的视频和游戏,易影响青少年模仿。影视作品过度描绘暴力,误导青少年将霸凌视为力量和地位的展示。社会竞争和成功导向促使一些青少年通过霸凌来获得优势。不良社交团体和小圈子的价值观易诱导青少年参与霸凌。物质追求和外在形象的过度重视导致嫉妒引发的霸凌。社会对霸凌的漠视或容忍态度助长了霸凌者的嚣张和受害者的无助。

(二)学校日常管理与教育不足

学校教育中对心理健康关注不足,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未及时解决,表现为霸凌行为。缺乏系统预防霸凌教育,学生对霸凌认识模糊。教师缺少专业培训,难以有效干预霸凌。班主任对学生动态了解不深,难以察觉矛盾和风险。校园文化未积极引导正确价值观。处理霸凌行为时,学校处罚不及时,规章制度约束力弱。家校沟通不足,难以共同预防和处理霸凌。学校活动少,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人际关系。

(三)家庭监护存在问题

在经济发达城市,家长因工作压力大,陪伴孩子时间有限,难以关注孩子行为和心理变化。家庭过分重视学业成绩,忽略品德和社交能力培养。一些家长教育方式过激,导致孩子模仿不良行为或逆反。亲子交流缺乏倾听,信任关系建立困难,孩子不愿向家长倾诉问题。溺爱孩子,无原则满足需求,导致孩子自我中心、任性,易与人冲突。家长不文明行为影响孩子。互联网环境下,家长监管孩子上网不力,孩子易受不良信息诱导。未意识到孩子心理健康重要性,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孩子心理问题。

三、数字化视角下校园霸凌事件应急管理改善的策略和建议

(一)心理教育层面

打造线上教育资源库,创建包含反霸凌课程、案例分析、心理咨询等内容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供学生、家长和教师随时学习和参考。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进行教育,开发沉浸式的反霸凌教育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霸凌的危害,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和反对霸凌的意识。 加强数字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在数字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网络霸凌的发生,并教导他们正确使用数字技术。

(二)学校管理层面

建立数字化举报渠道,如设立专门的网络举报平台或移动应用程序,方便学生、家长和教师匿名举报霸凌事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开展线上心理辅导,通过视频通话、在线咨询等方式,为霸凌事件的受害者和施暴者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干预。构建家校数字沟通平台,确保学校和家长能够实时共享学生的信息,共同关注学生的状态,协同处理可能出现的霸凌问题。

(三)家校合作层面

建立数字化举报渠道,如设立专门的网络举报平台或移动应用程序,方便学生、家长和教师匿名举报霸凌事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开展线上心理辅导,通过视频通话、在线咨询等方式,为霸凌事件的受害者和施暴者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干预。构建家校数字沟通平台,确保学校和家长能够实时共享学生的信息,共同关注学生的状态,协同处理可能出现的霸凌问题。

数字化技术为霸凌事件的监测、预防和处理提供了新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实时监测系统和智能预警平台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霸凌行为,同时线上资源和虚拟现实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霸凌危害的认识。数字化举报渠道简化了信息传递。然而,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技术设施和资源不足,以及对数字化工具的使用培训需求,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未来,应加强数字化技术在霸凌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技术投入,并提高各方的运用能力,以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