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化学“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实践

作者

刚利萍

界首市第五中学 236500

关键字: 初中化学;“双减”背景;作业设计

引言:中国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巨大的作业量负担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了确保学生在更加理想的作业方式中成长和进步,本文从“双减”对于化学作业设计的影响和“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策略进行探讨,要求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作业方式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从而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将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和核心素养。

一、“双减”对于化学作业设计的影响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更是对教育本质回归和提升。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在确保学习效果时,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化学作业的设计必须兼顾减量和提升质量。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作业量的减少,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做大量习题为主,学生通常做一些重复性练习,导致兴趣学习逐渐减弱。当下教师针对核心知识点选择典型题目,避免学生低效率刷题学习,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高质量的学习效率。

其次是作业设计的多样化,传统的作业多是以书面练习为主要的方式,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设计贴近生活式的实验作业,通过实验过程,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原理,这样的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最后作业设计更加注重分层式,学生的化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不同的差异,过去的作业模式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跟不上”,如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分层作业,从基础巩固题、能力提升题和拓展探究进行设计,确保每位学生能在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任务重进步。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设计探索式作业,深化原理认知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能力,将探索作为学习化学的核心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以通过强化探索的创新形式,深化学生对化学原理的认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分子和原子”时,设计以下探索式作业:“将装有水的容器,放在常温的环境中水会逐渐减少,如果将装有水的容器放在酒精灯上受热,水会沸腾并减少的更快”、“将颜料滴于水中,水会被染色;冰糖放在水杯中为什么会逐渐消失,水会增加甜味,为什么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来开展探索并试着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自主观察和分析来验证自身的猜想。有同学来分享自己的结论:“常温环境下水会逐渐变少是因为水分子在不蹲运动,当大量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时,水会逐渐变少,通过加热水会急速减少,是因为水加热会蒸发,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加热后的水会变成水蒸气沸腾。颜料滴于水中使水被染色、冰糖融水变甜、铁锈在潮湿的空气中挥发生锈,都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产生的效果”

通过开展探索式的作业过程,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开展探索来解决问题,也能够深化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二)设计实验式作业,掌握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加深对化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教师要创新化学形式,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解。

教师以“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二化学性质第一课为例,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来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来探究铝与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课前教师需要准备护目镜、手套、铝片、氢氧化钠、稀盐酸、肥皂水、火柴棒和试管,让学生参与酸与碱与铝的化学实验,将打磨后的铝片分别加入装有酸、碱溶液的试管中,加入 6 滴肥皂水,当产生大量的气泡后,使用燃烧的火柴棒来接触这些气泡。学生发现装有酸和铝的化合物实验刚开始会迅速产生气泡,但是氧化膜会延缓初始反应,需要先反应氧化膜,而装有碱和铝的化合物加入肥皂水后反应速率更快,是因为氧化膜与铝均有反应,两者产生的气体均为氢气,将燃烧的小木棍接触时会听到轻微的爆炸声。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深入体验化学兴趣,形成对金属材料学习的初步认识,更好的了解金属元素的特性,通过设计实验式作业让学生观察来发现问题及规律,直观的看到实验结果,将实验式教学与课堂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将实验与理论更好的融合,对知识更好的掌握。

(三)设计层次化作业,实现分层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优化作业结构以层次化作业的方式来进行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基础、综合理解三个方面来设置。A 类学生多数是基础较差,可以以基础题目和课堂知识点来进行设计,B 类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合理的与现实进行练习,把握化学知识的深度理解,提升作业设计,C 类学生是具有较高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的作业要体现出创造性,侧重于化学的思维培养,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

例如教师在讲解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来设计不同难度的试题。A 类作业:“学完本科题你应该知道”根据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来更好的理解,B 类作业:可以根据教材课后的“练习与应用”第五题为示例,让学生布置思考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同的物质,C 类作业:设计一个矿物质的鉴别方案,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完成化学操作实验。

层次化作业不仅培养了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化学知识内化理解,使初中化学作业朝着更理想的方向进行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作业作为实际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连接堂课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与学习能力。“双减”政策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朝着更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它不再强调是对知识的重复性训练,而是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设计不同方式的化学作业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升学习效果,从而可以真正实现减负与质量提升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鲜宛玲.“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后作业分层设计的应用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 ,2023.DOI:10.

[2] 陈欣悦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 [D]. 合肥师范学院 ,2023.DOI:10.

[3] 魏国道 . 谈“双减”背景下优化设计初中化学作业的有效策略 [J].学苑教育 ,2023,(2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