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融合思政教育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张桂华

赤峰农牧学校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升级,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本次研究以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为例,探讨了融合思政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首先,我们开展了对学生的需求调查,了解了学生对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的期待和需求。然后,设计了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具体包括案例引导教学、情境模拟教学、互动讨论教学等方式。通过以上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传递专业知识,也可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的思政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验证该教学模式的效果,我们进行了教学实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融合思政教育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政素质,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研究表明,融合思政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有助于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中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思政教育;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改革的大力推进以及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日益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为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对于专业强工科性质且具有明显实用性的水利工程专业,如何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已经成为了面向未来的全新教育改革挑战。在本研究中,我们以水利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为研究内容,满足学生对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的期待和需求,首先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数据收集。然后,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的融合思政教育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践检验其效果,确保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政素质。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让每一个水利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政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我们相信,这样的研究将对于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背景和挑战

1.1 新时代教育转型的需求

新时代教育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转型,实质在于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的出现[1]。当前的科技进步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于知识的需求更为多样,个性化需求更加明显,学习方式的选择更加自由和多样。教育理念的变革迫切需求职业教育在独立开展专业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探索跨领域融合教学,实现学科知识与思想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要满足学生获得所学专业知识的需要,同时也需要满足他们对于思政教育的需求,以深化理论学习,丰富学生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此举对于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思政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教于学,以理论武装头脑,实现人格健全和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专业教育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拥护,更有利于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由此,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思政教育为专业教育提供理论背景和指导原则,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思政教育不仅陶冶情操,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更在培养持续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情怀。再者,伴随着社会变革及其复杂性的加大,思政教育作为灵魂工程,显得尤为重要。让每一个学生在繁重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2]。

1.3 水利工程课程教学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水利工程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一是纯专业教学无法满足全面人才培养的需要,仅传授专业知识,难以涵盖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与思考;二是如何将深厚的思政教育融入到具有复杂工程特色的水利专业课程教学中,既要满足科学性,又要注意实用性。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一方面,改革传统的专业教学方式,引入案例分析,将思政教育元素渗透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政素质;另一方面,打通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界限,有助于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显著提升教育质量和层次。融合思政教育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和应用潜力。

2、融合思政教育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2.1 案例引导教学模式

案例引导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需求设计的一种融合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5]。在这种模式中,选择具有思政教育含量的水利工程实例,提供给学生作为学习的基础。通过让学生研究分析这些实例,引导他们从专业角度出发,理解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这种模式能够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也让他们能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更好的理解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为了有效实施此教学模式,教师需要进行精心设计,选择与学生相关,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案例,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引导和解析。

2.2 情境模拟教学模式

情境模拟教学模式是融合思政教育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通过模拟水利工程实际生产中的各种场景,设计出现实问题解决方案,使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并应用专业知识,提升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技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在解决水利工程实际问题的,深刻理解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为了确保教学效果,需注意学生的参与度以及专业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程度,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优点,提高教学效果。

2.3 互动讨论教学模式

在融合思政教育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中,互动讨论教学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6]。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实施过程中,可设置专门的思政主题讨论环节,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互相分享和探讨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可在课堂上穿插舆论引导环节,参考社会热点或全球范围的大型水利工程,由此引发学生对水利工程社会价值、社会责任等话题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政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能深化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体验。

3、教学模式实施和效果验证

3.1 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实施融合思政教育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时,首要策略是对模式进行详细解读,使教师清楚理解其内容和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选取经典水利工程案例,并将其与相关社会现象或事件相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在选取案例时,教师需要尽量避免案例过于复杂难懂,以免影响教学效果。策略还包括为情境模拟教学构建逼真的模拟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在互动讨论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水利工程的兴趣和情感认同。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学生能够通过体验和实践,真实地理解和揣摩水利工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3.2 教学效果的评估方法

在此研究中,教学效果的评估主要选取两个层面进行。第一个层面是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升情况。通过对学生的专业课程成绩、专业技能运用情况、专业实践能力等进行测量和对比,可以明晰教学模式实施前后学生专业素质的变化。第二个层面是思政素质的提升程度。通过组织一系列与思政相关的活动、测试和学生自我评价,来获取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水平、责任感、主动服务社会的能力等思政素质的变化数据。也会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学生对此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从而全面评估实施效果[7]。在数据获取后,采用描述统计、t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验证融合思政教育的水利工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3.3 教学模式的效果验证和分析

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后,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是必要的。采用课堂观察、学生反馈调查、专业技能测试和思政素质评价等多种手段,收集数据以验证教学模式的效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新的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分和思政素质得分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而学生反馈则反映出他们对新教学模式的高度认可和赞誉,默认了其的有效性和吸引力。观察和反馈揭示,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在无形中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起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分析,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证明了融合思政教育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4、思政融入水利工程教学的影响

4.1 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影响

在实施新的融合思政元素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后,可以观察到其对学生专业素质的积极影响。体现在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上,通过案例引导、情境模拟、互动讨论等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获得水利工程领域专业知识的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8]。这种结合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创新思维,使得理论知识掌握更为扎实。

这种教学模式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产生了提升。思政教育为学生提供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指导,将专业知识与实际需求相联结,从而提升学生撰写水利工程专业技术报告、设计水利工程方案、项目管理及构筑物的维护等方面的能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恰好符合时代对于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融合思政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立德树人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到设计一个工程项目,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涉及到环保、社会效益等综合问题。这对他们日后在职业生涯中积极履行职业道德,贡献社会具有深远影响。

4.2 对学生思政素质的影响

在“融合思政教育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下,思政教育与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对增强学生思政素质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具有思政内涵的专业课程使思政教育不再是高层次空洞的理论,而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寓教于学。

一方面,修订的课程模式赋予学生更加自主和深入地学习思政知识的机会。冷硬的理论知识被嵌入到具体的水利工程案例中,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思政教育,使其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显著提升[9]。

另一方面,模拟实战场景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将思政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这不仅使得学生在解决专业问题时能够熟练地引用思政理论,也能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实际应用这些思政知识。

教学效果的调查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思政素质的积极影响。研究发现,学生的思政素质经过此教学模式的锤炼,无论从理论认识还是实际操作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无疑使他们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更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较高水平的公民素质。

可以看出,融合思政教育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思政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结论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此研究通过调查着重探索了融合思政教育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致力于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需求。研究发现,案例引导、情境模拟以及互动讨论教学方法均具有启发性,既能有效传递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如此,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此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政素质[10]。总体来说,融合思政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有助于构建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实质性的教育价值,也具备明显的社会参考意义。

5.2 对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启示

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对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诸多启示。中等职业教学不应仅限于专业知识教授,而应努力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思政素质相结合,形成有深度的学术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新兴的融合思政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互动和参与中提高个人素质和社会素质,更深入理解和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者,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世界观,成为具备专业素养和思政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条理清晰的教学模式设计,情境丰富的课程实践,无疑为中等职业学校全面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更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以促进全面人才成长。

5.3 未来研究的建议

在思政教育与水利工程专业课程融合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应用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仍有改进和深化的空间。可以对更多的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验证其在不同专业领域的适应性。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案例引导教学、情境模拟教学、互动讨论教学等方式,未来可以加入其他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策略,如项目式学习、课题研究等,以丰富理论体系。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教学模式对学生思政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影响程度,以便更精确地评估其效果。也可以进一步研究教学模式应如何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待。

结束语

本次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融合思政教育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和验证。首先,我们调查了学生对融合思政教育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需求和期待;然后,我们设计了含有思政教育元素的水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并验证了其教学效果。通过本研究,我们不仅为水利工程专业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对其他专业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不可忽视的是,本研究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政素质,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然而,该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无法全面涵盖所有专业课程,未来还需要对更多学科和课程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教育的本质是多元化和差异性的,因此,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希望本研究能对后期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并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佳.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职思政教育优化模式[J].区域治理,2020,0(09):0225-0226.

[2]何莲,孙凤,鲁梦江,叶亚玲,张卫.水质工程课程思政教学融合模式研究[J].广东化工,2021,48(22):289-290.

[3]朱卫红.高职思政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海外文摘,2020,(19):0058-0059.

[4]毛学良.水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探索[J].灌溉排水学报,2023,42(09):I0012-I0013.

[5]许美,董卫,张国辉.《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进展,2023,13(06):3400-3404.

[6]韩松吴春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思政建设——评《水利工程施工》[J].灌溉排水学报,2020,39(12):I0016-I0016.

[7]范勇,王峰,周华维.《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1,(11):142-143.

[8]朱梅,杨智良,周婷,刘晓丽,王笑宇.“水利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农业工程,2022,12(10):126-130.

[9]杜刚.高职思政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51):178-179.

[10]蔡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创新研究[J].今天,2020,0(14):004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