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气施工中电缆敷设路径规划与机械敷设技术的效率提升

作者

谷炟

210603199201266537

一、引言

在电气施工中,电缆敷设是一项关键环节,其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施工进度。随着现代建筑和工业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缆的数量和种类日益增多,敷设环境也愈发复杂,传统的电缆敷设路径规划和机械敷设技术已难以满足高效施工的需求。因此,优化电缆敷设路径规划,提升机械敷设技术水平,成为提高电气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围绕电缆敷设路径规划的原则与优化方法,以及机械敷设技术的应用与效率提升策略展开探讨,为电气施工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二、电缆敷设路径规划的原则与优化方法

(一)路径规划的基本原则

电缆敷设路径规划需遵循安全性、经济性、可行性和高效性四大原则。安全性是首要原则,路径需避开易燃易爆区域、高温环境以及腐蚀性物质存放处,同时避免与其他管线发生冲突,防止电缆因外部因素受损。经济性要求在满足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缩短电缆敷设长度,减少材料消耗和施工成本,避免不必要的迂回和绕行。可行性指路径需适应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建筑物布局等实际条件,确保施工设备和人员能够顺利作业。高效性则强调路径规划应便于施工组织,减少交叉作业和施工干扰,为后续的机械敷设创造有利条件。

(二)路径规划的优化方法

1. 数字化建模技术的应用

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实现电缆敷设路径的三维可视化建模。通过 BIM 模型,能够模拟电缆在建筑空间内的走向,提前发现与其他管线、结构构件的冲突,并进行实时调整,减少施工中的返工现象。同时,BIM 技术可整合施工进度、成本等信息,为路径规划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智能算法的引入

将遗传算法、Dijkstra 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应用于电缆路径规划中,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快速寻找到最优路径。这些算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以路径长度、施工难度、成本等为目标函数,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从而得出兼顾经济性和高效性的敷设路径。例如,遗传算法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可在大量可能的路径中筛选出最优方案,大幅提升路径规划的效率和精度。

3. 多因素协同分析

路径规划需综合考虑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电缆型号及负荷特性等因素。在规划过程中,应对各类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确定权重系数,通过层次分析法等工具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规划的路径在满足各项约束条件的同时,实现施工效率的最大化。

三、机械敷设技术的应用与效率提升途径

(一)常用机械敷设设备及特点

1. 电缆输送机

电缆输送机通过履带式或滚轮式结构驱动电缆前进,适用于长距离、大截面电缆的敷设。其具有牵引力稳定、可控性强的特点,可有效避免电缆因手动牵引造成的损伤,同时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2. 电缆牵引机

电缆牵引机主要用于在复杂路径中牵引电缆,通过液压或机械传动提供强大的牵引力,能够适应弯曲、爬坡等敷设场景。与输送机配合使用,可实现电缆的连续敷设,提高敷设速度。

3. 导向装置

导向装置包括滚轮、导向架等,用于在电缆敷设过程中引导电缆走向,避免电缆与地面、墙壁等发生摩擦和碰撞,保证电缆敷设的顺直性,减少阻力。

(二)机械敷设技术的效率提升策略

1. 设备性能的优化

通过改进机械敷设设备的动力系统、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提高设备的牵引力、速度和稳定性。例如,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可实现电缆敷设速度的精准控制,适应不同敷设阶段的需求;升级液压系统可增强设备的负载能力,满足大截面电缆的敷设要求。此外,对设备进行轻量化设计,可提高其在狭窄空间内的机动性,减少设备搬运和安装的时间。

2. 敷设工艺的改进

制定科学的机械敷设工艺流程,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在敷设前,对电缆进行预处理,如检查电缆绝缘层、校直电缆等,减少敷设过程中的故障。合理安排设备的布置位置,确保输送机、牵引机和导向装置之间的配合协调,避免因设备间距不合理导致的电缆受力不均。同时,采用同步控制技术,实现多台设备的协同作业,提高整体敷设效率。

3. 智能化控制的应用

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对机械敷设过程中的牵引力、速度、电缆张力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经计算机分析后自动调整设备运行状态,防止因参数异常造成电缆损伤或设备故障。此外,结合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对施工过程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施工的可控性。

四、路径规划与机械敷设技术的协同优化

电缆敷设路径规划与机械敷设技术并非相互独立,两者的协同优化是提升整体施工效率的关键。合理的路径规划可为机械敷设创造有利条件,减少设备运行阻力和调整次数;而先进的机械敷设技术则能更好地适应优化后的路径,确保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

在协同优化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机械敷设设备的性能参数与路径特点的匹配性。例如,对于弯曲较多的路径,应选择灵活性高的牵引设备,并在路径规划中预留足够的操作空间;对于长距离直线敷设路径,则可优先采用高效率的输送机,以发挥其连续作业优势。同时,通过数字化建模技术,将路径规划方案与机械敷设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模拟仿真,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调整,实现路径规划与机械敷设技术的无缝衔接。

五、结论

电缆敷设路径规划与机械敷设技术的效率提升是电气施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遵循安全性、经济性、可行性和高效性原则,运用数字化建模、智能算法等优化方法,可实现电缆敷设路径的科学规划;通过优化设备性能、改进敷设工艺、应用智能化控制技术,能显著提升机械敷设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路径规划与机械敷设技术的协同优化,可进一步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提高整体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未来,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缆敷设路径规划将更加精准高效,机械敷设设备将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为电气施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军,王强。基于 BIM 的电缆敷设路径优化方法研究 [J]. 建筑电气,2023, 42 (5): 32-36.

[2] 张伟,刘娜。大型建筑电气施工中机械敷设技术的应用与效率提升 [J]. 电力建设,2022, 43 (8): 56-61.

[3] 赵亮,陈雪。智能算法在电缆敷设路径规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电气应用,2021, 40 (12):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