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依法统计工作实践

作者

赵辉

蒲城县统计局 715500

摘要: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依法统计是保障数据质量的根本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依法统计工作在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方面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依法统计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通过加强法治宣传、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等手段,不断提升依法统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依法统计、法治建设

一、引言

统计数据精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其质量优劣直接关乎政府决策、企业运营及公众认知。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下,依法统计成为筑牢数据质量根基的核心保障。本文聚焦依法统计工作实践,剖析举措、挑战与应对之策,力求为提升统计数据质量赋能。

二、依法统计对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

依法统计对确保统计数据质量至关重要。在制度层面,统计法律法规明确了统计工作的原则、职责与程序,建立起完善的统计调查和数据质量管理制度,为规范数据采集、整理等各环节提供坚实保障,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从法治意识角度,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升了统计工作者、调查对象及公众的法治观念。工作者依法履职,调查对象积极配合,公众参与监督,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在监督执法方面,严格执法有力震慑统计造假等违法行为,维护法规权威,同时能及时发现统计工作问题,推动制度和流程完善,全方位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三、依法统计工作实践中的主要措施

3.1 深化法治宣传教育

为提升全社会统计法治意识,采取多元且针对性强的宣传手段。针对领导干部,持续推动 “统计法进党校”,邀请资深法律专家和统计业务骨干,以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等形式,深度剖析统计法律法规与依法统计对科学决策的重要性,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统计观念,从源头减少对统计工作的不当干预。对于统计人员,将统计法治教育融入常态化业务培训,定期组织法规知识考核与执法技能竞赛,激励统计人员提升法治素养,确保在数据采集、整理与分析过程中严格依法依规操作。面向统计调查对象与社会公众,借助 “9·20” 统计开放日、“12·8” 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契机,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活动。线上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统计法治动漫、短视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法规要点;线下在社区、商场等人流密集处设置宣传点,发放宣传手册,现场答疑解惑,增强公众对统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提高调查对象配合度。

3.2 完善统计法规体系

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及时推动统计法修订。针对新兴经济业态统计、数据安全保障、统计监督强化等新问题,在修订中明确相关规定,增强统计法的前瞻性与适应性。同时,加快制定和完善配套法规制度,细化统计调查各环节操作规范,如制定详细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办法,明确数据质量标准、审核流程与责任主体,确保统计工作全流程有章可循。各地区依据国家统计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地方统计工作,形成上下衔接、系统完备的统计法规体系。

3.3 强化统计执法监督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统计执法监督机制。在执法检查方面,常态化开展 “双随机、一公开” 抽查,扩大检查覆盖面,提高执法检查的公正性与威慑力。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以及数据质量存疑地区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深入排查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选拔优秀法律和统计专业人才,充实执法力量,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升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法规运用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监督,要求统计部门法制机构对执法程序、证据收集、处罚裁量等进行严格审核;畅通外部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热线与网络平台,鼓励公众举报统计违法行为,对举报线索及时核查处理,形成内外联动的监督合力,保障统计执法工作公正、规范开展,切实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

四、依法统计工作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4.1 部分统计调查对象配合度不高

一些统计调查对象对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提供统计资料会增加自身负担,存在抵触情绪,甚至故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部分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担心如实提供数据会影响企业形象或导致税收等问题,从而不愿配合统计调查工作,给统计数据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4.2 统计执法难度较大

统计违法行为具有一定隐蔽性,部分统计调查对象采取各种手段掩盖违法事实,给统计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带来困难。同时,统计执法涉及面广,需与多个部门协调配合,但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沟通协作不够顺畅,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影响统计执法工作效率和效果。此外,统计执法力量相对薄弱,与日益增长的统计执法任务不相适应,制约统计执法工作深入开展。

4.3 统计法治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虽近年来大力开展统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统计法治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领导干部对依法统计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干预统计工作、要求报送虚假数据等行为。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统计工作中存在重数据、轻法治现象,对统计法律法规执行不够严格,统计法治建设氛围不够浓厚。

五、应对挑战的改进措施

5.1 提高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度

一方面,持续深化宣传工作。利用线上线下多元渠道,如在社交媒体平台投放生动有趣的统计科普短视频,阐明统计工作对宏观经济调控、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虚报瞒报的法律后果。线下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开展定制化宣讲会,增强其对统计工作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优化服务供给。统计部门为企业配备专业指导人员,协助其搭建规范统计台账,解读复杂统计指标;定期向企业反馈有价值的行业数据和经济分析报告,助力企业把握市场动态,以优质服务换取调查对象的主动配合。

5.2 增强统计执法效能

创新执法手段是关键。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经济数据进行关联比对,精准筛选出统计数据异常的企业,为执法提供精准线索。同时,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与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实时交互企业经营数据,打破信息壁垒。强化部门协作配合,统计部门与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针对重大统计违法案件,协同开展调查,形成执法合力。此外,扩充统计执法队伍,通过公开招录法律、统计专业人才,充实执法力量,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执法能力。

5.3 优化统计法治环境

针对领导干部,将统计法治课程纳入干部常态化培训体系,邀请专家开展深度解读统计法律法规的专题讲座,结合实际案例剖析违法干预统计工作的严重后果。并将统计法治考核结果与干部政绩挂钩,对违规干预统计的行为 “零容忍”,严肃问责。面向社会大众,大力开展统计法治文化建设。举办统计法治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在公共场所设置统计法治宣传栏,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普法专栏,持续传播统计法治理念,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推动统计法治环境不断优化。

六、结论

依法统计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完善统计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统计执法监督等一系列实践措施,我国依法统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统计数据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然而,实践过程中仍面临部分统计调查对象配合度不高、统计执法难度较大、统计法治环境有待优化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需进一步提高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度,提升统计执法效能,优化统计法治环境,不断推动依法统计工作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莹.扎实做好依法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质量[J].纳税,2019,13(04):298.

[2]李建军.坚持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强化统计监督服务保障[J].统计科学与实践,2022,(0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