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BIM 技术在工程监理过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作者

梅龙

湖北星际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湖北省松滋市 434200

引言​

工程监理是保障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环节,数字化转型需求日益迫切。BIM 技术通过三维建模、信息集成与协同管理特性,为监理工作提供可视化、精细化管理手段。当前部分工程中 BIM 技术应用流于表面,未深度融入质量验收、进度把控、安全监管等核心流程,技术优势未有效转化为监理效能。

一、BIM 技术在工程监理应用中的现存问题

1.1 BIM 技术与监理业务流程融合度不足

BIM 技术与监理业务流程缺乏深度融合。传统监理流程以纸质资料和二维图纸为基础,BIM 技术应用未形成标准化嵌入模式,导致技术应用与实际监理工作脱节。监理工作节点与 BIM 模型信息更新不同步,如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未及时关联至模型对应部位,影响信息追溯性。技术应用集中于前期建模阶段,在施工过程巡检、问题整改等环节应用不足,形成 “建模与应用两张皮” 现象。

1.2 监理人员 BIM 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监理人员的 BIM 技术应用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多数监理人员仍习惯传统工作方式,对 BIM 模型操作、信息提取等技能掌握不足,难以有效利用模型开展监理工作。对 BIM 技术的监理应用价值认识不充分,将其简单等同于建模工具,忽视其在碰撞检查、虚拟仿真等方面的监理功能。技术学习渠道有限,缺乏系统性的 BIM 监理应用培训,导致人员无法跟上技术发展节奏。年龄结构老化加剧能力断层,资深监理人员技术接受度低,年轻人员实践经验不足,形成能力衔接不畅问题。

1.3 BIM 信息协同共享机制不够健全

BIM 信息协同共享机制存在明显缺陷。各参与方 BIM 模型标准不统一,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模型数据格式、精度要求不一致,导致信息交互困难。信息共享平台缺失,监理单位获取的模型信息滞后于施工进展,无法实时掌握现场变化。权限管理机制不合理,信息开放程度与监理工作需求不匹配,关键数据获取受限或冗余信息过多。协同流程不规范,监理意见反馈、问题整改等信息未通过 BIM 平台闭环流转,仍依赖传统沟通方式,降低协同效率。

二、BIM 技术在工程监理过程中的关键应用场景

2.1 基于 BIM 的施工质量可视化监理与管控

基于 BIM 的施工质量监理实现可视化管控。通过将设计模型与现场施工成果比对,直观核查构件尺寸、安装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时发现偏差。利用 BIM 模型关联质量验收资料,将隐蔽工程影像、检测报告等附件附着于对应模型构件,实现质量追溯可查。对关键工序施工过程进行 BIM 模拟预演,明确质量控制要点,指导监理人员重点巡查。通过模型碰撞检查功能,提前发现管线冲突、构件干涉等问题,避免施工后返工,从源头把控施工质量。建立质量问题 BIM 台账,标记问题位置、整改情况,实现质量问题闭环管理。

2.2 依托 BIM 模型的施工进度动态跟踪与调整

依托 BIM 模型实现施工进度的动态管理。将施工计划导入 BIM 平台,建立模型构件与进度计划的关联关系,形成 4D 进度模拟。定期将实际施工进度录入平台,通过模型颜色变化直观展示计划与实际的偏差,快速识别滞后工序。利用 BIM 模型分析进度滞后原因,模拟不同调整方案对总工期的影响,为进度优化提供决策支持。对关键线路上的工序进行重点跟踪,通过模型实时更新施工进展,提前预警潜在延误风险。将进度数据与资源配置关联分析,通过模型可视化展示人材机投入与进度的匹配情况,辅助资源优化调配。

2.3 利用 BIM 技术的施工安全风险预判与防控

利用 BIM 技术强化施工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在模型中标记高风险区域,如深基坑、高支模等部位,明确安全监理重点关注对象。通过 BIM 模拟施工过程,预判交叉作业、临边作业等场景的安全隐患,提前制定监理监控措施。将安全防护设施模型与施工模型整合,检查防护措施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如脚手架搭设范围、防护栏杆高度等。建立安全隐患 BIM 数据库,记录隐患位置、类型及整改情况,实现安全问题全程跟踪。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与 BIM 模型,对结构变形、荷载变化等进行动态分析,及时预警安全风险。

三、提升 BIM 技术监理应用效果的保障措施

3.1 完善 BIM 技术监理应用标准与规范体系

完善标准规范体系是 BIM 监理应用的基础保障。制定 BIM 监理应用实施指南,明确各阶段模型精度、信息交付要求及监理工作流程,统一技术应用标准。建立 BIM 模型审核规范,细化模型碰撞检查、信息完整性等方面的监理验收标准,确保模型质量。编制 BIM 监理资料管理标准,规范监理记录、验收报告等文件与模型的关联方式,实现资料数字化管理。出台 BIM 应用考核评价办法,将技术应用成效纳入监理单位考核指标,推动标准落地执行。定期更新标准体系,结合技术发展和应用反馈优化规范内容,保持标准适用性。

3.2 加强监理人员 BIM 技能培训与团队建设

加强人员技能培训与团队建设是提升应用能力的关键。开展分层分类培训,针对管理层侧重 BIM 应用价值与管理理念培训,对一线监理人员强化模型操作与实务应用技能。建立 “老带新” 培养机制,由 BIM 技术骨干指导普通监理人员,促进实践能力提升。组织跨单位交流学习,参观 BIM 应用先进项目,借鉴监理经验做法。鼓励人员考取 BIM 相关证书,将技能水平与岗位晋升、绩效考核挂钩,激发学习动力。建设专业化 BIM 监理团队,吸纳建筑、机电、信息化等多

专业人才,提升团队综合技术能力。

3.3 构建多方协同的 BIM 监理信息管理平台

构建协同信息平台是实现高效应用的技术支撑。搭建多方共享的 BIM 管理平台,集成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模型与数据,实现信息实时交互。开发监理专用功能模块,包含质量验收、进度跟踪、安全检查等应用工具,满足监理工作需求。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确保不同软件生成的模型与数据能够顺畅导入平台,实现信息兼容。设置分级权限管理系统,根据监理职责分配信息访问与操作权限,保障数据安全。开发移动应用端,支持监理人员现场采集数据、上传信息,实现平台与现场工作的无缝衔接。

四、结论

BIM 技术为工程监理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当前存在技术与业务融合不足、人员能力欠缺、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在质量可视化管控、进度动态跟踪、安全风险防控等场景深化应用,结合完善标准规范、加强技能培训、构建协同平台等措施,可有效提升 BIM 监理应用效果。实践中需注重技术应用与监理需求的精准匹配,持续优化应用路径,才能充分发挥 BIM 技术优势,推动工程监理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义 .BIM 技术在建设工程监理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23(12):94-96.

[2] 占宏志 .BIM 技术在大型建筑工程监理中的应用分析 [J]. 安徽建筑 ,2025,32(02):96-98.

[3] 张强 , 卢敏 .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监理中的实际应用与效果评估 [J]. 建设监理 ,2025,(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