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

邢巧康

浙江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其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本文深入研究了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包括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运输与存放质量控制以及安装质量控制等方面,分析了各环节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旨在为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提供全面的技术参考,推动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建筑工程中的高质量应用。

关键词: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

引言

预制混凝土构件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环保节能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涉及多个环节和多种因素,如果质量控制不到位,容易出现裂缝、强度不足、尺寸偏差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深入研究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一)水泥

水泥是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主要胶凝材料。应根据构件的使用环境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例如,对于处于侵蚀性环境中的构件,需选用抗硫酸盐水泥等特种水泥。同时,要严格控制水泥的安定性、凝结时间和强度等指标,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水泥进场时应具有质量证明文件,并进行抽样检验,检验项目包括强度、安定性等,检验频率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二)骨料

骨料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粗骨料应质地坚硬、洁净,粒径和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应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细骨料一般采用天然砂或人工砂,其细度模数、含泥量、云母含量等也需满足相应标准。对于海砂,要特别注意其氯离子含量的控制,防止对钢筋造成锈蚀。骨料在使用前应进行筛分、清洗等预处理,确保其质量稳定。

(三)钢筋

钢筋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主要起增强作用。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钢筋品种和规格,如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等。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指标必须合格,且钢筋表面应无锈蚀、油污等缺陷。钢筋的加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尺寸和形状进行,包括调直、切断、弯曲等工序,加工后的钢筋应分类存放,防止混淆和锈蚀。在钢筋安装过程中,要确保其位置准确,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做好钢筋的连接工作,如焊接、机械连接等,连接质量应进行检验。

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一)模具制作与安装

模具的质量直接影响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尺寸应准确,表面应平整光滑,拼接处应严密,防止漏浆。模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清理、涂刷脱模剂等准备工作。脱模剂的选择应合理,既要保证混凝土构件能够顺利脱模,又不能对混凝土表面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在模具安装过程中,要确保其位置准确,垂直度、平整度符合要求,同时要做好模具的固定工作,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具发生位移。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要求、施工工艺等因素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原材料的性能,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等的用量比例。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确保原材料计量准确。计量设备应定期校验,误差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同时,要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变化及时调整用水量,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稳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足够,确保各种材料充分混合均匀。

(三)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具、钢筋、预埋件等是否符合要求,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和积水。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高度,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对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不同部位,应采用合适的浇筑方法,如分层浇筑、分段浇筑等。振捣是保证混凝土密实度的关键环节,应根据构件的形状、尺寸和配筋情况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和振捣方法,如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捣器等。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应合理控制,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不能过振导致混凝土离析或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

三、运输与存放质量控制

(一)运输

预制混凝土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碰撞、振动等因素影响而产生损坏。因此,在运输前应根据构件的形状、尺寸和重量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并制定合理的运输方案。构件在运输车上应采用可靠的固定措施,如使用钢丝绳、夹具等进行捆绑固定,防止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移、滑落等事故。对于一些易损构件,如装饰性构件、薄壁构件等,应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如包裹缓冲材料等。运输过程中要控制车速,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情况,减少振动和冲击对构件的影响。

(二)存放

预制混凝土构件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良好。构件应按照不同的型号、规格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存放方式应合理,对于一些大型构件,如预制墙板、预制梁等,应采用专用的存放架或垫木进行存放,防止构件因自重而产生变形。构件存放时应注意其受力状态,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受力情况,如悬臂状态等。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应定期对构件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因长期存放而导致构件质量下降,如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

四、安装质量控制

(一)基础处理

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前,应对基础进行处理,确保基础的平整度、标高和轴线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基础表面应清理干净,无杂物和松散混凝土。对于基础的预埋螺栓、预留孔洞等应进行检查和复核,其位置和尺寸偏差应在允许范围内,否则应进行修正处理。

(二)吊装作业

吊装是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的关键工序,应选择合适的吊装设备和吊装方法。吊装设备的起重量、起升高度、工作半径等参数应满足构件的吊装要求,吊装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验,确保其性能良好。在吊装过程中,应根据构件的重心位置合理确定吊点,吊索具应安全可靠,其规格和强度应满足要求。构件起吊时应缓慢平稳,避免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构件就位时应准确对中,控制好构件的标高、垂直度和轴线位置,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连接与固定

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就位后,应及时进行连接与固定。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灌浆连接等。焊接连接时应确保焊缝质量,焊缝的尺寸、形状和焊接工艺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焊接完成后应进行焊缝质量检验。螺栓连接时应保证螺栓的规格、数量和拧紧力矩符合要求,拧紧过程应均匀对称进行。灌浆连接是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的常用方法,灌浆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强度和粘结性能,灌浆过程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灌浆饱满密实。

结论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运输与存放质量控制以及安装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存在着影响构件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严格把控,才能确保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符合要求,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随着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技术也将不断完善和创新,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丽霞.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 [J]. 大众标准化, 2024, (08): 40-42.

[2]张德新,张志远. 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因素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 (10): 106-108.

[3]彭效义,许国东,孙正华.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问题及生产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J]. 建筑技术, 2019, 50 (05): 607-610.

[4]黄枫. 装配式混凝土阳台构件安装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J]. 建设监理, 2018, (08):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