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美育寓于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新路径探究

作者

林晶

福州市鼓山中心幼儿园,福建 福州 350014

摘  要:美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幼儿审美观念、能力培养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基于幼儿活泼、爱玩的特点,将美育寓于游戏之中,能够让美育不再枯燥、乏味,而是能够呈现全新生机与活力,更好地吸引幼儿的关注,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感悟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助推美育目标的高效达成。鉴于此,文章以幼儿园教育为载体,首先分析美育寓于游戏的作用,接着探究美育寓于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新路径,以期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美育;游戏;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兴趣

美育是审美教育,主要是为了传授美学知识,培养人的审美观念以及感知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它是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是德、智、体、劳育的催化剂,更是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发现传统美育形式陈旧、单一,难以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审美观念、表现美与创造美等能力的发展。新时期下,幼儿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抓住幼儿爱玩的天性,将美育寓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凸显美育趣味,吸引更多幼儿参与其中,让其在玩乐中接受美育,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效果。

一、美育寓于游戏的作用

(一)创新美育途径,增强幼儿兴趣

传统美育方式有些陈旧,极易约束幼儿思维,且不利于其学习兴趣的维持。美育寓于游戏,开辟了新的美育途径,为幼儿创设更加广阔的美育学习阵地,让其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与欲望,并踊跃参与到美育学习中,助推美育目标的高效达成[1]。

(二)丰富游戏内涵,发展审美素养

幼儿园教育中,美育寓于游戏能够丰富游戏内涵与形式,让游戏活动充满“美”感。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起始阶段,年龄相对较小,对新鲜有趣的游戏往往有着极强的兴趣,很乐意参与游戏活动,并在玩乐的同时自然接受美育,实现审美素养的提升[2]。另外,幼儿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思维能力还处于薄弱阶段,对于复杂的事物,在学习和理解中难免会有些吃力、困难。而在游戏化的美育活动中,能够让其思维得以发散,自主联想、表现和创造,在亲身实践中发展审美素养。

二、美育寓于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新路径

(一)基于色彩知识,渗透游戏元素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要求幼儿对色彩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但是,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幼儿理解能力不强,在学习时难免会有些吃力、困难。此时,幼儿教师就可以转变思路,将色彩知识渗透到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乐的同时学习色彩知识,加深色彩认知,锻炼幼儿综合能力,助推其全面发展[3]。以绘画游戏为例,幼儿教师可以提供绘画对象,如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鼓励幼儿拿起画笔,展开模仿绘画,将其表现出来。在此期间,幼儿教师可以就幼儿的操作方式、绘画方法等提供一些指导,但不必强制要求他们画出与原型相同的形象,或是必须要结合客观世界真实情况来选择色彩,而是要适当“放权”,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就自身的理解认知来进行模仿绘画,完成游戏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作品可能会与常规认识相背离,但幼儿教师不应当责怪或批评幼儿,而是要以赏识为主,多肯定、表扬幼儿,并邀请其他幼儿共同欣赏,并把握契机,顺势渗透色彩搭配知识,提高幼儿色彩感知能力。在后续环节,幼儿教师还可以融入竞赛元素,让幼儿比赛,看谁的作品更有特色、更具新意。这样,将美育融入游戏之中,帮助幼儿在玩乐的同时丰富色彩认知,强化想象、创造等能力,为幼儿全面发展助力。

(二)把握教学主题,适当融入游戏

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愈加关注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感受、体会。立足幼儿身心特征,开展趣味十足的游戏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美育寓于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要求幼儿教师牢牢把握教学主题,将游戏渗透到美术活动中,以生动、有趣的游戏项目来落实以美育人的理念,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加强美术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并体会美术创作的乐趣,逐步学会表达美、创造美[4]。在设计美术游戏活动时,幼儿教师可以确定游戏主题,让幼儿紧扣游戏主题和内容,完成游戏任务。如,就“线条”这个主题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与之契合的游戏活动——“千奇百怪的线”,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设计美术作品,体现出自己对线条的理解。如,有的幼儿用线绘制了大海,有的则画出了梯田……这样,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创作,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强化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开展亲子游戏,发展审美素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到:“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美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仅凭幼儿园一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5]。那么,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发挥家园教育合力,共促美育活动开展呢?亲子游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是幼儿与家庭成员互动的游戏,在家园合作共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幼儿教师可以动员家长进入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在亲子游戏中渗透美育,发挥家长育人价值,对幼儿展开良好的审美教育,让幼儿从小树立良好的审美意识与观念[6]。如,幼儿教师可以在快乐手工日邀请家长入园,开展“制作小饼干”的亲子游戏。在此之前,幼儿教师在家长群提醒家长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工具,包括面粉、模具等,将其带到幼儿园,便于后续游戏活动的开展。在亲子游戏中,可以将家庭作为单位,比赛制作形状不一的饼干。在规定时间内,做得最多、最好的家庭获得胜利,可以得到奖品。这样,在亲子游戏中,能够让幼儿一边动手,一边体会饼干的色彩、形象,让其获得更加真实的审美体验,不断强化审美认知,提高审美想象与创造能力。而且,随着亲子游戏的深入,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这对幼儿后续成长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育寓于游戏是对传统美育途径的创新与优化,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游戏内涵更加丰富,更好地发挥出游戏的功能,助推幼儿审美素养可持续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应当肩负起自身的职责,积极探寻美育与游戏活动的契合点,并采取有效策略来推动二者的有机融合,力求构建更加生动、趣味的美育游戏活动,让幼儿乐于接受美育,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审美观念,强化审美意识与能力,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吴雪梅. 向美而生 玩创童年——幼儿园美育课程对幼儿创造性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 考试周刊,2023(29):163-166.

[2]艾环环. 幼儿园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美育的路径[J]. 河南教育,2023(21):192.

[3]黄晓芸. 指向深度学习的幼儿园美育活动[J]. 亚太教育,2023(13):70-73.

课题项目:本文是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4 年开放课题《“玩 ·美”融合:在游戏视域下美术工作坊新样态实践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KCA202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