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语境下中华故事的创新传播

作者

邱洁 范家豪 白晓晓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省兰州市 730030

项目基金:西北民族大学2023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媒体语境下中华民族经典故事讲述方式的创新实践——以系列微纪录片《白马藏族》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202310742108)

摘要:伴随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甘肃陇南文县白马藏族村落微纪录片的拍摄制作为案例,探究在新媒体语境下实现中华故事创新传播的路径。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提出了借力专业短视频创作者之手、鼓励普通民众参与分享、善用竖屏拍摄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展“短、平、快”的内容营销、挖掘“小切口”中蕴藏的“大主题”的策略,旨在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坐标下讲好中华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理论启示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 新媒体;微纪录片;中华故事;《白马藏族》;文化传播

引言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陇南地区白马藏族的民俗风情、史诗传说构成了中华文化多彩的底色。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信息传播不畅,这一“东亚最古老的民族”长期游离于大众视野之外。《白马藏族》微纪录片系列正是新媒体与传统文化携手并进的一次探索尝试。影片以独特视角展现了该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当代生活图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借力专业短视频创作者,展现新旧交融

作为中国古老而独特的少数民族之一,白马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据当地村民介绍,白马藏人能歌善舞,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四月十八和十月十五等重要节日,都要隆重举行一种名为“跳曹盖”的传统舞蹈表演。历经百年传承,这些民俗已经成为白马藏族最鲜明的文化符号。

然而,受制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等因素,加之当地民众思想比较保守,与外界接触较少,这个古老的民族长期处于“深闺”状态,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风险,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财富亟待抢救性保护。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专业的短视频创作者开始关注并走进白马藏族,用镜头记录下这里的人与事、山与水。为了更好地展现白马文化的魅力,这些博主往往善于运用影视化的手法,力求从艺术性的维度提升作品质量。比如,可以多从细节入手,通过特写镜头捕捉“跳曹盖”表演者脸上的欢愉和投入,展现舞蹈的动魄力量;也可利用大远景将白马村落的整体风貌尽收眼底,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拍摄的视角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过去,还要注重捕捉白马人在新时代的变化与发展,特别是要关注其在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下所发生的可喜变化。比如,可以通过蹲点跟拍,真实记录当地村民从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就业增收中获得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由此折射出白马藏族正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新生活,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令人动容。

二、鼓励普通民众参与分享,唤起大众认同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中华故事,不能只依靠专业人士,更需要激发每个普通人的参与热情。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人都有机会成为民族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事实上,一些游客和当地民众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在网上分享着关于白马藏族的点点滴滴。

比如,一些到白马景区旅游的游客,会用手机随手拍摄那里秀美的自然风光、热情好客的白马人、原汁原味的特色美食等,并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尽管其可能没有专业的拍摄技巧,但那些质朴真实的影像却打动了很多网友,吸引其来一探究竟[1]。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当地的白马村民也开始自发拿起手机,用朴素的视角展现家乡的美丽变迁。这些由普通民众参与创作的内容,也许不如专业作品那样精良,但胜在真实自然,更容易引起共鸣。随着一个个鲜活的瞬间被放大、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白马藏族产生兴趣,主动去探寻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其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可见,新媒体的普及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讲好中国故事,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方式,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大有裨益。

三、运用竖屏等技术手段,迎合移动端习惯

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欣赏内容的方式。当下,人们更习惯于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利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浏览视频。而在手机上观看视频,用户早已养成了竖屏的使用习惯。

竖屏视频放在手机屏幕上,可以让用户有一种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画面信息呈现更加集中直观。影片可充分利用竖屏构图的特点,通过特写、近景等,突出表现人物的细微表情变化,捕捉传统服饰、器物的精美纹饰,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同时竖屏也便于表现白马村落特有的山势地貌,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更具张力。当然,并非传统的横屏叙事手法就一无是处,有时恰恰需要通过横向铺陈,营造气势恢宏的视觉效果。因此在拍摄过程中,还要在竖屏和横屏之间灵活切换,根据表达需要,择优录取。比如远景可采用横屏拍摄,彰显白马藏族赖以生存的壮阔山河;而近景部分则适合竖屏呈现,细腻刻画白马人的喜怒哀乐。

四、开展短平快内容营销,增强受众互动

在新媒体时代推广纪录片,单纯依靠内容本身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习借鉴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在营销推广方面的优势和经验。事实上,当前纪录片的生产和传播正面临巨大挑战,观众的注意力被各种娱乐化信息分散,如何吸引其主动观看、评论、分享,已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白马藏族》系列微纪录片作为学生创作的微纪录片,可以尝试在微博、抖音、公众号等平台上选取一些相对引人入胜、具有一定话题性的片段,经过二次剪辑包装,制作成“白马人的传统节日”“体验白马民族舞蹈”等颇具吸引力的短视频,通过相关话题标签传播。在评论区,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鼓励网友参与讨论互动,提升关注度,比如“你最想了解白马藏族的哪个习俗”“在白马最向往去哪里看看”等。在纪录片上线前,也可以考虑在社交媒体发布一些拍摄花絮或故事情节预告,通过持续曝光提升网友期待值。如果有机会,也可以邀请一些当地有故事的村民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助力宣传,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拉近纪录片与观众的距离。这些看似“短平快”的营销方式,其实是在为纪录片的传播预热造势,有利于提升关注度。

五、挖掘小切口大主题,彰显时代精神

在运用新媒体手段讲述传统故事、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还应该与时俱进,紧扣时代主题,挖掘蕴藏在历史中的精神力量,尤其是在当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更需要从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提炼出新时代的价值共识,用生动的影像诠释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比如,在讲述白马村寨民俗风情、地域特色的同时,也要善于捕捉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携手奋进的动人瞬间。通过展现白马人在乡村振兴中体现出的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精神,生动诠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56 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感人故事。再如,聚焦白马村近年来在各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通过一张张对比鲜明的新旧照片,一段段前后反差强烈的纪实影像,直观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生命力,彰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小切口”,既让宏大叙事变得通俗易懂、入脑入心,也让平凡人物散发出不平凡的光彩。

结语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需要内容创作的精益求精,更需要传播方式的与时俱进。未来,需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待新媒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童晓琳,苏瑞佳.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策略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06):56-58.

[2]张柏林.白马藏族故事类型研究[D].云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