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次”到“主”: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研究
丁玉平
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天宁分校
[摘要]:目前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提升,使得体育这门学科的地位也在不断增高。通过体育课程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体育课堂主体错乱、课堂氛围沉闷乏味、忽略学生差异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分层教学和多元评价等策略提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度。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学生主动参与度;策略研究
新课改提出要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也对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期待,因此体育课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固化教学手段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大部分的老师也疲于设计一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同时学生自身对体育课程也存在一些消极看法,所以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无法发挥体育课程的真正意义。这就意味着初中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积极意义
初中阶段,学生更处于思想意识建立和个人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如果学生在这一阶段能够增强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提高自身主动参与的兴趣,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掌握相关的体育常识,了解相关的运动技能,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养,为日后的强身健体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当然,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很可能惊喜地发现一些学生在某些运动方面有着过人的才能,接着老师进一步加强对他们运动特长的专门培养,这样一来,国家的体育事业就增加了更广泛、更强大的人才储备力量,国家在体育事业方面的发展自然有了更多的机会。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现实阻碍
结合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 学生主动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体育课堂主体错乱
在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中,一切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说了算,部分教师很少甚至从不听取学生提出的建议或想法,可以说整个课体育堂就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只能被动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体育运动产生抵触心理。
(二)体育课堂沉闷乏味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往往都是在按“老规矩”上课:在理论课堂上直接讲解新知、照本宣科,至于到了实践课堂中,也基本就是先带着学生昨晚基础拉伸活动完毕后,带领学生直接练习体育动作。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是单一、刻板且无趣的,而且很多体育动作是在学生对知识较为陌生的状态下进行的,自然无法很主动。
(三)忽略学生间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学生之间存在运动能力差异这也是必然情况,因此传统模式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就会出现“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另一部分学生状态被动、不愿运动”的“两极分化”现象,这就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学生之间能力上的差异性,设计的活动只适合于一种能力程度上的学生,这不仅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制约学生主动参与度的提升。同时因为忽略学生间的差异性,大部分教师的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设定了一个标准,这些都会狠狠打击部分运动能力欠缺的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三、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增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重视,这样他们才能更主动地参与进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教学水平,将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态度与观念中脱离出来。在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同时,落实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如在活动中引用学生自主制作的体育道具或是采纳学生的意见、想法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1】。
(二)优化设计,提升课堂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能始终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就意味着,要想促进初中生对体育活动的主动参与,深化其主动运动意识,必须先激发他们的相关兴趣【2】。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在制定相关教学计划的时候,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相关部门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来进行,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来展开教学活动。初中阶段的学生拥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形式。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在同伴们的相互指导与帮助下,学生们也能快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在进行正式教学前播放体育赛事的经典视频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另外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时,教师还可以播放韵律节奏强的音乐,让学生在节奏声中快乐运动;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前讲述体育运动员的趣味故事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将其他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融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篮球、足球、排球等,以此丰富学生的运动活动,增加整个活动的趣味性,以达成学生主动参与的目标。教师有的放矢地展开体育教学,更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3】。
(三)分层教学,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在运动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性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先设计不同难度的小测验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进而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按照运动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组,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体育任务,比如给运动能力略显逊色的学生就布置简单性的任务,而给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就布置提升性任务,挑战自我。这样一来,学生即可以选择自己能够轻松完成的任务,又可以在挑战中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其体育自信自然而然就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迅速建立起来,自然会越来越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甚至生活中也能十分主动地参与运动。
在传统的体育评价体系中,教师往往只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忽略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应该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建立多元化地评价体系,让那些即便是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够明白自己并非“不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之中。分层式的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比如,喜欢篮球的学生可以参加篮球项目的运动,喜欢健美操类的学生可以参加健美操类的运动。这样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十分重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想要进一步提升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主动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为了能够帮助学生们了解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及时的改变教学模式,采用更加多元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相关体育课程的设置,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德锋李.浅析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其创新应用[J].教育研究,2019,2(3).
[2]柳立栋.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3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