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背景下数据分析课程创新教改实践探究

作者

秦丹维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0

1、引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分析作为一种挖掘数据价值、指导决策制定的重要手段,也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传统的数据分析课程往往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跨学科素养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面对多变复杂的数据分析任务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课程的创新教学改革,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数据分析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

2、创新教学改革内容

2.1 项目式学习 --- 实战驱动能力提升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吸收、整合和应用知识来解决某个具体项目或任务,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增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据分析课程中采用项目式学习,可以使学生置身于真实场景中,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及结果解读。

为了有效实施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行业实际需求制定课程目标,设计一系列具有实用性和挑战性的数据分析项目,项目选题尽量涉及多个领域,如金融风险评估、电商用户行为分析、医疗健康数据分析等,以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多样化的数据分析场景。教师则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包括项目整体规划、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方法选取、结果呈现解读等方面的指导,以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其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的能力,并进一步开拓创新思维。

2.2 案例驱动教学 --- 深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案例驱动教学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导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分析实际案例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分析案例,如数据分析在农业、教育、医疗、零售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从数据采集、预处理、到分析结果呈现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枯燥的理论讲授模式,巩固相应知识点,还能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有效实施案例驱动教学,教师则需要精心挑选案例,确保案例具有时效性、典型性和实用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 PPT、视频、动画演示等,将案例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3 跨学科融合 --- 拓宽知识视野与思维边界

数据分析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其涉及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学等多个领域。在数据分析课程中,应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努力打破学科壁垒,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边界。例如可以选取医疗健康领域的病例分析案例,让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技能来诊断疾病、预测病情发展趋势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了解到数据分析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师可以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见解。同时,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研究项目或竞赛,如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参加电商、金融数据分析竞赛等,使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据分析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掌握前沿动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4 智能化辅助教学 --- 优化教育体验与成效

在数据分析课程中,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辅助教学系统,如智能化答疑、学习方式个性化推荐、学习成效智能评估等。这些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兴趣偏好,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建议和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智能化辅助教学系统的实现需要借助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答疑系统,可以为学生提供即时的学习帮助,提高学习效率;个性化推荐学习方式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进度,为其匹配合适的学习资源和任务,以确保学习方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学习成效智能评估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创新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3.1 更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教师应结合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领域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可以引入最新的数据分析技术和相关工具,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同时,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设置合理的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学习选择。

教师可以定期参加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专业研讨会和技能培训班等,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动态,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联合行业先进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确保课程内容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教师培训和行业交流等方式,多方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相关科研和实践活动,通过积累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案例素材,为教学内容提供有力支持。

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同时吸引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的行业优秀人才加入教学团队。此外,通过设立专业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探究。

3.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针对注重对学生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的评价,构建科学、全面、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选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汇报、期末考试等,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协作、创新能力。同时,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并处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和授课方式。

为更好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可以制定详细的教学评价标准及流程,明确各项评价内容和要求。同时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或督导专家进行教学质量实时评估,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此外,相应匹配学生反馈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多方面渠道为教学改进提供强有力支持。

4、结论与展望

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数据分析课程中的创新教学改革研究,是适应现代发展需求、培养综合型高素质数据分析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采取多维度的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据分析领域必将涌现出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这也将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卓越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数据分析人才。

作者简介:秦丹维;女;1982.03 ;江苏常州;汉;硕士;高校讲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