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财务共享体制下财务管理流程优化与创效能力提升研究

作者

陈朕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财务共享体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深入探讨财务共享体制对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的影响,详细分析了在该体制下财务管理流程优化的关键环节,包括财务核算流程、资金管理流程、预算管理流程以及财务报告流程等方面的优化策略与实践经验。通过实际案例研究,阐述了财务共享体制如何提升企业的创效能力,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加强风险管控以及促进财务转型等。同时,对财务共享体制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为企业在财务共享体制下实现财务管理流程优化与创效能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财务共享体制;财务管理流程;流程优化;创效能力

一、引言

在全球化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加强风险管控以及提升决策支持能力等多方面的挑战。财务共享体制作为一种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它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企业分散的财务业务集中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实现了财务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深入研究财务共享体制下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以及创效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适应现代经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财务共享体制对财务管理流程的影响

1. 标准化与规范化财务流程

财务共享体制促使企业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重新设计,建立统一的财务标准和规范。例如,在某大型跨国企业实施财务共享之前,各子公司的财务核算方法存在差异,报销流程、会计科目设置等各不相同。实施财务共享后,统一了全球范围内的财务核算规则,如规定了 500 多项标准化的会计科目,制定了详细的费用报销标准和审批流程,明确了每一笔财务交易的处理步骤和要求。这使得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据统计,该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后,财务数据错误率从原来的 5%降低到了 1%以内。

2. 财务流程自动化程度提高

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财务共享体制实现了财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例如,通过引入智能财务软件,实现了发票自动识别与验证、凭证自动生成、报表自动编制等功能。在发票处理环节,以往人工处理一张发票平均需要 5 - 10 分钟,而采用自动化系统后,处理时间缩短到 1 - 2 分钟,效率提高了 4 - 8 倍。同时,自动化流程减少了人为干预,降低了因人为错误导致的财务风险。如某企业在自动化报销流程上线后,因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报销违规情况减少了 70%以上。

3. 财务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

财务共享体制打破了传统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壁垒,促进了财务与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

三、财务共享体制下财务管理流程优化策略

1. 财务核算流程优化

集中核算模式构建:将企业各分支机构的财务核算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中心统一处理。例如,某集团企业在全国拥有 50 多家子公司,实施财务共享后,在总部设立财务共享中心,各子公司只需将原始财务凭证扫描上传至共享中心,由共享中心的专业核算人员按照统一的核算标准进行账务处理。这样不仅减少了各子公司财务核算人员的数量,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该集团企业通过集中核算,财务核算人员减少了约 30%,每年节省人力成本约 500 万元。

核算流程简化与标准化:对财务核算流程进行全面优化,去除繁琐的环节,简化操作步骤,并制定标准化的核算模板。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业务,如固定资产购置、费用报销、收入确认等,分别设计标准化的会计分录模板和核算流程。在费用报销核算中,将原来需要经过 6 - 8 个环节的审批流程简化为 3 - 4 个环节,同时规定了每类费用的报销标准和会计处理方式,大大提高了核算效率。某企业实施核算流程简化与标准化后,财务核算周期从原来的平均 7 - 10 天缩短到 3 - 5 天。

2. 资金管理流程优化

资金集中管理平台搭建:建立统一的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实现企业资金的集中调配和监控。例如,某大型企业集团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将旗下各子公司的银行账户纳入统一管理,实时掌握各账户的资金余额、收支明细等信息。集团总部可根据各子公司的资金需求和资金存量,进行资金的合理调配,如将闲置资金从资金充裕的子公司调配到资金短缺的子公司,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该集团通过资金集中管理,资金周转次数从原来的每年 4 - 5 次提高到 6 - 8 次,每年节约资金成本约 800 万元。

资金支付流程优化:优化资金支付流程,引入电子支付手段和自动化审批系统。例如,企业与银行合作开通企业网上银行和银企直联功能,实现资金支付的电子化操作。同时,建立基于预设规则的自动化审批流程,对于小额常规支付,系统可根据预设的审批权限自动审批,对于大额支付或特殊业务支付,则按照设定的多级审批流程进行人工审批。在某企业实施资金支付流程优化后,资金支付处理时间从原来的平均 2 - 3 天缩短到 1 天以内,支付效率提高了 50%以上。

3. 预算管理流程优化

预算编制协同化:在财务共享体制下,加强各部门之间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协同合作。例如,通过建立统一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业务部门可直接在系统中录入业务预算数据,如销售部门录入销售预算、采购部门录入采购预算等,财务部门可实时获取并汇总各部门的预算数据,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和平衡。同时,系统提供预算编制的模板和参考数据,如历史数据、行业数据等,帮助各部门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某企业采用预算编制协同化方式后,预算编制周期从原来的 2 - 3 个月缩短到 1 - 1.5 个月,预算准确性提高了 20% - 30%。

预算执行监控与分析实时化:利用财务共享中心的数据优势,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例如,财务共享中心每日更新各部门的费用支出、收入实现等数据,并与预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一旦发现预算执行偏差超过预设阈值,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通知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同时,定期生成详细的预算执行分析报告,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某企业通过实时监控与分析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偏差率从原来的 10% - 15%降低到 5%以内,有效保障了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

4. 财务报告流程优化

数据集成与自动化报表生成:财务共享体制实现了财务数据的集中集成,在此基础上,利用报表生成软件,实现财务报告的自动化编制。例如,财务共享中心从各业务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中抽取数据,经过清洗、转换和整合后,按照预设的财务报表模板自动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某企业在实施数据集成与自动化报表生成后,财务报告编制时间从原来的 5 - 7 天缩短到 2 - 3 天,并且减少了因数据手工录入和处理导致的错误。

财务报告个性化与深度分析:根据不同管理层级和用户的需求,定制个性化的财务报告,并进行深度财务分析。例如,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包含关键财务指标和战略执行情况的综合财务报告,为业务部门管理者提供与业务相关的财务分析报告,如成本效益分析报告、项目盈利能力分析报告等。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如按产品、地区、客户等维度分析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某企业通过财务报告个性化与深度分析,管理层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了 30% - 40%。

结论

财务共享体制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通过对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包括财务核算、资金管理、预算管理和财务报告流程等方面的优化,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效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瑞君.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及实践[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08(06): 19 - 27.

[2] 何瑛. 基于价值导向的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05): 129 -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