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辨阅读与作文思辨多维对接

作者

袁丽

河南省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

摘要:在高中语文学科教育中,教师通过对接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性。教师在该过程中也要以学生为本,通过展开思辨性引导,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就思辨阅读与作文思辨多维对接展开分析,希望能够在阅读和写作的交替中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关键词:思辨阅读;作文思辨;多维对接

思辨性阅读与作文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推理、批判等高阶思维为目的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整合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让学生在研究阅读文本的基础之上练习写作技巧,掌握写作方法,继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学生也可以基于写作的角度去分析阅读文本,强化个人的思维能力,真正理解阅读文本的内涵。

一、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要点信息

想要达到思辨阅读与作文思辨多维对接的教学目的,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借助合适的思维工具,强化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很好的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维的工具,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衔接中,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串联要点信息,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例如,在高三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第一课《三国演义》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要点信息,达到思辨阅读与作文思辨多维对接的目的。《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较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工具,记录出场人物,分析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进而提高学习和记忆水平。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聊聊体会和感悟,并撰写一篇观后感。在写作时,教师也要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将写作的思路呈现于思维导图中。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要点信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也能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

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素材的写作方法

阅读素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和锻炼个人思维的重要资源,通过将之与写作课堂对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则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教师也能借此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要求,强化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借助微写作、文章仿写、故事改编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思辨训练。学生在不断掌握阅读素材中写作方法的前提下,也能写出更具丰富性和独特性的文章。比如,在高三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二课《装在套子里的人》该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研究选文中的写作方法,并通过展开有效的训练,强化个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掌握阅读素材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有机会组织语言展开知识的整合应用过程,最终学生也能够达到强化个人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的目的。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幽默讽刺的手法和细节描写内容,刻画了一个顽固守旧、害怕变革的经典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分析文章中描绘别里科夫的语句,再让学生尝试使用这些写作方法,描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物。这种经由阅读素材转化成写作内容的锻炼过程考验着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和写作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思辨阅读与作文思辨对接的方法[2]。

三、借助合适的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也经常以灌输式的方法传授知识。新时期,为了达到思辨阅读与作文思辨多维对接的目的,教师还需利用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研究阅读素材,进行写作练习,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例如,在高三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三课《边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借助合适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达到对接思辨阅读课堂和作文思辨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该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让学生感受湘西边城淳朴风情。并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体会沈从文小说的风格。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锻炼,尝试衍生出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问题作为引导,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诸如询问学生:“文章中围绕哪个传统节日展开的描写与叙述呢?我们应当怎样划分文本结构呢?每节主要写了哪些事呢?”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问题进行交流,在得到答案的过程中理解文本的结构特征。学生在掌握文本素材中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可以设置故事改写的作文训练活动,并继续以问题作为引导:“同学们,你们满意这个结局吗?如果让你们更改结局,你们会怎么做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改写故事结局,延续作者的风格,或者尝试创造出新的写作风格,在该过程中完成思维对接和转化过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思辨阅读与作文思辨多维对接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素材的写作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阅读素材中的写作技巧,并通过有效的训练,将之转化成能够应用的写作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可以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工具来理清要点信息,教师也可以利用合适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强化个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军社.高中语文思辨性作文教学策略探究——以《赤壁赋》为例[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4(17):2-5.

[2]邢波.高中语文思辨性作文教学路径探讨[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