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meron适时理论的全程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高敏
江苏省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1100
低位直肠癌患者常需接受结肠造口术治疗,虽能有效治疗疾病,但会改变患者的正常排泄方式,使患者终身依赖人工肛门袋,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需加强护理[1]。Cameron 适时理论又称“适时干预模式”是核心观点是根据肿瘤患者及照顾者在疾病不同阶段(如诊断期、稳定期、准备期、调整期、适应期)的具体需求,动态调整干预方案,以提高干预效果。基于该理论下的全程护理旨在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后的整个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支持[2]。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 80 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时间介于 2022 年 1月到 2024 年 12 月,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指征;(2)患者可配合临床干预;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者;(2)意识障碍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43 岁 ~82 岁,均值( 65.97±6.01 )岁;观察组男 23 例,女 17 例,年龄 42 岁
岁,均值( 66.05±6.17 )岁。不同组别患者的基本资料信息差异较小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造口部位情况,包括造口颜色(应为红润的牛肉色)、形状、高度及周围皮肤状况。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次更换造口袋前,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轻柔清洗造口及周围皮肤,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清洗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防止皮肤破损。选择合适的造口袋,根据造口大小、形状及患者需求挑选。给予低渣、易消化食物,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蔬果。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造口自我护理训练,鼓励患者尽早参与造口护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
观察组实施基于 Cameron 适时理论下的全程护理,包括:(1)术前阶段,护理人员主动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流程、造口必要性及预期效果,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视频等方式,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造口护理的基本知识,为术后护理做好心理和知识准备;(2)术后早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造口情况,如造口颜色、有无渗血等。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时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床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在造口护理方面,护理人员亲自示范造口袋的更换方法,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技巧;(3)康复期:定期组织造口患者交流会,让患者分享护理经验和心得,互相鼓励支持。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饮食指导、运动建议等。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食用易产气、刺激性食物。同时,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社交活动,鼓励患者回归正常生活;(4)出院后,建立随访档案,定期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造口护理情况和生活质量,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1.3 判断指标
(1)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根据 EORTC 生命质量测定量表[4]判定,该量表由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从功能、症状等方面判定,总分值 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2)比较两组自护能力改善情况:应用 ESCA 量表[5]评价,该量表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维度,量表共设 43 个条目,各条目得分 0~4 分,总计 172 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较强,分值低于103 分判定为自护力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均采用 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
表示计
量资料,采取 t 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实施 χ2 检验, P<0.05 ,意味着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1 观察组自护能力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 2
表 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表 2 两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ത±s,分)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分析原因,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改变了患者的正常排便方式,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Cameron 适时理论下的全程护理从术前开始就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有效的沟通缓解患者对手术和造口的恐惧、焦虑情绪,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逐渐适应造口带来的生活改变,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自护能力方面,基于 Cameron 适时理论下的全程护理模式强调根据患者的不同阶段,如术前、术后早期、康复期等,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造口护理指导、康复训练等[3]。同时,全程护理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如术前,向患者及家属普及造口护理知识,让患者提前了解术后护理要点。术后,护理人员亲自示范造口袋的更换方法,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并鼓励患者尽早参与护理,增强患者自我护理的信心和自护能力[4]。
参考文献
[1] 高新颖,李娜娜,吴远宏. 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结合延伸护理对结直肠 癌 患 者 营 养 状 况 及 创 伤 后 成 长 的 影 响 [J]. 临 床 医 学 研 究 与 实践,2024,9(16):108-111.
[2] 李辉,吴艳芳. 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护理模式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8):1517-1522.
[3] 薛静,韩思娟,罗佳琳,等. 基于结构式家庭疗法的随访护理管理模式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4,21(9):112-118.
[4] 吴小红. 观察 Orem 理论联合行为转变模式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患者辅 助 化 疗 期 间 健 康 行 为 及 睡 眠 质 量 的 影 响 [J]. 世 界 睡 眠 医 学 杂志,2022,9(4):627-629.
作者简介:高敏、性别:女、籍贯:江苏淮安,职称:护师、出生年月:1997 年9 月、目前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