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中剪力墙布置形式对整体刚度的影响分析
喻绘如
身份证号:230406199707220220
引言
深入研究结构工程中剪力墙布置形式对整体刚度的影响意义重大。它能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工程师优化剪力墙布局,提升结构抗侧刚度与稳定性,增强建筑抵御地震、风载等水平作用的能力,保障人员生命与财产安全,同时还可降低建设成本,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结构工程中剪力墙布置形式对整体刚度的影响机制
结构工程中,剪力墙布置形式对整体刚度的影响机制体现在多个方面。平面布置上,沿两主轴双向均匀、对称布置剪力墙,能使两轴刚度相近,避免因刚度中心与荷载重心偏差产生扭转效应;若集中布置,扭转效应严重,分散布置则导致刚度分布不均、梁板跨度加大,增加结构自重和地震作用效应。竖向布置时,剪力墙宜通高布置、上下对齐且连续,使竖向刚度均匀变化,避免突变。此外,剪力墙的截面形状、尺寸及洞口设置也影响整体刚度,矩形、T 形和 L 形等截面形状,以及合理的洞口上下对齐布置,可有效传递水平力,减小结构位移响应。合理的剪力墙布置形式能优化结构整体刚度,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
二、结构工程中剪力墙布置的优化策略
(一)合理控制剪力墙的间距与密度
例如,在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结构设计中,合理控制剪力墙间距与密度是优化结构性能的关键。该商业综合体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建筑体型复杂,平面尺寸较大。在初步设计阶段,若剪力墙间距过大,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而过大的剪力墙密度,则会增加结构自重,提高工程造价,同时也会影响建筑内部空间的灵活性和使用功能。经过反复研讨和计算分析,设计团队采取了分区控制剪力墙间距与密度的策略。在建筑的核心区域,如中庭周围和电梯井周边,适当增加剪力墙密度,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有效抵抗水平荷载,保证核心区域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的稳定性。而在建筑的边缘区域和开敞空间,如商场的营业区域,则适当增大剪力墙间距,减少剪力墙数量,为商业布局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满足不同商户的装修和经营需求。通过这种合理的间距与密度控制,该商业综合体在保证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实现了建筑功能与结构性能的完美结合。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向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建筑内部空间更加开阔、通透,为商业运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体现了结构优化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价值。
(二)优化剪力墙的平面布置形式
例如,在某高层住宅小区项目里,优化剪力墙平面布置形式对提升建筑结构性能意义重大。该项目由多栋高层住宅楼组成,建筑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存在局部凹凸,这给剪力墙的合理布置带来了挑战。在初步设计时,若按常规方式简单地将剪力墙沿建筑周边和核心筒布置,会导致结构刚度分布不均。建筑凹凸部位的刚度较弱,在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影响结构安全和居住舒适度。为此,设计团队对剪力墙平面布置形式进行了优化。针对建筑凹凸部位,增加了适量的短肢剪力墙,这些短肢剪力墙与周边剪力墙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效增强了凹凸部位的刚度,使结构刚度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对核心筒内的剪力墙进行了合理调整,将部分剪力墙适当外移或改变走向,使其更好地与周边剪力墙协同工作,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抗扭性能。在优化后的布置方案下,该高层住宅小区在施工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建成后,在经历多次强风天气时,建筑物未出现明显的晃动和异常变形,居民的居住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而且,合理的剪力墙平面布置还为室内空间布局提供了更多灵活性,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实现了结构安全与使用功能的双赢。
(三)结合建筑功能灵活布置剪力墙
例如,在某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中,结合建筑功能灵活布置剪力墙,成为保障结构安全与实现建筑独特设计理念的关键举措。该文化艺术中心涵盖剧院、展览厅、艺术工作室等多种功能区域,建筑造型独特,空间丰富多样,有大跨度的演出厅、高挑空的展览空间以及错落有致的工作室群落。若按照传统方式布置剪力墙,会严重破坏建筑内部空间的整体性和流畅性,无法满足各功能区域的使用需求。例如,剧院需要大空间来满足观众的观演体验和舞台设备的布置,若在此区域布置过多剪力墙,会分割空间,影响视线和声学效果;而展览厅则需要灵活的展示空间,以适应不同类型展品的陈列要求。设计团队深入研究建筑功能特点,采用了灵活多变的剪力墙布置策略。在剧院周边,将剪力墙集中布置在观众厅的后部和两侧,既为结构提供了必要的抗侧刚度,又保证了演出空间的完整性。对于展览厅,采用框架结构与少量剪力墙相结合的方式,将剪力墙设置在展览厅的角落或辅助用房区域,为展览布置留出大片开阔空间。在艺术工作室区域,根据工作室的分布和功能需求,将剪力墙巧妙地融入建筑隔断中,既起到了结构支撑作用,又成为空间分隔的元素。通过这种结合建筑功能的灵活布置方式,该文化艺术中心在保证结构安全稳定的同时,完美呈现了独特的设计风格,为观众和使用者提供了舒适、便捷且富有艺术氛围的空间环境,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建筑。
结论
本文围绕结构工程中剪力墙布置形式对整体刚度的影响展开分析。先阐述了影响机制,平面、竖向布置及截面形状等因素均会影响整体刚度。接着提出优化策略,通过合理控制剪力墙间距与密度,如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分区控制,平衡安全与功能;优化平面布置形式,像某高层住宅小区针对凹凸部位调整,提升结构稳定性;结合建筑功能灵活布置,以某文化艺术中心为例,满足不同区域需求。这些策略表明,依据建筑特点科学布置剪力墙,既能保障结构安全稳定,增强抗震等能力,又能兼顾建筑功能与使用体验,对建筑结构设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晓军. 短肢剪力墙在住宅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居舍, 2024,(17): 57-60.
[2]蔡然. 高层建筑混凝土剪力墙布置方案对比分析[J]. 四川水泥, 2024, (0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