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堂为壤 德育为根

作者

樊萍

四川天府新区第三中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200

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重任,更肩负着传承文化、塑造学生精神品格的使命。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德育有效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珍爱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实现德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一)顺应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将德育渗透其中,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通过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顺应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

(二)契合语文课程特性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涵盖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人文情感等内容,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天然的载体。从古代诗词中诗人对家国的热爱与担当,到现代文学作品中展现的人性光辉与时代精神,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德育元素。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能够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和道德的启迪,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挖掘

(一)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爱国主题演讲:通过组织爱国主题演讲活动,让学生在准备和演讲过程中,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爱国题材文章,引导学生进行演讲稿的撰写,通过演讲的形式,让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此外,可以邀请优秀演讲者进行现场指导,提升学生的演讲技巧和表达能力。

讲故事: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德育养分。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品质和道德观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讲述故事,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手抄报: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将语文学习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德育主题,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设计版面、撰写文字等形式,制作出富有教育意义的手抄报。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思考德育内涵。

(二)国防教育元素

语文教材中虽没有专门的国防教育篇章,但部分课文可以作为开展国防教育的良好素材。通过讲述历史上的战争故事、英雄事迹,如古代战争诗词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对将士英勇作战的刻画,能让学生了解国防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的安全稳定离不开强大的国防力量。一些描写现代军人坚守岗位、保家卫国的文章,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使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有责任关心国防、支持国防,为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贡献力量。

(三)珍爱生命教育元素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涉及生命主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如《紫藤萝瀑布》,作者通过描写紫藤萝花从衰到盛的过程,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从而鼓励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珍惜生命的每一刻。还有一些描写自然生命顽强生长的文章,如描写石缝间的小草、悬崖上的松柏等,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伟大,从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有效渗透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模拟历史场景、播放相关影视片段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德育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小组合作探究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围绕课文中的德育主题展开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交流中深化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

(二)加强教师引导

教师在德育渗透过程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语文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德育意识和较高的道德素养,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将其巧妙地融入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德育内涵,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

(三)构建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还要将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纳入评价范围,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及时了解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以课堂为土壤,以德育为根基,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珍爱生命教育等德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引导,构建科学评价体系,能够将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国防意识和生命敬畏之心,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性,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静.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J]. 才智, 2020,(15): 118.

[2]房蕊.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 6(01): 53.

[3]孛建杰.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 科技资讯, 2019,17 (22): 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