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汽车车门内板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系统设计与可靠性分析

作者

尧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 400023

前言:

随着汽车产业朝着智能制造与柔性化生产方向迈进,模具更换效率已成为限制冲压车间产能提升的重要因素。快速换模技术逐渐应用于各类自动化冲压产线,其目标是通过机械自动化与控制系统协同,实现模具的高效更换与精确定位。然而,在车门内板这类形状复杂、装夹要求高的模具结构中,传统 QDC 技术仍存在夹紧精度不足、定位机制单一、控制动作不同步等问题。为此,有必要针对车门内板模具的结构特征与使用环境,设计一套专用的快速换模系统。

1.汽车车门内板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在布局优化方面,系统采用“双侧对称式布置”,即在生产线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导轨、缓存区与执行组件,模具更换不再依赖长距离搬运。配合 P4 级高精度直线滚动导轨,整个搬运过程阻力小、定位稳。

1.1 机械执行模块

机械执行模块主要负责模具的导向、定位与夹紧。该模块包含高精度直线滚动导轨滑块系统,用于支撑模具在轨道上的平稳移动;通过设置高强度定位销机构(主定位销 Φ20mm ,辅助定位销 Φ12mm ),实现粗定位与精定位的分工协作;夹紧装置采用气动或液压夹爪,能够在完成定位后提供稳定可靠的固定力,避免模具在工作状态下发生微移。

1.2 控制系统模块

控制系统模块以PLC 为主控单元,结合工业机器人或伺服电缸,实现对整个换模流程的程序化控制[1]。PLC 具备良好的响应速度与抗干扰能力,能够协调各子系统同步运作,确保“导入→定位→夹紧→检测”过程高效完成。

1.3 辅助模块

辅助模块围绕换模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展开,包括模具缓存区(可容纳两副待换模具,确保换模不中断)、自动清洁装置(对模具型面进行残屑清理,防止成形缺陷)、以及检测装置(激光测距仪,实时校准模具位置精度)。

2.汽车车门内板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系统关键技术

2.1 快速定位技术

模具定位是换模环节的基础,也是后续工艺精度的保障。系统通过在模具与床身上设置“一主两辅”定位销组,主销用于初步对准(误差 ⩽0.1mm ),辅助销承担精定位任务(误差 ⩽0.05mm ),配合激光测距仪实时测量,实现高精度机械对中[2]。同时,伺服电缸驱动模具沿导轨缓速推进,当测距仪捕捉到与基准的距离误差趋近于零时,系统自动停止并锁定,实现“自动找正”,对中精度优于 0.03mm 。

2.2 柔性夹紧技术

为避免因夹紧力分布不均导致模具局部受力集中、结构变形,系统采用“多点分布”策略,在模具四角及中心区域分别布设气动夹爪。每个夹爪可提供5~10kN 夹紧力,并集成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施加力值。控制系统根据模具重量与尺寸参数自动调整夹紧力,如 10 吨模具设定总夹紧力为 80kN ,确保既不松动也不过压。

2.3 同步控制技术

各执行单元通过PLC 统一调度,采用“主从控制”策略确保动作同步。在模具移动、对中、夹紧、检测等关键环节中,时间差控制在 0.1 秒以内,避免因执行顺序失衡引发干涉冲撞。同时,系统配置有接近传感器,当检测到模具与设

备间隙低于设定阈值(如 smm )时,可自动暂停当前操作并报警,避免碰撞。

2.4 模具保护技术

考虑模具在频繁更换中的磨损问题,在型面部位粘贴 2mm 厚的聚氨酯缓冲垫(硬度邵氏 A80),有效吸收定位/搬运中的冲击力。导柱导向部位则使用二硫化钼固体润滑膜,摩擦系数控制在 0.05 以下,大幅延长使用寿命并减轻维护负担。

3.汽车车门内板冲压模具快速换模系统可靠性分析

结构可靠性方面,考虑系统各关键部件的疲劳寿命与稳定性[3]。滑轨与滚动导轨系统采用合金钢材质,经表面淬火与热处理,硬度达HRC58 以上,滑块使用寿命超过 500 万次。定位销采用高精度研磨工艺,抗剪强度高,长期使用误差不超过 0.02mm ,适应频繁的模具更换需求。夹紧装置经夹爪压力疲劳测试,10 万次循环后仍保持 95% 以上稳定输出力,说明其长期可靠性优良。控制可靠性方面,PLC 主控程序设计采用“主线程+异常中断”机制,能自动检测系统状态并动态切换控制策略。在仿真测试中,系统可在控制通讯故障、电缸迟滞、夹紧异常等 9 类典型干扰场景下,实时报警并切断执行动作,避免系统故障蔓延。同时,冗余编码器与传感器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关键节点的容错率。运行安全性层面,系统采用防错机制与多级安全锁定流程。如在模具未完全到位或未精确夹紧时,控制系统将锁死生产操作权限,避免不完全安装带来的事故风险。此外,整个系统设有防护光栅、紧急停机按钮与远程监控接口,在系统运行异常时可实现物理隔离与远程响应。实际运行中,系统在一条汽车内板生产线中进行了连续一个月的换模试运行测试。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换模时间由传统的 12 分钟缩短至 1 分 52 秒,故障停机率降低至 0.3% 以下,无出现因换模误差导致的部件报废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汽车车门内板冲压模具换模效率低、人工操作风险高等痛点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具备高精度、高效率与高安全性的快速换模系统。系统通过对功能模块进行合理划分、优化布局结构、集成多项关键技术手段,显著提升了换模效率与可靠性。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换模时间控制在 2 分钟以内,模具定位误差小于 0.05mm ,运行稳定无碰撞事件,验证了其在工业化条件下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蒋鑫强,徐炜,黄宣凯,等.冲压模具库快速换模系统的研究与运用[J].锻造与冲压,2023,(06):20-24.

[2]孔令业.浅谈冲压模具低成本自动化改造要素[J].大众科技,2023,25(02):83-86.

[3]程泽宇.基于精益生产的冲压模具快换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20,(12):141-143+163.

作者简介:尧强 1980 年6 月 14 日,男,中共党员 ,汉族, 两江工厂冲压一车间 修模组资深班组长 模具工特级技师 模具工高级考评员 从事修模钳工26 年 主要擅长 新品模具的图纸方案会审,制造过程模具和零件的问题管控和方案制定,新品模具和量产模具的精致工艺问题的方案制定和处理,技术技能攻关及模具工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