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有企业提升新媒体平台传播影响力的创新对策研究

作者

赵静

太原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03

新媒体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以电脑、移动终端为载体,实现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和互动性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新闻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内容生产方式、业务运营模式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想提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影响力,就需要企业适应新媒体环境,采取有效的策略。因此,如何创新思路,拓展新闻传播途径已成为从业人员重点关注的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典型特点

(一)时效性强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新闻媒体更是具有了强烈的时效性特征。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正是现代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动力。首先,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具有即时性。借助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新闻报道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出去,满足了现代人追求实时信息的需求。而且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的传播速度比常规通讯更快。其次,新媒体平台,新闻报道在发布后,媒体平台可快速更新、修正,对比传统新闻媒体在发布后如有调整和错误,再行修正则相对困难。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方便了从业人员结合实际及时更正,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使新媒体平台新闻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另外,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单一形式,它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或者多元的结合,这种表达方式,满足了用户的多样需求,极大地提高了新闻传播效率,而且用户也可自由选择最适合的新闻形式获取信息,也促进了信息消化率的提升。

(二)传播范围广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传播的覆盖范围已经远超传统媒体。由于网络的广泛应用和移动设备的极大普及,新闻媒体平台能够快速、广泛地把将信息传播给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这种特点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对新闻媒体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媒体可以直接面向全球用户。与以往受限于地区、国籍的传媒不同,新媒体几乎没有地域限制,任何持有网络设备的个人都可以接收到新闻信息,使新闻媒体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其次,新闻媒体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进行分享和转发,互联互通使得新闻传播覆盖率和传播率得到进一步拓展。在传统媒体中,一则新闻的传播范围往往受限于媒体的发行量、影响力等因素。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突破传统媒体的壁垒与束缚,可以瞬间传播到世界各地,叠加新闻媒体多形式、多渠道特点,无疑进一步扩大了新闻报道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三)交互性强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平台的交互性强大得多,这是与传统媒体最显著的区别之一。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新闻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形成了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模式,这种交互性强的特性为人们提供了完全不一样的信息获取、传播方式。而且,新媒体技术允许用户直接与新闻媒体交互,实时反馈体验感。例如,用户观看了某新媒体平台刊发的文章,可及时点赞分享,发表个人肯定或质疑意见。这种交互方式不仅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还促进了他们积极接受和消化新闻信息。另一个显著区别是,用户不再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了新闻的发布者和传递者,即“传者即受者,受者即传者”,让人们在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也对新闻热点保持着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极大拉近了新闻媒体平台与用户的距离。而且大数据技术对平台用户的需求了解也更加准确,不断推送用户感兴趣的新闻信息,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这在传统媒体中是很少见的。

二、国有企业新媒体平台运营应遵循的原则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媒体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传统的一对多的广播模式,向多对多的社交网络模式转变。新闻传播不再是单向的信息输出,呈现出更加开放、互动的特性,为公众参与话题讨论创造了条件。在这一环境下,国有企业新媒体平台运营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下三点:一是党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作为企业官方媒体平台,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正确导向贯穿到新闻传播全过程,用主流声音占领阵地,确保全媒体平台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理论性原则。新闻传播应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结合现代传播理论,如双向互动理论、融合传播理论等,实践新媒体新闻传播。而且,要将新闻实践与新闻理论研究相结合,深度探索创新新闻传播模式,有效地发挥新媒体新闻传播的作用。三是创新性原则。注重内容创新,坚持“内容为王”,精准分析用户特点,深度“解剖”爆款作品,下沉一线挖掘有价值的新闻选题,打造吸引力强、针对性强的新闻产品,满足不同受众需求。同时,新闻传播应充分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如5G、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质量、精准投递新闻信息,实现新闻传播的多元化、多维化、个性化。只有坚持以上三项原则,新闻传播才能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展潮流,直面机遇和挑战,提高新闻传播效益,实现新闻宣传工作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国有企业提升新媒体平台传播影响力的创新对策

(一)强化全媒体意识

当前,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正不断推进,面对形势,需要从业人员强化认知,不断提升全媒体意识,今后开展工作才能或许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源泉。首先,强化全媒体意识的引领作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投入到媒体融合工作中去。其次,要主动学习新兴媒体技术,了解掌握各种媒体工具和媒体平台。乐于在不同媒体平台上捕捉信息、组织信息、创造信息和传播信息。全面把握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要素和结构、机制与规律、价值与作用,同时严格遵守全媒体传播相关规定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因此,对从业人员来说,全媒体意识需要终身学习、不断研究,才能建立固化观念,脱离传统思维,为更加精准地生产满足用户需求、高品质的新闻产品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优化工作机制

面对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信息超载、受众分裂等诸多问题,需要新闻机构和从业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不断优化新闻采编工作机制。首先明确新闻主题、目标群体和传播渠道。根据受众需求,立足当前形势任务,结合社会热点,精准判断新闻价值,深挖新闻“富矿”,在采编过程中,要提升服务意识,注重资源的整合、平台的互通。其次,强化新闻线索采集。综合利用各种线上线下资源广泛获取新闻源,从中发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为打造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作品打实基础。同时,充分借助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新闻采集效率,最大化满足新闻信息的时度效要求。在新闻生产环节,针对目标群体和各媒体平台特点,强化新闻内容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提升产品质量和平台适用性。可借助图片、音视频、AI 互动等形式丰富新闻表现,增强新闻吸引力和用户黏性。最后,要重视新闻传播的互动性。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应该是双向的,通过强化用户参与、互动,提升服务用户意识,不断丰富用户的使用体验,满足不同类别用的需求。还可借助大数据监测、分析和抽样调查、面对面沟通等方式,综合评估新闻产品的内容质量、表现形式,为从业人员精准掌握用户需求、总结经验、研判问题、改进工作方案、提升工作品质提供有力支持。

(三)积极树立媒体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受众在与企业接触时对企业生产、产品以及文化等外在表现的整体印象,其从平台展示的视听表象是最外化的表面内容。而国有企业与民企、外资企业不同,它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包括政治责任、经济发展责任等,决定了它必须为社会负责,维护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形象,在社会大众面前树立积极正面的企业形象。针对此特点,要求企业必须精准定位企业形象,结合自身资源、能力等情况,发掘其自身的核心价值所在,打造区别于其他企业或行业的企业形象。同时需要借助多样化且适用的传播手段,针对已经确立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运营以及社会责任等相关方面开展多方位和立体化的传播。比如: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公共性、普惠性,在保障国计民生需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因此,在新闻传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平台结合形势任务,策划了“决胜货运增量攻坚行动”“电煤保供”“情暖旅途”“揭秘不一样的铁路人”等专栏,向广大用户传递了企业的实时信息,满足了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需求,让平台成为了企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树立了企业形象。

(四)加强全媒体人才培养

在深度融合的全媒时代,亟需政治、业务双过硬,且具备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创意、生产、传播、运维、管理、技术等能力的人才。如何挖掘好、培养好、使用好全媒人才是非常关键的。首先,讲政治是摆在第一位的,必须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旗帜鲜明把党性原则贯穿新闻宣传工作全过程,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不断增强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其次,要求新闻从业人员不仅有扎实的新闻专业知识,更要“一专多能”“多专多能”,既会“写”,也要掌握多种新媒体技术,生产满足不同媒体平台特点的产品,最大化释放传播效能。这就要求,媒体单位多形式加大培养力度,例如设立媒体人才培育计划,邀请业内专家进行讲座或研讨会,组织内部员工进行系统的新闻业务培训、开展专题互动交流,全面提升素质能力。同时,也要健全人才管理和培养机制,积极为人才创造平台和机会,放到重要岗位历练。畅通采编人员晋升渠道,激发人才主观能动性,全力打造过硬新闻人才队伍,为进一步提升新闻媒体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和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五)加强平台管理

作为国有企业媒体平台,要认真用好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阵地,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严格执行三级审核制度;搭建各种新媒体平台,建立单位的门户网站、手机报、贴吧等,开辟宣传栏目,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第一时间传达企业的声音,以及用户密切关注的信息,扩大和拓展媒体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着力创作言之有物、思想深邃的新闻作品,做到以主流声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其次,增强新闻产品的可读性,将声音、视频、图片等融合运用,通过直播工具实时传播,并通过微视频、微电影、Vlog 等形式增强产品的立体感,提升平台热度,强化宣传效果;要善于借力新技术、新平台、新载体,通过抖音、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进行直播宣传,利用头条号、企鹅号等平台进行推广宣传,打造品牌栏目,形成强大的传播力,不断推动新闻宣传工作取得实效。最后,要坚持“移动优先”的导向,在新闻标题、版式设计、内容安排上做足功课,充分发挥新媒体产品短平快以及文图视频兼具的优势;通过联合策划、联动采访等形式,实现人员、装备、技术、素材、产品的共享共用和深度融合;利用新媒体传递好党的声音、做好企业宣传、做好思想动态收集、开展“个性化”教育引导,让新媒体平台成为各级党组织宣传党的理论、传播主流信息的中流砥柱,成为职工群众倾吐心声、发表意见建议的重要通道,把新闻宣传工作做新、做活、做实,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信息流动加速、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研究并探索新的传播模式,以提升新媒体平台的社会影响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国有企业要积极迎合时代发展的脚步,通过强化全媒体意识、优化工作机制、积极树立媒体企业形象、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平台管理等方面入手,探索创新,定能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