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国翠丽
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星光幼儿园润德园区 浙江省宁波市 315301
引言
创造力是个体产生新颖独特且有价值的想法、产品或解决问题方式的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核心动力。学前阶段是儿童大脑发育、认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对于其后续的学习和成长具有深远意义。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创造力培养能够促进儿童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发展,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特点
1.1 理论基础
1.1.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创造力源于个体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和心理需求的释放。学前儿童在游戏等活动中,能够自由地表达内心想法和情感,这种无意识的活动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土壤。例如,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可能会创造出奇特的角色和情节,这些都反映了其潜意识中的想象和愿望。
1.1.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的。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儿童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当遇到新的情境和问题时,他们会尝试用新的方式去理解和解决,这一过程就蕴含着创造力的萌芽。如幼儿在搭建积木时,不断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这就是其在顺应环境过程中展现出的创造力。
1.2 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具有自发性、独特性和情境性等特点。他们常常会在无特定目的的情况下,突发奇想地创造出新颖的事物或想法。例如,幼儿用彩笔画出天空中会飞的房子,这种独特的想象不受常规思维的束缚。同时,学前儿童的创造力表现往往与具体的情境密切相关,在游戏、艺术创作等充满趣味和自由的情境中,他们更易展现出丰富的创造力。
2、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2.1 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环境
2.1.1 创设丰富多样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应设置专门的创意空间,如美工区、建构区、科学探索区等,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如废旧物品、自然材料、艺术创作工具等。例如,在美工区投放彩色卡纸、毛线、纽扣、树叶等材料,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自由创作拼贴画,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环境布置应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鼓励儿童参与环境创设,展示他们的作品,让环境成为激发创造力的载体。
2.1.2 构建积极支持的心理环境
教师要以包容、鼓励的态度对待儿童的想法和行为,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避免对儿童进行过多的限制和批评。当幼儿提出新奇的想法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肯定,如“你的想法真特别,快和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的”。同时,在班级中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鼓励儿童相互交流、分享创意,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2 设计激发创造力的课程内容
2.2.1 整合多元领域课程
将艺术、科学、语言、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设计综合性课程活动。例如,开展“环保小卫士”主题课程,幼儿可以通过绘画宣传海报(艺术领域)、调查社区环境问题(社会领域)、探索垃圾回收利用的方法(科学领域)等活动,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造力。这种跨领域的课程设计能够拓宽儿童的思维视野,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融合与创新。
2.2.2 融入生活化课程元素
课程内容应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选取儿童熟悉且感兴趣的主题,如“我的家庭”“幼儿园的四季”等。以“幼儿园的四季”为例,幼儿可以在不同季节观察幼儿园植物的变化,用绘画、诗歌、手工等多种形式表现四季的特点,在对生活经验的再创造过程中,激发创造力。
2.3 运用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方法
2.3.1 启发式提问教学
教师通过提出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儿童深入思考,激发其创造力。例如,
在故事讲述活动中,教师可以问“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故事还可能有哪些不一样的结局?”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答案,能够促使儿童突破常规思维,从不同角度进行想象和思考。
2.3.2 项目式学习教学
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让儿童围绕具体项目主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任务。如“设计我们的幼儿园”项目,儿童需要思考幼儿园的功能分区、建筑风格、设施设备等,通过小组讨论、绘图设计、模型搭建等过程,充分发挥创造力,解决实际问题。
2.3.3 游戏化教学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建构游戏、表演游戏等,为儿童提供创造的机会。在角色扮演游戏“超市购物”中,儿童可以自由设定超市的商品种类、价格、促销活动等,在游戏情境中创造独特的情节和玩法。
3、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教学策略的实践案例
3.1 案例背景
某幼儿园中班开展了以“神奇的种子”为主题的创造力培养活动。教师发现幼儿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充满好奇,且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对自然材料的兴趣,于是以此为契机,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2 教学策略实施过程
3.2.1 环境创设
教师在班级内设置了“种子探秘角”,投放了各种植物种子、种植工具、观察记录表等材料。同时,展示了用种子制作的艺术作品,如种子贴画、种子拼摆造型等,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3.2.2 课程内容设计
整合科学、艺术、语言等领域内容。在科学活动中,幼儿观察种子的外形、结构,进行种子发芽实验;在艺术活动中,幼儿用种子制作创意作品;在语言活动中,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种子生长过程和创作的种子故事。
3.2.3 教学方法运用
采用启发式提问教学,如“这些种子看起来像什么?”“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呢?如果条件不一样,会发生什么?”引导幼儿思考。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幼儿分组负责种植不同的植物种子,从播种、浇水、施肥到记录生长过程,全程自主探究。同时,利用游戏化教学,开展“种子大冒险”角色扮演游戏,幼儿扮演种子,在不同的“环境”中经历生长过程。
3.2.4 艺术教育活动
组织幼儿进行种子贴画创作,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用各种种子拼贴出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在音乐活动中,幼儿根据种子生长的主题,创编简单的歌曲,用歌声表达对种子生长的期待和喜悦。
3.3 实施效果
通过一系列教学策略的实施,幼儿在创造力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在种子贴画创作中,幼儿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作品风格各异,有的用种子拼出了会飞的恐龙,有的拼出了梦幻的城堡。在创编歌曲活动中,幼儿大胆发挥,创作出了许多充满童趣和创意的歌曲。同时,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结语
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其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创造环境、设计激发创造力的课程内容、运用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教学方法以及开展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等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潜能。在学前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将这些教学策略灵活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学前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浅议学前教育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马莉.人生十六七,2021(29)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程剑.当代教研论丛,2022(10)
[3]游戏化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冯莉.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