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速铁路线路维修作业标准化与安全管控体系研究
张家政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保定工务段 071000
普速铁路在我国铁路网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线路维修作业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性工作。然而,由于维修作业环境复杂、作业时间有限、参与人员众多等因素,普速铁路线路维修作业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本文从标准化作业和安全管控两个维度出发,系统探讨普速铁路线路维修作业的安全管理优化路径,旨在为提升铁路维修作业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一、普速铁路线路维修作业现状
(一)维修作业特点与安全风险
普速铁路线路维修作业具有明显的时空约束性、环境复杂性和作业协同性等特点。维修作业通常需要在有限的“天窗”时间内完成,作业人员面临时间压力大、工作强度高等挑战。现场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受天气、地形、既有设备等因素影响显著。同时,维修作业需要多工种、多部门协同配合,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当前维修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普速铁路线路维修作业管理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作业标准体系不完善,部分维修作业缺乏统一、明确的操作规范,导致作业人员凭经验操作的情况普遍存在;二是安全管控措施不到位,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总结的全过程管控机制尚未健全;三是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维修作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维修作业安全水平的提升,亟需通过系统化的改革加以解决。
(三)标准化与安全管控的必要性
推进维修作业标准化和实施严格的安全管控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途径。标准化作业能够规范作业流程、统一操作要求,从源头上减少人为失误;完善的安全管控体系可以实现风险超前防范、过程实时监控和问题及时处置,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同时,标准化与安全管控的结合还能提高维修作业效率,保障维修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维修作业标准化体系构建
(一)作业流程标准化
构建科学、规范的作业流程标准是维修作业标准化的核心内容。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维修作业,制定详细的作业流程图,明确作业前准备、作业中操作和作业后收尾等各个环节的要求。重点规范作业计划编制、现场勘查、安全防护设置、机具材料准备、作业过程控制、质量验收等关键环节,确保各环节衔接有序、责任明确。同时,要建立流程优化机制,定期评估流程执行效果,及时调整完善。
(二)操作规范标准化
针对各项具体维修作业,制定详尽的操作规范标准。包括钢轨更换、道岔维修、轨枕更换、道床整治等常见维修作业的操作步骤、技术参数、质量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应具体到每个动作、每道工序,避免模糊表述,确保作业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特别要重视高风险作业环节的规范制定,如大型机械操作、电气设备检修、高空作业等,必须明确禁止行为和强制防护措施。
(三)管理标准体系化
建立涵盖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和环境管理的全方位标准体系。人员管理方面,制定岗位职责标准、资格认证标准、培训考核标准等;设备管理方面,明确设备配置标准、维护保养标准、检查检测标准等;材料管理方面,规定材料质量标准、存储运输标准、使用回收标准等;环境管理方面,确立作业环境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应急处置标准等。通过构建完整的管理标准网络,为维修作业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
三、安全管控体系设计与实施
构建科学完善的普速铁路线路维修安全管控体系,需要从组织架构、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三个层面进行系统设计。在组织架构方面,建立段、车间、工区三级联动的安全管控网络,明确各层级的安全管理职责和权限划分,形成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管理格局。技术手段上重点推进智能化监控平台建设,集成人员定位、机械状态监测和环境参数采集等功能模块,采用定位技术和物联网传感技术,实现作业人员实时定位追踪、大型机械运行状态监测和作业环境动态感知,通过设置多级预警阈值和自动推送处置方案,提升安全风险预警和处置效率。管理机制方面推行全过程闭环管控模式,建立包含计划审批、现场管控、质量验收和总结评估的全流程管理标准,实施“一施工三方案”制度,强化天窗修关键环节管控,配套建立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将违章率、隐患整改率等关键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同时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构建标准化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模块化应急预案库,定期开展无预警实战演练,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通过构建“预防为主、管控结合、科技支撑”的安全管控体系,实现普速铁路线路维修作业安全风险的可防可控,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四、标准化与安全管控的协同实施
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实施标准化与安全管控的基础。应成立专门的标准化与安全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包括标准制定、宣贯培训、执行监督、考核评价等环节的完整制度链条,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特别要重视标准与制度的动态更新,定期收集一线反馈,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内容,保持标准与制度的适用性和先进性。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准化与安全管控提供技术支撑。开发维修作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标准查询、作业指导、问题反馈等功能的一体化服务。推广应用智能安全防护设备,如智能安全帽、定位手环、环境监测装置等,提升现场安全监控能力。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风险预警、行为识别、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创新应用,推动安全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五、结语
总之,普速铁路线路维修作业的标准化与安全管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标准制定、流程优化、技术创新、管理完善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本研究提出的标准化体系框架和安全管控实施路径,为提升普速铁路维修作业安全水平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安全管理理念的持续更新,维修作业标准化与安全管控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卢晓东.铁路线路科学维修及养护技术分析[J].价值工程,2023(04).
[2]王泽其.浅析新形势下普速铁路线路维修策略[J].科学技术创新,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