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地保护背景下职业本科智慧农业技术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李烨
长春职业技术大学 130000
1.东北黑土地保护对智慧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特征
1.1 具备黑土地保护专业知识
东北黑土地具有独特的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其保护需要专业的知识支撑。智慧农业技术人才需了解黑土地的形成机理、土壤肥力特征、退化原因及保护措施等相关知识。例如,掌握黑土地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盐碱化改良技术等,能够针对黑土地的具体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
1.2 掌握智慧农业技术应用能力
智慧农业技术是实现黑土地精准保护和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人才需熟练掌握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等智慧农业技术在黑土地保护中的应用。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黑土地的土壤墒情、肥力、病虫害等进行实时监测;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黑土地保护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无人机进行黑土地的巡查、施肥、施药等作业,提高黑土地保护的效率和精准度。
1.3 拥有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东北黑土地保护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智慧农业技术人才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黑土地保护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探索新的保护技术和方法,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不断发展。例如,研发适合黑土地特点的智慧农业设备和技术,创新黑土地保护的管理模式等。
2.职业本科智慧农业技术课程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现状
近年来,职业本科教育不断发展,智慧农业技术专业逐渐兴起。部分职业本科院校开设了智慧农业技术相关课程,旨在培养具备智慧农业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然而,在东北黑土地保护背景下,职业本科智慧农业技术课程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培养模式。目前,培养出的学生在黑土地保护专业知识、智慧农业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难以满足东北黑土地保护对人才的需求。
2.2 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与黑土地保护需求结合不紧密。现有课程体系中,关于黑土地保护的内容较少,且多为理论介绍,缺乏与智慧农业技术的有机融合。课程设置未能充分体现东北黑土地保护的特殊性和对人才的专业要求,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地掌握黑土地保护相关的智慧农业技术。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但由于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原因,学生缺乏在黑土地保护场景下的实践锻炼机会。同时,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黑土地保护工作脱节,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职业本科院校智慧农业技术专业的教师多为农业技术或计算机专业出身,缺乏既懂黑土地保护又精通智慧农业技术的复合型教师。教师对东北黑土地保护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黑土地保护与智慧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影响了教学质量。
(4)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校企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职业本科院校与从事黑土地保护的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不够深入,合作多停留在表面层次,如企业提供实习岗位等,缺乏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
3.东北黑土地保护背景下职业本科智慧农业技术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路径
3.1 构建融合黑土地保护的课程体系
以东北黑土地保护需求为导向,重构智慧农业技术课程体系。增加黑土地保护相关课程,如《东北黑土地资源学》《黑土地保护技术》等,系统传授黑土地保护的专业知识。同时,将黑土地保护理念和技术融入到智慧农业技术课程中,如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课程中,增加物联网技术在黑土地监测中的应用内容;在《农业大数据分析》课程中,强调大数据在黑土地保护决策中的作用。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使学生既掌握智慧农业技术,又具备黑土地保护的专业知识。
3.2 强化基于黑土地保护的实践教学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从事黑土地保护的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建集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实践场景。同时,设计黑土地保护相关实践教学项目,如土壤采样分析、智慧农业设备操作应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此外,推行“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以实际项目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策划、实施和管理,提高其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建立深度校企合作机制,与从事黑土地保护的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签长期合作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按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实践项目与实习岗位,派技术骨干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职业本科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与人才服务,共同开展黑土地保护科研项目,实现互利共赢。通过校企合作,让人才培养更贴合市场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4.结论
东北黑土地保护是国家重要战略,需大量具备黑土地保护专业知识与智慧农业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职业本科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应适应东北黑土地保护需求,优化智慧农业技术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可通过构建融合黑土地保护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建设复合型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等路径,培养更多胜任东北黑土地保护工作的智慧农业技术人才,为东北黑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未来,要加强对东北黑土地保护和智慧农业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不断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让人才更好适应时代需求。同时,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本科院校智慧农业技术专业的支持,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推动职业本科教育在东北黑土地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袁威.新农科背景下农业类职业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24.
[2]吴小丽,罗日增,张慧娜.农业类职业本科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课程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4,4(08):124-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