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依托鄂州地方文化,培养高职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究

作者

胡利娟

鄂州职业大学 436000

引言

讲好中国故事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 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21 年 12 月 14日,习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这也表明习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思想已经从中国新闻舆论场域、外交工作场域向其他场域延展,体现了国家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高度关注。鄂州,作为吴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是鄂州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开发英语表达素材库的重要资源。

一、重构课程内容

1.融合地方文化的主题模块

将鄂州文化分解为历史(吴楚文化)、工艺(古铜镜制作技艺)、建筑(观音阁)、非遗(雕花剪纸)四大模块,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模块化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鄂州的地方文化,同时也便于教师根据不同的模块内容开发相应的双语教材与案例库。吴楚文化是鄂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吴文化和楚文化的特点,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在历史的长河中,吴楚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吴楚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鄂州在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吴楚两国之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2.创设情景化的任务链

以“古铜镜的丝路传播”为主题,学生可以先描述古铜镜在鄂州的生产和发展情况,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情景);然后说明古铜镜是如何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任务);接着讲述在传播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如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行动);最后阐述古铜镜的传播对鄂州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影响和意义(结果)。

通过结合历史背景设计逻辑清晰的英文叙事框架,学生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讲述鄂州故事,让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这种叙事框架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设计叙事框架时,学生需要对所讲述的故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了解故事的背景、情节和主题。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的历史、文化和语言知识,将故事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二、搭建实践平台

1.文化考察与双语导览

组织学生参与鄂州博物馆、梁子湖青铜文化遗址的实地调研,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鄂州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是鄂州文化的实物见证。学生在博物馆中可以亲眼看到古铜镜、雕花剪纸等珍贵文物,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梁子湖青铜文化遗址则是研究鄂州青铜文化的重要场所,学生可以在这里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撰写英文解说词。这不仅要求他们对文化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他们要将所学到的知识用准确、生动的英语表达出来,为外籍游客提供导览服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非遗传承人互动

邀请雕花剪纸传承人开展双语工作坊,是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学习非遗文化的好机会。雕花剪纸传承人是非遗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在双语工作坊中,学生可以通过采访传承人,记录技艺流程。他们可以了解到雕花剪纸的工具、材料、制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用英语进行记录和整理。

制作英文版非遗保护手册,能够将这些珍贵的文化知识传播出去。学生在制作手册的过程中,需要对采访内容进行筛选和整理,用英语编写清晰、易懂的文本,同时还要配上精美的图片。这样的手册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还可以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三、资源整合

1. 双师队伍建设

鼓励英语教师参与地方文化研修,是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还要了解地方文化的内涵和特色。通过参与地方文化研修,教师可以深入了解鄂州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同时聘请文旅部门专家作为兼职导师,形成“语言+文化”复合指导团队。

2.虚拟展馆建设

利用 3D 建模技术构建鄂州文化数字展馆,是一种创新的文化传播方式。数字展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球观众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参观。学生通过英语配音与交互设计,为数字展馆增添更多的魅力。他们可以用流利的英语介绍展馆中的展品,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交互设计则可以让观众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参观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参观体验。通过这样的虚拟展馆,鄂州文化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全球观众。

3.赛事平台交流

举办校级“用英语讲鄂州故事”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在比赛中,学生需要用英语讲述鄂州的历史故事、文化传说、风土人情等内容。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还需要他们对鄂州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比赛前,学生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查阅资料、撰写演讲稿、进行模拟演讲等。比赛过程中,学生们各展风采,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鄂州故事。同时,对于在校级比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们将推送他们参加省级口语竞赛。这也为鄂州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鄂州、认识鄂州。

四、评价体系

1. 定制鄂州特色版评价体系

在内容维度方面,主要考察文化准确性和叙事逻辑性。文化准确性要求学生在表达中准确地介绍鄂州文化的相关信息,叙事逻辑性则要求学生的讲述符合吴楚文化的脉络清晰度,能够将文化内容有条理地呈现给听众。语言维度主要考察专业术语使用和跨文化转译能力。专业术语使用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恰当地使用与鄂州文化相关的专业术语,如“范铸法(mold - casting technique)”。“范铸法”是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的主要方法之一,学生在介绍鄂州铜镜铸造工艺时,需要正确使用这个术语。跨文化转译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将鄂州文化准确地翻译成英语,同时要考虑到文化差异,避免出现文化误解。例如,在翻译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概念时,要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让外国听众能够理解其含义。创新维度主要考察地方元素创意呈现。我们鼓励学生将地方元素进行创意呈现,例如将铜镜纹样融入 PPT 动态设计。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运用各种软件和工具,将铜镜纹样进行数字化处理,制作成精美的 PPT。

2. 制定动态评价体系

重视过程性考核,通过文化解说实操、短视频点击量、互动率、跨文化交流反馈等指标,评估学生传播效果。

结论

以鄂州地方特色文化为载体,通过课程融合、实践创新与机制保障,能够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这一路径不仅为地域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人才支撑,也为其他地区高职院校的文化外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范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401/t20140102_161652.html.

[2] 中国文艺网官网:http://www.cflac.org.cn/xw/202112/t20211214_576173.html.

[3] 张红梅.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融入[J]. 校园英语, 2023(33): 132-134.

基金项目: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Y202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