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错误资源化:利用学生错误提升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实践

作者

孙丹

江苏省常州经开区冯仲云小学

引言: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犯错是常见现象。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将错误视为负面因素,而忽视了错误背后的教育价值。近年来,生成性教学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强调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生成性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研究,探讨如何利用学生错误提升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效果。

一、巧用错误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课堂中的错误资源,一部分源自学生的临时失误,另一部分则是教师精心预设的。主要的几种错误如下:

(1)知识缺乏型

若学生在解题时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便容易出错。正确的基础解题知识对于解答数学题至关重要,这通常表现为学生难以准确理解某些概念和规则。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包括基础解题知识概念和规则,而且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至关重要。正确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则,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改变粗线条的思考习惯,避免误解,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2)考虑不全型

在数学求解过程中,我们需明确问题的实际情景和条件关系,避免出现失误。学生在解题时,有时会忽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或环境制约。例如,当遇到有关物体数目及人数量的问题时,最后结果都是非负的整数,但是有的学生给出答案是负数或者小数,他们未意识到答案的不合理性。

(3)前后干扰型

学生在做错题时,若未充分理解某个知识点且未及时解决,将在后续做题中继续犯错。

二、依托“错误”资源,引起学生关注

在错题本的使用中,一个错题最初几天需要多次巩固,随后可以逐渐延长复习间隔,例如从每天复习到每周一次,再到每两周一次,最终根据掌握情况调整复习频率。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于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错题,我们可以做上标记,下次就可以不用再复习了,从而减轻我们复习的负担。

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相遇求路程的实际问题》的课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模仿相遇情境,自主发现并理解“相遇问题”的核心特点,然后通过“画图理解题目含义-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式,若学生列错等量关系,教师应冷静处理,耐心给予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并纠正错误。这也是根据不同学生不同需要实施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实现“相遇问题”转变形式的目标,让学生深刻理解“速度与”、“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的关系。

三、正确整理错题,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最常规的纠错方法就是收集归类错题,即将做错题目进行收集与总结,也就是说当学生做了错题或出现了问题的时候,马上记录到自己用的错题本中。然而,部分学生并未有效利用此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仅将题目抄至错题本便认为完成任务,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错题本是一个知识整理的本子。第一步要明确定类,也就是确定哪些是做错的,第二步要对题目进行探讨与总结,将为什么会错、是怎么错的、正确答案是什么写上去,第三步是要多想想自己还可能有什么其他答案。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中,有学生在计算进位乘法时出错。记录错题时,应避免仅简单抄写题目和答案。需首先识别错误类型为计算错误,并深入分析出错原因,如遗忘进位或进位数字计算失误。随后,应详细写出正确的计算步骤并得出答案。最后,思考是否存在其他计算方法,如拆分数字计算,以探索减少错误的可能性。通过这样完整的错题整理过程,才能真正从错题中吸取经验教训,逐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加强平时训练,注重改错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意义重大,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正确的错误纠正意识非常关键。小学生解题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原因各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错误的具体原因,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纠错习惯。对学生自身而言,更多的是错误存在于学生不认真和计算不严谨等现象之中,比如在看题的过程中不认真阅读题目,或者是在计算题时随意草率等;也可能是小学生有固定思维模式,在遇到不会的题时不善于灵活应变,也产生了学习困扰。特别是数学计算题目中的错误,将其视为学习成长的关键领域,能促使学生持续自我反省,通过反思提升思维能力,进而促进智力发展。多次实践有助于学生识别错误根源,形成正确的认知习惯,确保计算准确无误。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中,有的学生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出错。教师收集学生的错题后,先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可能是没有正确通分,或者通分后分子计算出错。这样的分析,让学生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正确的解题思路,比如先找到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进行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省,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学生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在学习通分知识时不够扎实,或者在计算过程中粗心大意。通过不断地反思,学生能够逐渐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改错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比如给出一些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检查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看看是否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反复练习能使学生更熟练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提升计算精准度和速度。

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探讨了如何利用学生错误提升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问题。结果表明,错误资源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未来,教师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错误资源化策略,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更多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春莉,王迪,贺珍娟.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J]小学数学教育,2007(12).

[2] 李淑静.出错是成长的必然环节[J]中小学数学, ,2012(1-2).

[3] 妙用错题资源,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 张蕾.数学教学通讯,2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