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优化主题班会 助力德育育人

作者

林珊华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城南中学 514600

“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育被提上了一个新的日程。尤其是在中学阶段,面对学生的成长需求,持续进行有效的模式、方法调控,让德育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就能在潜移默化之中达成预期的目标。可以说,主题班会就是重要的载体、途径。基于人工智能的支持,全面调控德育班会的内容、实施形式,建立“AI主题班会课例库”,覆盖不同年级,共享资源,最终产生一种更加显著的融通性效果,就能助推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在汲取启示、道理的过程中逐步提升道德修养,优化行为习惯,健全品格等,达成预期目标。

一、人工智能融入资源,增强主题班会感染力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全面普及,各个领域的实际性工作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中学中,基于“德育”的角度,形成更加丰富巧妙的主题班会,就是突出性的表现。可以说,立足于根本性的变革,发挥出多种智慧功能的优势,就能够给予学生一系列的感官刺激,营造出沉浸式的体验空间,辅助学生真正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并且围绕多维度地观察、分析、探讨等,获得更多观点、启示、道理。在潜移默化的进程中,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辅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获得全面提升。

以“面对挫折”的主题班会为例,教师则可以发挥出人工智能的优势,及时推送名人及残奥会运动员战胜困境的相关资源以及不同的励志歌曲等,启发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资源情境中受到鼓舞,立志做生活的强者,勇敢面对成长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困难,牢记这次班会课带给大家的震撼。这种巧妙的模式就会发挥出明确的感染作用,从而辅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挫折,并且意识到挫折是人在成功路上的必然经历,最终带动学生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勇于面对挫折,并且运用恰当的方式去克服挫折。因此,主题班会的德育价值就会表现出来,达成预期的目标。在潜移默化中,立足于不同的德育主题,建立“AI 主题班会课例库”,形成完善的体系。

二、人工智能还原真实场景,跨越时间及空间障碍

传统意义上的主题班会往往是静态的,很多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所以产生的主题班会效果也不充分的,而人工智能往往会改善这种情况。其中,立足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功能,往往可以构筑出真实的场景、空间,以促使学生跨越时间及空间障碍,开启一次次的场景体验。选择人工智能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引发学生的直接经验,辅助学生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互动效果,不再接受一些空洞的大道理,而是立足于真正意义上的实例,解决自己成长、发展过程的问题,并且建立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发展精神品格等。

以“生逢其时拼搏,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班会为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历史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而教师则可以依据七、八、九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性特征,设计“侧重 Al 技术体验”的班会,基于人工智能的运用,还原当时的一些真实场景,启发学生在巧妙的空间中回顾我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了解国家从衰落到振兴的艰辛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认识到:“生逢其时拼搏”强调个人在国家特定历史时期应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其次,在一个个巧妙的场景空间中,学生则能够分析其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逐步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逐步建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努力的志向,成为为民族振兴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三、人工智能引进时事热点,提供鲜活的素材

德育教育的推进,往往需要表现出明确的针对性。可以说,围绕着一定的时事热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尤为重要。使主题班会回归于本质,真正能做到影响学生,就能够助推他们获取到更多的启示、道理,达成预期的成长目标。因此,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与支持下,围绕着其中的在线答疑解惑、个性化推送等一系列功能,就可以能够让主题班会更富有鲜活的素材。围绕着时事热点内容,还会让学生养成经常展开生活化思考的习惯,从而在主题引领下真正转化自己的意识形态,塑造优秀的品格。

以“生态文明”主题的班会为例,基于人工智能的运用,就能搜集更多类型的材料、时事热点,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题材感知过程中,体验案例的真实性、冲击力等,在建立深刻印象的同时,真正认识到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为人类社会的生存提出相应的建议等。如,人工智能可以灵活展现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在资源再次回收利用、生态保护所做出的努力,而让学生关注到打造人类共同体的重要意义,辅助学生能够在主题班会引领下,在今后也能够落实到行为转化中,参与低碳行动、垃圾分类等,获得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阶段的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融入人工智能表现出了重要的应用效果。选择恰当的方式,提供各种类型的资源,就会让班会的育人意义更明确。因此,在未来,广大教师仍然需要进行持之以恒地研究、探索,通过“文献研究一课例开发一教学实施一数据反馈一理论修正”的循环上升路径,构建AI 时代主题班会的本土化理论框架,最终发挥出多种智慧功能的优势,提供鲜活的素材,还原真实场景,启发学生在主题引领下转化意识形态,开启一次次的场景体验,并且落实到行为转化中,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社会责任感,塑造优秀品格,发展道德修养等,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朱新飞.五育融合下信息技术的人工智能教育实践[J].文理导航(中旬),2024,(12):79-81.

[2]王泽旭.构建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德育课程体系[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4,(12):69-70.

[3]周明明.大数据技术条件下大学生主题班会的重构与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0):147-151.

[4]范梦怡.浅析人工智能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19,(02):146.

[5]董红军.用心创造有质感的教育陪伴学生在实践中成长[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8,(05):30-31.